沒人天生就會當媽,請停止自責的負能量
孩子的教養,比超馬還要更長更遠
中間不是更應該有喘息喝口水的機會嗎?希望妳,盡力就好,別忘了途中要記得休息之後再繼續跑。日前,以親子教養為主題的臉書粉絲頁「鰻魚家家酒」因貼出一則「家人與客人的差別」影片,引起許多網友的熱議。也不免讓人現代父母關注親子教養,渴望尋求解答或與人分享的心情。
暢銷親子書專家、兒童發展教育專家王宏哲,堅持「科學育兒派」,並將35大教養秘密、超過100種的科學育兒妙招集結成書,參考最新的醫學、心理、行為等科學研究,將最新的育兒知識、父母最頭痛的疑難雜症,用科學方法加以完整且輕鬆解讀,幫助爸媽走出教養的困境!以下請看看王宏哲怎麼說:
當局者迷,許多媽媽迷失在教養的分岔路上,讓自己心中有很多暗黑的想法,而且越想越挫折。讓我來告訴妳,為什麼我不覺得是妳不會當媽媽。
1、妳只看到自己最差、以及別人最好的那一面
妳一直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教得好,是這樣嗎?我經常覺得,這是人「愛比較」的天性,因為媽媽經常沒看到,別家小孩也有不好教的時候,只是大家都把最好看的拿出來,放在臉書上。2、扮演多重角色,一心多用,任誰都無法完美兼顧
妳又要當好媽媽,又要當好太太,又要當好媳婦,覺得什麼都做不好。別神經了!一個人的腦袋有限、時間有限,怎麼可能什麼事都很完美?這種角色,只會在連續劇裡出現。最難教的孩子,其實個性跟你最像!想要懂孩子,父母要先懂自己;想要改變孩子,父母要先改變自己。 |
3、別懷疑了,拿出管教的勇氣
或許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孩子太嚴格了?但為人父母者,對的事,就該教,妳又不是跟孩子說「我再也不愛你了!」這種會傷害他的話。為了孩子好,大方向掌握好,該教就要教,別弄到人格快要分裂。4、教養就像跑馬拉松,選手都要休息再上
人生的任何比賽,妳不是都在教孩子盡力就好嗎?孩子的教養,比超馬還要更長更遠,中間不是更應該有喘息喝口水的機會嗎?所以才希望妳,盡力就好,別忘了途中要記得休息之後再繼續跑。如果妳沒人幫忙,不能喘息,那不完美更是理所當然,所以並不是「妳不會當媽媽」,而是要「放下當超人媽媽」的念頭。5、育兒這件事,本來就沒有使用說明書
妳有很強的挫折感, 是因為妳教的是孩子, 沒有SOP,也沒有使用手冊可以看。每個孩子的氣質各異,每天的狀況也都不同,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今天明明可以這樣教,明天又變不聽話,這是份比幹總統或市長都還要難的工作,有人跟妳交接嗎?有人教妳如何當好媽媽嗎?Never !6、別讓路人甲的聲音打擊心中教養的堅持
叫有意見的人來帶帶看孩子吧!他們可能半天就投降了。如果對方真的成功了,那妳就願賭服輸。不然,雜七雜八的聲音,不都是嘴砲,或只是一堆育兒的幻想!!用講的,誰不會?或許是根據從前的育兒經驗,但恐怕細節也不可考了吧。而且,現在的孩子,比以前鬼靈精怪百倍,環境又不同,要照以前的方式養,很困難吧!妳怎麼被這種不可考、隨口說說的話,弄到更懷疑自己呢?放過自己,聽聽就好吧!
7、誰說孩子帶不好都是妳的錯?
如果孩子有了一堆壞習慣,或偶爾生病,就是妳沒帶好,沒有教好,沒有注意好營養?孩子又不是只是母親一個人的,周遭那麼多人在影響他,難道妳會教他壞的、不教他好的?孩子自己不會學嗎?生病、感冒,為何就是自己沒保護好?醫生的孩子,還不是會生病、感冒,還不是要吃藥。到底是要煮得多好吃?像阿基師一樣嗎?那是人家的工作耶,妳只是個媽媽,絕對不是要練到神一樣的廚藝,孩子才會乖乖吃飯。妳難道不覺得,有時反而看了食譜,努力地做了一頓飯菜,孩子卻不賞臉,自己弄得更難過,不是嗎?會不會煮,跟會不會當媽媽,也沒有關係吧!何必這麼想不開呢?
8、妳是身兼父職的「偽單親媽媽」?那壓力當然很大!
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偽單親」,媽媽常因為一個人孤軍奮鬥,容易變得胡思亂想、情緒化,既要扮白臉又要扮黑臉,最後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其實何必想這麼多呢?情緒就像一面鏡:媽媽開心,孩子才開心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脾氣會跟大人越來越像,不管是生氣或開心的樣子,都像大人的翻版。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更多開心的媽媽,因為唯有開心的媽媽,才能教出開心的孩子。如果妳一直否定自己,會讓自己的壓力很大,甚至影響自己教養的大方向。---《教養的秘密》作者王宏哲至於媽媽要變得開心,在育兒路上,請先轉念。我覺得下面有些觀念是媽媽得先練習告訴自己的。
- 孩子有自己的發展,不論成長的速度是快或慢,又或者偶爾生病了,都不是因為妳把他養得不好,也不是妳不會當媽媽,請放下這種不必要的愧疚感。
- 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任何的物質都不缺,妳也很努力的在學習當個好媽媽,別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比別人家的孩子缺少了什麼,請放下這種補償心態。
- 孩子出生後,妳會有小小一段時間以孩子為核心,手忙腳亂都是難免。但一陣子之後,要找回自己的生活重心,包括夫妻間的感情、妳自己工作的成就感、發展妳的夢想及興趣、培養自己的休閒、重建交友圈,這樣養育孩子才可以能量滿滿,所以請放下「阿信」的犧牲心態。
- 孩子的情緒及挑戰行為,當然會越大越明顯,因為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媽媽別因為看到孩子幾次的情緒暴走,不聽媽媽的話,就過度憂心忡忡,甚至擔心是自己沒教好,或者孩子長大之後會有人格偏差,請放下負擔這麼重的使命感。
<文摘來源>
![]() |
教養的秘密:無效管教Out ,科學育兒 In,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 |
- 博客來 https://goo.gl/YBSpU7
-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2UnXy5
- 誠品 https://goo.gl/Q5MvDc
- 金石堂 https://goo.gl/4eaY6w
- TAAZE https://goo.gl/4HsN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