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全球化發展的始祖—盛田昭夫的交渉藝術

圖片
索尼創辦人之一的盛田昭夫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跨國企業家呢?他只不過是順其自然,懷抱著身為一個生意人的堅持,以英文決一勝負。曾待過索尼13年的平松庚三,寫下盛田昭夫的演講軼事。 盛田昭夫不僅是索尼的創立者之一,成功將索尼推上世界舞台,也是我的人生導師。盛田先生為了讓索尼揚名世界,在1963年全家遠赴紐約,租下最高級的公寓,明明英文都還說不好,但他卻敢於廣邀賓客開派對、建立人脈,他就是有這種膽識的人。 用這樣的方式學到最靈活的英文,還在社交界拓展了人脈。 他不僅邀請社會名流,連鄰居、孩子朋友的父母、專欄作家等等各界人士都是他的座上賓,並且一視同仁的看待,積極地和他們交談。 不過,當他剛遷居到美國時,還是有一段時間需要口譯員幫忙。但是,在那段期間因為去了趟歐洲,發覺到其實連美國人到歐洲也是苦於語言不通。一想到大家都差不多,就湧起了說英文的勇氣,英文會話能力突飛猛進。這種「設身處地」的心情,對溝通來說非常重要,盛田先生的英文並非十分流暢,但他有想要以英文溝通的心情。其實,當他用母語談話時也是一樣,總會坦率表現出他個人的人品,沒有一絲虛假。這種誠懇的態度贏得了歐美人士的欣賞,而讓盛田先生有很多公開演講的機會,應該是最常以英文公開演講的日本品牌經營者吧!而且,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盛田先生都能抓住聽眾的心。 演講高手是透過大膽指出對方的盲點、弱點來打開對方的心房。 喜愛與人往來,幾乎不曾拒絕 盛田先生偶爾會嚴厲批判美國財政界,但批評時一定會附加妥切的現況分析,所以被批評的人反而會虛心接受。當他與石原慎太郎合著的書《可以說不的日本》出版時,他正好接受《讀賣新聞》的邀請,在紐約郊區和企業家David Rockefeller對談,之後他受邀在Rockefeller財團舉辦的講座中演講,他幽默地這麼說。 「So why am I here addressing you tonight?Let me confess a little secret. I have a hard time saying "no".  So, when David Rockefeller asked me to speak to you tonight, of course, I had to say "yes".」

你的情緒健康嗎?這跟童年過得好不好很有關係喔!

圖片
無論於公於私,人際關係若是痛苦和挫折的根源,就必須好好檢視自己;你或許不能改變伴侶的性格,但只要看透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行為模式,必定能夠做出改變。 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劇作《密室》(Huis Clos)一開場只有一位演員站在台上,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接著下一位上台,然後再加上四人,個個都同樣迷茫。隨著時間過去,觀眾才漸漸明白每個人都代表另一個人厭惡的所有事物。最後,終於有人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已經死亡、下到地獄─「他人即是地獄」(法文:L’enfer, c’est les autres.),他說道。 情緒健康的人卻不會這樣想,他們大都視別人為上天的恩賜。他們知道如何傾聽、如何維護自己的觀點,能夠向大家展現內心大部分的真實情感,既不偏執也不沉鬱,身邊的人無論在私人生活或工作領域都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反之亦然。可惜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其他人往往只會挑戰自己的好情緒。朋友令我們失望、扯自己後腿、竊佔資源,總有說不完的悲慘故事又不斷重蹈覆轍;同事讓我們感到挫折、出賣我們、比我們更聰明,老是破壞我們的計畫;戀人或配偶過分干涉、折磨剝奪,耗盡我們的心力,讓人難以招架;孩子們則令人擔憂、惹人不快;父母和兄弟姐妹更是把我們拖回過往的框架,要求又多又煩。  研究證實和治療師建立穩定關係能夠有效改善不安,親密的友誼也有一定的功效,而愛情亦同。 人際依附模式的發展 6個月到3歲之間是人類決定他者為天使還是惡魔的重要階段。如果當時照護者回饋不多或天天由不同的人看顧,孩子經常會發展出所謂非安全依附型的行為模式:大約30%的兒童和至少40%的成人就是如此。要是覺得被小時候的照顧者拒絕,孩子有可能發展出迴避型「依附模式」(attachment patterns),因為預期自己將從朋友、老師、雇主和戀人那裡碰壁,所以經常生氣、容易拒絕別人。 另外,幼時被照顧者遺棄也很容易使他們斷定人際關係一向如此,進而總是緊緊抓住別人不放,有時甚至變得非常矛盾,對方願意做出回應,自己卻表現得不情不願。最後,如果幼時只接觸到混亂不堪和完全不安定的照顧(不當的對待、虐待),孩童將來容易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受挫、需索無度、有脫離感。 如何改善我們的親密關係 缺乏安全感只是我們從過去扭曲的經歷中,為關係帶來的問題之一,它一樣會影響情緒健康

什麼樣的人才會成功?用4C征服企業戰場

圖片
學習吧!在快速變動的年代,想要衝出問題與限制叢生的社會野林,沒有更好的途徑。師鐸獎老師蔡淇華認為,從做中學,實際獲取的經驗值與人脈,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些我主動求來的新連結,由弱而強,終於密不可分,紮紮實實連成今天幸福的血脈。 「老師好,我是東吳大學的C。」 我握了手,順便打量一下眼前這個陌生人。老實說,這個有點暴牙的大學生給我的第一印象,如同以前廣告公司AE送我的形容詞─「賣相不夠好」。 「老師,C今天會來跟通告,過程非常神奇。」感覺企畫很認同C。 「如何神奇法?」我很好奇。 「我跑到臺大聽出版社社長的演講,演講完後,我針對演講內容問了一個問題,」C吸一口大氣:「我大膽請社長惠賜一張名片,還詢問企業實習的可能。」 「結果你就來了!」 「沒那麼快,之後出版社聯絡我,說寒假沒缺,所以這個暑假一有缺,我就來了。」 企畫繼續補述C的奇幻之旅:「今天早上,當我和主編談老師您的行程時,C在一旁聽到,馬上詢問他是否可以跟。」 感覺這個相貌平凡的大學生內在比外表還要巨大,而且他的「主動積極」剛好與我的新書主題契合。「待會兒敢不敢與我一起受訪?」我想測測他的能耐。 「可以,但請問要說什麼?」 「別擔心,我會cue你。」 之後的四場通告,C無役不與,而且一場講得比一場好,連中廣知名主持人夏韻芬在錄完音後,都不禁讚嘆:「他怎麼口條那麼好?都不會緊張。」 晚上回到臺中後,C透過電子郵件寫了封感謝信給我,並表達對我未來計畫的興趣。過幾天C又寄來他模擬崇禎二年編的明朝報紙,而我心中已有底,若以後幫得上忙,我不會拒絕C。神奇的是我和C僅是萍水相逢,但我已成為他的「人脈」之一,C到底具備什麼特殊能力?  學習必須要討論與實作,才能達到90%的學習成效。 將弱連結轉化為強連結 其實C的特別處就是做到將「弱連結」轉化為「強連結」的4C: 1創造機會(Create Opportunity) 2主動連結(Connect Actively) 3勇於挑戰(Challenge Bravely) 4維持連結(Continue Contact) C到陌生環境聽演講是「創造機會」,發問提需求是「主動連結」,進入錄音室是「勇於挑戰」,事後與我主動聯繫則是「維持連結」。能做到前兩點,不簡單;能做到第三點,靠的是平常的準備及過人的

一起冒險吧!尋找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法

圖片
不管你追求的是新產品、新服務、新組織、新生活......Wii原企劃開發者玉樹真一郎獨家分享從「概念」進展到美好新事物的創意整理術! 在日本人氣遊戲《勇者鬥惡龍》故事中,在長途跋涉的盡頭,最終大魔頭─龍王─會對成功來到城堡的勇者說這一番話:「勇者,歡迎來到我的城堡!我是王中之王─龍王。我等待像你這樣年輕的勇者出現,已經很久了……如果你願意加入我的隊伍,就給你一半的世界。怎麼樣?打算加入我的隊伍嗎?」這段對白之後會出現「 是」 和「 否」 兩個按鈕。能得到一半的天下,多麼誘人的條件!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呢? 但重點在於,在《勇者鬥惡龍》裡,打倒龍王是遊戲主角的使命。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動搖《勇者鬥惡龍》概念的終極問題,違反了遊戲的概念,會怎麼樣呢? 如果你選擇「是」,也就是加入龍王的隊伍贏取一半的天下,很遺憾地遊戲就會結束。忘了自己使命的勇者,將被打入黑暗的恐怖世界。忽視了《勇者鬥惡龍》中「打倒龍王」這個首尾一貫的概念,就會受到懲罰。 在提供現實世界的商品或服務時,如果也忘了「讓世界變好」這個要件,通常結果也會適得其反。因為沒有讓世界變好,商品也就不會暢銷,最後只落得浪費時間勞力的懲罰,自己也無法幸福快樂。這時,針對龍王的問題,理直氣壯地按下「否」的勇者們才是「創作」時所需要的人才。 在創作的初期最需要的,就是勇者的登場。在創作之前,必須有能夠思索概念的勇者(也就是你)出現。擔任勇者的你,使命就是堅持概念工作中最重要的條件─讓世界變好,且堅持這個概念到最後。於是我們從團團的迷霧裡,總算等到「你」這個勇者的出現。總算見到你的帥氣身影,接下來要問勇敢的挑戰者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本的問題:「你會讓世界變好嗎?」  創意概念的初心,都是「讓世界變好」。 冒險的夥伴─創作的步驟 如果是在遊戲裡,勇者(領導者)只要一聲令下,所有人就會馬上服從命令作戰。但在公司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只會變成討厭鬼。 舉例來說,你正興高采烈地說「衝啊!」的時候,同事們也許會說「為什麼非衝不可?」、「現在向前衝安全嗎?」、「我們這樣向前衝,股東們會怎麼想?」、「憑什麼要我們聽你的啊?」從各種角度,每個人有各種不同的意見。 類似這樣的問題,就算你打算一個人執行創造發想工作時也會發生。這只是你一個人想要達成的概念,但為了要讓這個概念實現往往會出現一些

單身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圖片
無論單身與否,我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並發現,答案不是只有一個。 她因為前段戀情分手太痛苦,所以瞬間投入另段感情;那時明明很幸福,卻搞砸了。搞砸了之後,為了想要好好釐清關於跟愛情之間的關係。所以決定單身一陣子,然後90天過去、180過去、365天來臨,到現在,已經邁向800天了……到現在也不免想,還可以戀愛嗎?是否有心動的能力?於是貝莉用最誠實的筆觸敘述一個單身女子在台北生活所遇到的點滴。  單身,或許不是一種病。但在漫長單身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小事。 給從前的戀人們 親愛的從前戀人們, 謝謝你們陪我度過很多時光,大部分的時候我是甜美的,多數時光我是任性的還沒在一起時總是很坦率。 可交往後,為了怕美麗的夢會消失,所以老把想說的話吞在心裡不說出來。 想撒嬌的時候害臊,明明要先說我想你,卻講了500句廢話之後才切入主題,心裡有不高興,東忍西忍,卻變得不像自己。 小時候,的確不是個好脾氣的人,所以長大老希望不要落入惡習之中,可正因為這樣,每當情緒來了,就會成為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我在這對我的輕易放棄抱歉。 「很多時候,愛情需要經營。」我日日夜夜,在網路上這麼跟大家說著,卻不是個身體力行的好對象。 常常犯錯、後悔、挽留、成功、失敗、離開,就在這輪迴中,來來去去,真的把愛情變成一場夢。 因為怕受傷害,張牙舞爪的樣子,讓自己不再可愛。 不過那是原生家庭所給的傷口,要平復,只能靠自己。 而在這些跌撞過程中,不管有沒有習得一些什麼,卻得了不少回憶。 有吉光片羽的、有細細回想的、有魔幻到簡直不可思議。 很多時候,我們都真心相信了這是永遠。 可或許我們已糟蹋了所謂「永遠」。 因為永遠若真的如此無堅不摧,為何,總是在說了「再見」後,就沒有回頭的機會呢? 究竟是人生路上,我們還沒找到真正的對象,還是我們太容易放棄,所以就轉過身去,各過各的日子,卻也習慣,覺得這樣挺好。 然後,再下次,遇到個什麼人,或許有美麗的開始,或是平淡但溫馨的小小暖流。 牽手、擁抱、親吻、散步,到手鬆開,尋找下一段,這樣一次又一次下去,我們還會記得當時戀愛的初衷嗎? 我們還會記得曾經如此鋪天蓋地的,只為了想找到,生命裡的靈魂伴侶嗎? 我希望我記得,再下次,我會牢牢記住抓住了就不要分開。 看錯人不會死,但因為害怕先把手放開,反而讓人會跳

你以為市場已經飽和了?他們就是有辦法賺到錢

圖片
什麼事都可能會發生的時代,不改變者無法繼續生存。現今以異業種競爭,侵蝕市場,已是時代趨勢,也絕不能小看時代變化的速度。 因著異業的加入以及創業企業的興起,此前,我們一直認為很理所當然的商業模式已不再通用,並出現了新的競爭方式。有很多企業都因為無法對應這樣的變化而被淘汰。既存的企業該怎麼辦才能守住現有的事業並打贏這場戰爭呢? 首先,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競爭規則顛覆者到底有哪些類型?  這些公司是如何打破市場行規,顛覆商業模式,創造新商機? 破壞秩序型(Breaker) 破壞秩序型對既有企業來說是最強悍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會提供與此前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但獲利機制卻完全不同。這樣的獲利機制雖大受消費者歡迎,卻會讓既有企業陷入窘境。 例如手遊的出現,此前,出門在外若要玩遊戲,只能買「任天堂DS」、「PlayStation Portable (PSP)」等這類專門遊戲機。可是最近,用手機也能輕鬆玩遊戲。 而且與專門遊戲機一個遊戲軟體就要價數千日圓比起來,能在手機上玩的遊戲很多都是免費的,又或者是只要100∼300日圓的程度。對消費者來說,就算不用邊走邊拿著專門的遊戲機玩,也能享受到免費或是低價的遊戲。 既有遊戲業界的獲利機制是需要同時支付硬體與軟體兩筆款項,但其實就硬體而言,幾乎是不會有什麼利潤的,在賺錢的都是「補充品」軟體。 可是,手遊不需要準備硬體。雖然開發軟體會花費費用,但之後只會在網路上發布。因為是電子產品,追加的製造成本也只有一點點,就算是免費發送,也幾乎不會產生多餘的成本。 那麼,手遊到底要怎麼賺錢呢?那就來自於廣告跟購買遊戲道具。若廣告出現在遊戲畫面,手遊廠商就可以從廣告主那裡收到廣告費。商業模式同於無線電視。對廣告主來說,即便只有一個人也好,就是希望能多點人看到自家的廣告,所以也期待著,遊戲若免費將能聚集更多的玩家。 購買遊戲道具被稱為「免費增值」機制。可以在網路上販賣或是發送的電子產品在追加的製造成本上幾乎是零,譬如說在100名免費使用的顧客中,有5名左右因為某種理由—例如說為了讓遊戲能順利進行而想花錢買入有利的道具,或是為了想優先獲得入場券等之類的理由,據說只要這些人能成為優良顧客就夠回本了。 對消費者來說雖然淨是些好事,但對既存的競爭者來說,這不僅破壞了此前為止的競爭規則,還會為了要採取對

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讓專家來告訴你

圖片
《EQ》、《專注的力量》作者丹尼爾.高曼博士說,我們正處於小孩不好過、父母更難為的時代。父母必須以更靈活的智慧來教導子女基本的情緒與社交技能,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不要過度批評、羞辱或嘲笑孩子,我們的研究明確顯示,這些舉動對親子的溝通和孩子的自尊,將會造成破壞性的殺傷力。在我們針對家庭所做的研究實驗中,我們發現父母會以各種形式表現這類行為,像是帶著輕蔑語氣逐字複述孩子的解釋—「我不記得那件事,」孩子可能會這樣說;而父母則會輕蔑地回應:「你不記得?」在電玩練習的實驗裡,一些父母會對孩子犯的錯誤反應過度,用批評砲轟孩子一頓,讓孩子難堪;另一些父母可能還會推開孩子的手,接管遊戲,這代表他們認為孩子是無能的。在談論孩子情緒的面談中,則有許多家長告訴我們,他們對學前孩子發怒的反應,就是取笑或嘲諷他們。 3年後,當我們再次追蹤同樣的一批家庭,便發現曾遭受父母輕蔑、無禮對待的孩子,也就是學校課業有問題、與朋友相處也有困難的孩子。他們體內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濃度較高,導師指出他們有較多的行為問題,母親則說他們較常生病。  我們處在孩子越來越難教的時代,家長要培養子女的情緒及社交技能也必須付出更多。 避免在孩子的人格上貼標籤 這類貶抑、負面的教養方式,在現實世界裡也同樣存在。每分每秒,善意的家長持續地矯正孩子的舉止、嘲弄他們的錯誤,並且在孩子執行最簡單的任務時,不必要地介入其中,結果只是削弱了他們的自信。他們不經深思熟慮,就用一些標籤來描述、形容孩子,然後這些標籤便像三秒膠一樣,緊黏著孩子的自我概念不放—巴比是「過動的」;凱莉是「文靜的」;比爾是「懶惰蟲」;安琪是「我們的小呆瓜」。另外,我們也經常會聽到父母向其他大人拿自己的孩子開玩笑,或是看到父母嘲笑孩子的悲傷,說些「不要像個小嬰兒」之類的評語。 很明顯地,那些真正與孩子有所溝通的父母,應該不太可能出現這種行為。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使被我們確認為輔導型的父母,有時候也會在無意間對孩子表現出這種貶抑態度。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呼籲所有家長,對隱含的批評、諷刺和貶抑習慣必須特別警覺。 千萬留意不要取笑孩子。在他們嘗試新技巧的時候多給些空間,即使這樣意味著要讓他們犯點錯。要根據特定的行為、而不是籠統的陳述來對孩子說話,像是「我們在祖母家不能爬到傢俱上。」而非「不要做這麼討厭的事!」,避免在孩子的

拜託!讓「拉麵崇拜主義」適可而止

圖片
也該適可而止了吧!我們幹嘛為了吃而一窩蜂排隊?名店美食真的美味嗎?來自日本知名美食旅宿達人柏井壽的激辛飲食評論。 世界上愛吃蕎麥麵的人多如恆河沙數。雖然我不確定有沒有這種格言,但世上的確有許多可說是狂熱份子的蕎麥麵迷。他們為了蕎麥麵願意到天涯海角,只要聽到有好的蕎麥麵店,立刻願意出發到任何地方。 這些狂熱份子偏愛的店面,絕對不在觀光地區。通常位於偏遠地帶,營業時間短,但還是有很多內行人在門外大排長龍。 好不容易進到店裡,店家也不會多說什麼。點完菜之後,客人不會讀自己的書、跟鄰座的人聊天,逕自保持著端正的姿勢,靜靜地等待蕎麥麵端來。由於客人幾乎都這樣,所以店內一片寂靜。只聽到切蕎麥麵、撈麵、用笳籬瀝去水分的聲音。 終於蕎麥麵端出來了,店裡轉為發出各種聲響。那邊吃麵窸窸窣窣,這邊也窸窸窣窣。聽說蕎麥麵迷稱之為「蕎麥音」。 「那個人啊,明明自稱熱愛蕎麥麵,發出的蕎麥音卻很小聲耶。」 蕎麥麵迷之間會有這樣的對話。 跟蕎麥麵通相比,拉麵通的人數壓倒性居多。蕎麥麵通喜愛的店面只位在偏僻的地方,但拉麵通光顧的店家遍佈大都市、鄉間,數量很多,各家店的粉絲激烈地辯論,談論拉麵。  如果把吃當成一種流行,忙亂地跟進流行的餐廳,我們就無法嚐出好吃的滋味。 蕎麥粉、如何磨粉、煮麵、醬油的味道。連配料都沒有的蕎麥麵能談的部分很少。與其相比,拉麵的因素多得多。 鹽、味噌、醬油的調味各有不同,基底的湯汁還分成豚骨、雞骨、海鮮等,種類眾多。進一步還有分麵的粗細、直麵條或生麵條等形狀又不同。加上沾麵與普通拉麵的差別、不用說還有配料叉燒、蔥、筍乾、蛋等,關於拉麵的用語可無限延伸。因此有拉麵用語超過一萬種的說法。 首先從店名開始。所謂的家系恐怕稍微有點落伍。「拉麵二郎」的愛好者叫作「二郎絆」。所謂「青葉啟蒙系」之類的封號,已不再使用。 拉麵本身的複雜度很高。包括低加水麵、全麥粉麵等,關於麵成分本身的用語就很多。湯還有分成豬脛骨與大腿骨熬煮,或豬、雞骨等肉類湯底加上昆布、鰹魚等海鮮類的海陸湯底,無化學調味料的湯等。出現只有拉麵通才懂的詞彙。 雖然花了這麼多心思,但拉麵通還講求自助式開水的倒法,一開始要先喝湯等,對吃法提出一堆建議,只讓人想罵:「少囉唆!」在吃完後把用過的水杯與麵碗放在櫃台上,要把桌子擦乾淨再離開等,不論是店面提出的規矩或客人自己

不願放手的母親、不想離開媽媽的女兒

圖片
讓自己成為可以脫離母親的女兒,也讓她成為可以對女兒放手的母親。運用「愛的斷捨離」,看清母女關係的愛恨、糾葛與和解。 身為母親,當然比任何人都要瞭解自己所生、撫養長大的女兒。她知道要女兒注意、提出警告時,該怎麼說會有效;透過女兒的態度、聲音或表情,就知道她現在在想什麼。 母親對於違背自己期望的女兒,常會提出警告。 有些母親會過於擔心,除了用言語控制女兒還不夠,還會像跟蹤者一樣,監視女兒的動向。譬如偷看手機的來電顯示,或透過臉書、推特、部落格檢查她的生活,像這樣都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母親之所以會對女兒這麼執著,原因或許是超越了「心愛的孩子」這條界線,把女兒當作「自己的所有物」。 女兒如果不為自己劃清界線,就會一直受到母親的干涉。 不過,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無法脫離「受到母親指責→沮喪、感到焦慮→失去自信」的模式呢? 原因在於不單是有支配欲的媽媽,而是女兒本身也有意願受到支配。 因為不自覺地期望受到父母的庇護,所以當無法自己作決定、想要逃避重大責任時,就只能遵從父母的意見了。 這麼一來,如果遇到選擇錯誤的狀況,就可以說「都是媽媽的錯」。 現在30幾歲的女性,小時候正值泡沫經濟時期,父母養她們願意花很多錢,不論是課業、興趣或食衣住生活各方面,都有種讓孩子不虞匱乏的氣魄。由於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對這個世代的女兒們而言,受到保護或重視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踏出這個保護圈,對她們來說或許真的有些困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母親有母親的立場,女兒有女兒的心態,於是母女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女兒要更加瞭解母親」。 對從小愛護有加的女兒,因為「長大成人」就突然要母親放手,對母親來說就如被刀割般的難受。也就是說,母親會造成沉重的束縛,原因是出於對孩子的愛,首先應該要瞭解這一點。 如果嚴厲地拒絕母親,因而發生感情上的衝突,就會發展為彆扭又棘手的關係。 此外,「在稍微有點長的『前言』」裡也有提到,現在30幾歲女性跟母親世代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隔閡。 母親口中所說「一般」的事情,當然跟現在一般的事情不一樣。如果沒有認清這個前提,只會增加無謂的口角。 雖然媽媽可能會為女兒不認同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快,可是女兒也不可以抱著「反正說什麼媽媽都會不高興,聽她的話照做就好」這樣的心態。 就像在公司裡跟上司協調一樣,一定得要花些心思,才

跟上司的工作觀不合怎麼辦?轉個念頭,人生會更好

圖片
當遭遇不禮貌、不友善的言語襲擊時,別為難別人,更別為難自己。 這是一間販賣洋裝、帽子、飾品的精品店。 店員只有妳一個人。 店長P小姐的售貨技巧實在神乎其技。 「哇,真是太適合您了!這件洋裝簡直就像為您量身定做的一樣!」P小姐這麼說。 在妳眼中看來只會讓胖子看起來更胖的設計,卻能透過P小姐半假裝半真心的微笑及其三寸不爛之舌,讓客人開開心心地掏錢買回家。 P店長流暢的口才、氣質高雅的待客之道,一直是妳想學也學不來的。 「為什麼您有辦法說出那樣的話呢?」妳問。 「因為這是工作呀!工作是非常現實的,把商品賣出去就是唯一的目的,不是嗎?」P店長說。 「但是,您為了讓對方買單,說謊都不打草稿的耶!」妳說。 「這不算說謊,應該是配合對方的弱點。福態的人,就跟她說穿起來很瘦。相反地,對瘦的人,就說穿起來很有精神。就算實際上看起來並不是那樣也無所謂。」P店長說。  學習頂嘴的藝術,將會獲得不受組織擺布的出奇致勝力! 強詞奪理! 妳就是對這一點感到難以釋懷。 「我是刺激客人的女性本能,讓她們開心,難道這樣也有錯嗎?」P店長說。 妳完全無法招架她的職業意識和價值觀。 妳會到這家精品店工作的原因,是源自於喜歡漂亮的東西、喜歡時尚。 P店長非常強韌,隨便一點小事是無法打擊她的。 「妳的想法太天真了。妳應該面對社會的現實啊!我看妳是沒吃過苦,不像我這樣面臨過生死關頭,我說的對吧?」P店長說。 妳老實地點點頭。 「妳就把客人想成南瓜就好啦!不要只會對客人鞠躬哈腰,要積極出擊才行。對方感到很迷惑,不知道怎麼樣的打扮適合自己,正需要別人的建議時,我會說:『黃色很難搭配,但是妳穿起來很好看呢!』這一句話就可以幫助客人下定決心。妳真的太不了解人類的心理了。」P店長說。 她的說法確實有道理。 但是,妳有不同的想法。 妳希望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以妳來說,妳希望透過「販賣技術」而非「販賣商品」來獲得成就感。 仔細想想,妳發現自己容易被美好事物吸引。從前也曾經對美妝保養產生興趣。 但是之前的興趣只是漠然的關心,直到妳認識了P店長,了解到她的職業觀,妳心中原本霧濛濛的想法才逐漸成形。 對了,來學習美妝保養吧! 妳的回話力不是朝向P店長,而是朝向妳自己。 遇見價值觀迥然不同的上司,是一種幸運。以此為契機,發掘潛藏在妳內心的

一整天,都是五月天

圖片
身為一個現代的創作者,你必須學會叫好還要叫座,要具備藝術性還要兼顧市場性,這是你的功課,也是你的使命。 拿到五月天CD那天,我一個人開著車,走雪隧往宜蘭烏石港去,並沒有停留,沿著濱海公路又直接開回台北。車窗外是今年冬天盛產的陰雨天,一幕幕灰濛濛的海景掠過眼簾,車裡頭是不斷重覆播放的五月天,一首首帶勁的搖滾樂沖刷耳膜,這是他們出道11年的第8號作品。 專輯名為《第二人生》,以2012的世界末日說為主軸,將意念延伸到詞曲創作、封面設計甚至售票演唱會,明日、末日兩種版本,不只是噱頭,封面、曲目、歌詞甚至MV 情結都大有不同,真是張有料又有梗的專輯。才第一次聽,卻發現裡頭包括〈星空〉、〈OAOA〉、〈諾亞方舟〉、〈我不願讓你一個人〉……有好幾首歌我已經可以跟著唱了。不得不佩服唱片公司的行銷宣傳,原來早在專輯發行前,這些歌就透過電影、廣告、演唱會和偶像劇,悄悄侵襲我們的耳朵。事實上,打從11年前那場以初出道的新人之姿,挑戰不可能的萬人演唱會打響名號開始,五月天,一直都是最擅於行銷包裝的樂團。 在KTV 包廂,五月天的歌,我們每個人總能跟著哼唱個幾首⋯⋯喔不對,是好多好多首。簡單的合弦,朗朗上口的旋律,貼近人情生活的題材和歌詞,讓五月天不得不地,成為一種通俗的流行。 記得幾年前還常聽到,身邊一些搞地下樂團的朋友,對這樣的行銷包裝和通俗流行無法接受,甚至感到作噁,他們說五月天不算搖滾樂團,充其量只能算流行樂團,哎,每次聽,我都想偷笑。當五月天一飛成為台灣的天團,我那些朋友還被埋在地底下,當五月天唱給全世界聽的時候,他們還是只能唱給自己聽。所謂地下不地下,搖滾不搖滾,有沒有獨立精神,這些都是很主觀的認定,並沒有客觀評斷的標準,而搖滾樂真正的本質是要被聽見,然後才能影響人心,所有的創作都是這樣的道理,不是嗎? 通俗與脫俗,流行與前衛,出世與入世,一定得選邊站嗎?誰說的。 仔細去聽五月天的每張作品,你會發現,除了主打歌之外,總會有幾首帶有實驗、冒險和衝撞的歌曲;你會發現,在成名走紅之後,批判性和哲學意味反而越來越濃烈;你會發現,真正在背後支撐的,不是面面俱到的行銷宣傳,而是一路堅持的熱情和理想。通俗、流行和入世,讓全世界得以聽見五月天的脫俗、前衛和出世,聽起來矛盾弔詭,卻真切而巧妙地發生著。 主流與另類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不必等到世界末日,自然有

動起來,讓心情變好,大腦不縮水

圖片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身體活動可以保護大腦。現在大腦掃描更證明,身體有在活動的大腦會長大!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蹤600名對象,從他們70歲開始追蹤3年,詳細記錄每日活動,並於3年後做大腦掃描。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的大腦確實有點縮水,不過生活常處於靜態的人減少大腦體積最多,而常常勞動的人縮水幅度最小。實驗證明,保持活動狀態可以保住大腦不縮水。 另一項實驗指出,走路可以擴增大腦的記憶中心。科學家掃描120位老年人的大腦,持續時間超過1年。研究一開始,所有人都沒有定期運動的習慣。接著一半的實驗對象開始參加運動課程,一天走45分鐘的路,一週3次;另一半則維持不運動的習慣。一年過後,走路組的海馬迴體積增加2%,靜態組的大腦組織反而縮小1.5%。走路組的記憶力也比靜態組好。一週走路3次就能使大腦變大,記憶力增強,誰不想要呢? 保持活動習慣,身心較不易退化。現在就請開始運動吧! 活動能讓你更快樂 我們看過很多憂鬱症、焦慮和有其他情緒問題的患者,沒有比運動更快更有效的生理療法了,就算是重度憂鬱症也適用。 近期一項研究探討一週5天、每天走半小時到45分鐘的效果,而且不是健走,只是輕鬆走路的程度。事實上,受試者只要達到規定的一半時間就算數了。 研究想知道走路對「難治型憂鬱症」是否有幫助。這種憂鬱症是指連續9個月服用兩種以上抗憂鬱劑,病情卻不見改善的憂鬱症。結果,不論是使用哪一種療法的病人,走路組的憂鬱症患者皆獲得改善,而且效果顯著。反觀沒運動的控制組,則沒有一人病情好轉! 另一項研究發現,只要適度從事一種運動,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心情都會好轉。受試者在跑步機上走路半小時就能感覺自己變健康,而且只做一次就有效果! 很少事情像運動一樣,可以光靠自己就把心情變好。也許是因為腦內產生化學變化,如腦內啡、血清素和多巴胺增加;又或者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就是讓人開心。總之,試試看,親身體驗運動讓心情變好的力量。 運動能讓記憶保鮮 老年失智症和其他記憶力病症的嚴重程度越來越猖獗,研究認為未來情況還會再增加。美國有500萬人罹患老年失智症,全球則高達4千萬人。年紀越大,罹患風險也越高:65歲以上,每9人就有一名患者,到了85歲以上,比例幾乎飆升到1/3。考量到患者人數激增,還有老年失智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不得不想辦法加以預防。藥廠已經著手研發預防與治療的藥物,而我們也該重視生活方

《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內容精選:月亮

圖片
年少的我,曾以為愛情可以超越一切,那時我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種力量,叫做命運。 「2、3、4……」我雙手插在外套口袋裡,盯著跳動變換的樓層數,在心中下意識地默數著,手心因為莫名的恐懼已滲出一層汗水。 陳舊的電梯發出吱吱嘎嘎的雜訊,艱難地一層一層往上爬。電梯裡的顯示面板上,只有10樓亮著紅燈,這是我要去的樓層,很顯然,也是電梯裡另一個人的目的地。 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對面那個男人的身上,散發著一股危險而緊張的氣息。 那人穿得很整齊,衣服卻明顯不合身,好像是臨時借來的。他走進電梯時打量我的那一眼,只能用「殺氣騰騰」來形容,讓我渾身的血液幾乎降至冰點。 我偷偷看他,他彷彿有第六感應,眼珠立刻轉過來落在我身上,棕黃色的瞳孔映著頂燈,冰冷得令人窒息。 我不安地低頭錯開視線,只盼著電梯快點停下。 這座12層樓的建築位於奧德薩「七公里」市場的旁邊,其間進進出出的,除了附近的阿拉伯人、羅馬尼亞人以及波蘭人,70%為市場裡的中國商人。而眼前這個奇怪的男人,從五官到衣著,明顯也是中國人。 這時7層的顯示燈開始閃爍,此層有人按電梯。 在門開處我看到一雙男式的黑色軟皮鞋,一直走到我身邊。一角駝色的風衣,熨服地貼在深灰色的長褲邊。 狹小的空間內多了一個人,不安的氣氛卻緩和下來,我沒有抬頭,只悄悄吐出一口長氣,眼看著新進來的人,伸手按下了數字「12」。 10樓到了,我湊近電梯口等門緩緩打開,一面在心裡編排理由,琢磨著該怎麼和彭維維解釋遲到的原因。 事情就在這一刻急轉直下。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個血肉橫飛的場合。烏克蘭,奧德薩市。 我連嚇帶驚,事後很多細節都記不得了。我只記得,門開處眼前黑壓壓一片人。 我尚未反應過來,已經被人拽住扔出了電梯,後腦勺重重地撞在對面的牆上,眼前金星亂冒。 等我的視力恢復清明,身體早已失去了應變能力。視線裡只有棍棒和菜刀上下揮舞的影子,人體在地板上掙扎翻滾,血肉模糊一片狼藉,眼前呈現的,竟是一場比黑幫電影真實百倍的殘酷殺戮。 我開始狂叫,手腳並用地向旁邊爬動,卻躲不開四處飛濺的血肉。我大哭,渾身哆嗦成一團,就像兒時的夢魘,除了哭叫,沒有別的辦法讓我從噩夢中逃脫。 某戶人家被驚動,屋門開了又關,屋主變了調的尖叫在樓梯間迴蕩,經久不絕。 遠遠的警笛聲,從四面八方向此處彙集而來。 有人大喝一聲:「員警!

想更有影響力?從改變別人的心意開始

圖片
基本上,當你運用影響技巧去改變一個人的心意時,你是在把一個觀念或想法植入他腦中,使他覺得是自己在思考它。 這句話是否令你覺得困惑不安?若你沒有這種感覺,我才意外呢。不浪費時間,我們直接切入正題吧!美國詩人詹姆斯.萊利(James Whitcomb Riley)說:「當我看到一隻走起路來像鴨子、像鴨子般游水,叫聲像鴨子的鳥,我便稱牠為鴨子。」我將向你傳授一個可以成功改變別人心意的方法,這方法未必總是漂亮、安全,而且我也很清楚,「影響」這字眼令一些人感到不安,「操縱」這字眼令人噁心,最糟的是,這兩者的分界極為細微,事實上,有時候,這兩者的差別僅在於意圖。不過,在你射殺信差之前,請先閱讀下述故事。  透過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別人發現不改變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完全接受他們需要做出的改變。 無可避免的後果 週二早上,丹趕著去做年度體檢,10年來,他每年都做一次體檢。發動車子時,丹臉上浮現微笑,心想:「一定又要被醫生嘮叨一番了。」 坐在檢查室裡等候醫生時,丹檢討過去這一年的情形,一年前,他向醫生承諾要減重,但這一年間,他又增加了幾磅;他承諾要多做運動,但這一年間,他的運動量減少了,生意很競爭,哪來時間運動呢?更何況,每天下班回到家時,都已經精疲力竭了。 醫生出現,他對丹的說教內容一如預期:「丹,你一定要改變你的生活型態!」丹點點頭,承諾他會改變,但他和醫生心裡都很清楚,不會出現任何改變的啦。呃,他們錯了。 兩個月後,丹突然呼吸急促,胸口悶悶的,但症狀很快就消失。可是,過了一會兒,症狀再度出現,並且快速惡化,他的一隻手臂感到不適,並且噁心想吐。他的太太趕緊送他就醫,救回他一命。 丹生病了,隨後他必須熬過雙重心臟動脈繞道手術,後面還包括工作上的損失、身體的復原,以及伴隨手術而來的財務問題等等。今天,我的這位朋友丹身體健康,當然,他終於減輕體重,也開始規律地運動。 類似這樣的情境在我們的人生中一再出現─每年、每星期、每天的傷害不同,有時簡單(例如不良的讀書習慣),有時複雜(例如童年造成的心靈創傷)。當事人不同,情節的某些元素不同,相同的是,這些後果都讓人覺得無能為力。 但我相信,我們其實是可以有所改變的。 90年代初期,我當時仍任職全錄公司,我的職務是和外面那些想學習並推行「全錄模式」的客戶共事。其中,我最喜愛的一個客戶是全美規

想過周休五日的快樂人生?他是這麼做到的!

圖片
周休五日人生?怎麼可能!過著另類隱居生活的大原扁理,就是因為物欲降低,反而不會介意錢少事少,可以盡情享受隨心所欲的獨處時光。 節約生活的重點,在於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要盡量親力親為。雖然沒錢,但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就花時間來做吧。 相反的,有錢沒閒的人,就可以花錢雇人來幫忙洗衣、煮飯或做其他雜事。 大家應該善加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事物,若勉強想要利用自己沒有的,只會讓自己痛苦。 那麼兩者都沒有的人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我暫時找不出答案。 但要是我的話,既然都是痛苦,那不如就先工作吧。 舉一些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為例,像是煮飯、洗衣、打掃、理髮、購物、通勤、運動、保養,此外還有在家附近摘點可以吃的野草、自己動手做送給朋友的禮物、之前我還自己修好爆胎的腳踏車……。 總之,只要是可以付錢請人幫忙做的事,我一概自己來。 有趣的是,人一旦沒錢了,靈感便會浮現。 從他人的眼光來看,或許我一貧如洗,但正因如此,創意為我帶來更多樂趣。 下面就整理介紹一些我能自己DIY、不花分文就樂在其中的事。  另類隱居生活,隨心所欲是最高原則,把時間都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料理 基本上我都是自己煮。 每餐自理的話,伙食費就能降到外食的1/4左右。 我覺得自己煮的飯最安心、最好吃了。 以前會在外面吃東西,現在好像很少了……。 不過極少數時候,我也會完全不想自己煮,或是有時會突然想吃些什麼料理,這時我就會去外面吃,不會忍耐。 一年之中,我偶爾會有幾次和朋友相約,精心打扮去市中心的餐廳吃飯,我覺得這樣也挺不錯的。 為了什麼樣的目的、穿著哪種款式的衣服、和誰一起用餐、聊什麼話題、度過怎麼樣的時光,光想著這些都讓我覺得開心。 我認為餐廳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文化。 無論如何,「毫無理由就是想在外面吃」這種事是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 有分寸是很重要的。 我一天的伙食費大約控制在300日圓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500日圓。最近我在GODIVA的展示櫃,看到一顆巧克力要價差不多300日圓,各位買這一顆巧克力所花的錢就可以讓我過一天了。 順帶一提,為什麼我會進到GODIVA 這種和我完全不搭的店呢?其實只是不小心走錯店而已啦。 結果我一顆也沒買。 一天的伙食費雖然是控制在300日圓,但能夠每餐都自己煮,我已經覺得很感謝了。 一定有很多人因為家族成

你是收納苦手嗎?快來揪出你的收納弱點吧!

圖片
「為什麼我老是無法做好收納這件事?」別灰心。生活造型整理收納師鈴木尚子說,第一步,請先從整理自己的思緒開始。 找出自己的慣用腦,並用檢查表,突破自己收納時的盲點。客觀地分析實際的整理方式,瞭解自己擅長、不擅長的部分,非常有助於尋找適合自己的整理方式。無法以「只是不擅長整理」一語道盡。不懂如何整理的原因因人而異,其中一定有道出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特徵。 首先,請試著以下列的檢查表,尋找自己的類型。  從收拾環境開始, 進而收拾你的身心。 收納弱點檢表 TEST 1 □ 買東西時,不思考要收納在哪裡、是否收納得下 □ 經常因為不知道該收納在哪裡好,而不知所措 □ 桌子和櫃子上經常堆積物品 □ 物品一直放在地板上 □ 房間變成了倉庫 □ 一旦發現小空間,就會想收納東西進去 □ 覺得家裡的收納空間少 TEST 2 □ 有時候找不到指甲剪或體溫計 □ 包包裡總是亂七八糟 □ 經常找不到東西 □ 曾經為了尋找手機,而從自家的室內電話打到手機 □ 經常開了燈沒關 □ 經常忘東忘西 □ 煮菜時,經常從清洗之前用過的餐具開始 TEST 3 □ 有內容已經處理完畢的文件或便條紙 □ 打算改天要給別人的東西,也埋在平常常用的東西裡 □ 別人婚禮上收到的禮品依然放在盒子裡擺著 □ 衣櫃裡有染上汙漬,但是捨不得丟的衣服 □ 經常覺得可惜 □ 有無法掌握裡面有什麼的空間 □ 五年多前的電費、瓦斯費的收據、薪資明細還留著 TEST 4 □ 別人一說划算,就會忍不住購買 □ 有明明不需要,還是帶回家的贈品 □ 有許多別人給的東西 □ 有一次也沒穿過的衣服或鞋子 □ 經常去十元商店或購物中心 □ 經常因為壓力而衝動購物 □ 食物經常吃不完而腐壞、過期 TEST 5 □ 經常直接從晾衣服的地方拿衣服穿 □ 經常不折棉被或不整理床鋪就出門 □ 早上出門前,總是手忙腳亂 □ 總是覺得被時間追著跑 □ 經常無法依照預定計劃行動 □ 有環境變化,像是開始工作、孩子出生等 □ 有時候忘記丟垃圾,或者錯過時間而無法丟垃圾 檢視看看,你哪一種TEST的情況最多? 1最多:尚未決定收納處,導致物品超量 未設定要怎麼使用各個房間、將什麼收納於哪裡,擁有超出收納量的物品。若是這樣下去,恐怕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