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咖啡秘辛,香料市集中的催情咖啡

圖片
對現代人來說,咖啡是垂手可得的日常飲料,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史卻扮演重要角色。 它啟蒙西方文明,也改變人類歷史走向。 當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他們的文明發展比其他民族更快:當鄂圖曼王國掌握咖啡豆大權,他們便成為世上最有勢力的國家;當咖啡在英國出現,便掀起國家爭霸與征服世界意志;而法國大革命,也是起於巴黎咖啡館興盛之時。  咖啡曾經是藥物、祭祀物品,被回教徒視為惡魔的飲料,但由威尼斯商人引入歐洲後成為17世紀城市文化象徵,20世紀初又因文人聚集咖啡館,成為知識傳播、辯論公共議題的時尚飲料。  讓我們透過《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橫跨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來一窺究竟。 土耳其咖啡帝國 咖啡應該像地獄般黝黑、死亡般強烈、愛情般甜美。---土耳其諺語  許多人勸我不要搭乘從肯亞往伊斯坦堡的夜間火車,他們說這班火車比坐公車多花2倍時間(胡說),而且不安全(亂講)又很悶熱,曾熱到乘客的衣服都著火(這倒是真的)。 這是1920 年代的火車,裡面的椅子確實有一股奇特味道,日夜照著使人臉色看起來像死人的土耳其日光燈。 火車到達伊斯坦堡時,我已經感受像個活死人。隔天,我必須從火車站轉乘輪船,才能到達目的地。 伊斯坦堡岸上有巨大的清真寺守護海邊,清真寺的周圍圍繞著回教寺的尖塔。 岸上右方,雖然下雪仍然可以看到伊斯坦堡曾經風光的城牆,現在已倒塌的殘跡,雖然已成廢墟,卻還是高聳。 岸上的左方,則是鄂圖曼帝國的城堡。整個地方黑暗、沉重,輪船行駛過博斯普魯斯陰鬱的海岸時,我突然莫名其妙的湧上一陣憂傷。 咖啡是在鄂圖曼帝國最強大時期被引進這裡的。大約在1555年,有兩個敘利亞人哈克姆(Hakm)與夏姆斯(Shams)合開一家咖啡館。 其實在伊朗等地,早已有許多家咖啡館,可是只有在伊斯坦堡的咖啡屋才真正具有地方世俗風味。在這裡,沒有故弄玄虛的宗教目的,男子多半躺著抽菸、品嚐咖啡。 有些咖啡館提供詩文朗誦,有些更有布偶戲表演或女歌手駐唱,但這裡的咖啡館最大用途是提供三姑六婆七嘴八舌、道人長短。 就算是喜好品嚐咖啡的學者,最後都被無聊的笑話與誇張的故事取代。 「咖啡館裡到處是學者,或虛偽的神秘教信徒,以及無所事事的人……大家擠到沒有位子可坐,人人都說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像咖啡館可供消遣、休息。」 為了博取客人歡心,伊斯坦堡的咖啡屋還提供

成為送行者的契機:親戚姐姐的喪禮

圖片
接觸「死亡」,是她的工作日常;她身穿黑衣擺渡亡者,更擺渡了家屬的心靈。  許伊妃是網路中常見的漂亮女孩,和大部分的同齡女孩沒什麼不同,她愛玩、愛打扮,從小叛逆,曾經什麼工作都做不超過1個月,直到她接觸了殯葬業,一踏入就待了8年。 在這個行業,她看到的不只是生離死別,更多的是勇氣、愛和原諒……面對每一組至親摯愛離世的家屬,她用最溫暖的心,圓滿了支離破碎的遺憾,也點亮了,仿若見不著光的人生盡頭。 透過《黑暗中,我們有幸與光同行》一起來了解許伊妃接觸殯葬業的契機。 參與了SPA 的整個過程後,讓我對於服務遺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可以讓亡者以最好的面貌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是一件非常神聖、又有意義的事情。 很多人知道我從事的工作後, 最好奇的2件事就是:「是怎樣的因緣際會讓妳從事這個行業? 難道不會怕嗎?」 我總是回答:「怕,就不會在這裡了!」 從一個壞孩子成為一個送行者,真切感受到阿嬤所謂的天命,轉捩點就在國中畢業那年,參加了一場親屬的告別奠禮。  亡者是一個年僅20 歲的親戚姐姐。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接體車,看見屍袋裹著遺體,看見家屬悲痛不已;也是第一次走進殯儀館冰庫,踏著潮濕的地板,呼吸著冷冷的空氣。 周圍放置著蓋著往生被的其他大德,有的露出腳,有的露出手。祂們與我們天人永隔,卻又如此靠近,這種說不出的感覺衝擊著我幼小的心。 我跟阿嬤還有媽媽一同進去看姐姐,我看著躺在那裡,身體早已冰涼的姐姐,久久無法自己。 當我回神時,阿嬤跟媽媽已走遠,兩2人驚訝地在門口討論著: 「妹妹怎麼敢一個人在裡面待這麼久?」 那年我15 歲,手中握著姐姐的遺物,滿腦子想著:「姐姐為什麼不會動了? 阿姨明明說前一天晚上出門前還跟姐姐通了電話,之後她卻再也沒回家了……」我對這一切充滿了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而整個治喪過程,給我更大的震撼是參與了姐姐的「遺體SPA」。 這個儀式強調三點不露、溫水洗淨,家屬可全程參與。 2位遺體淨身師用莊嚴的神情對姐姐行90度鞠躬禮,幫姐姐用精油按摩全身,手法溫柔且專業,整個儀式既莊嚴祥和又溫暖潔淨。 我彷彿能感覺姐姐僵硬的身體, 在淨身師的按摩下,一寸一寸地綻放甦醒。 這是一個悲傷卻溫情、冰涼卻柔軟的畫面,我看得入迷了,整個人沉溺在前所未有的氛圍裡。 就是小姐姐的這場喪禮,正式啟動了阿嬤一直跟我提起

孩子,一路上有我陪你!

圖片
蔡傑,蔡家的獨生愛子,一出生,家人即對他寄予厚望,可沒想到,蔡傑2歲半時,被診斷罹患自閉症。 在蔡傑3歲半那一年,蔡傑爸爸選擇了全職爸爸這條路,下定決心,要用不留退路的愛,幫助愛子穿越障礙。 讓我們透過《一路上,有我陪你》一起看蔡傑爸爸的用心歷程。 我的終極目標,不就是為了讓蔡傑幸福快樂嗎?腳步稍微放慢一點,會影響這個終極目標嗎?如果不會,我又何必對孩子苦苦相逼? 放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功課,尤其對我這樣一個執拗的男人而言,更是不容易。 我從小就是個個性倔強的人,只要我想做的事,我一定不惜任何代價,盡我所能去做。這樣的性格是一把雙面刃,從好的一面來看,那是「執著」、「堅持」;但從不好的一面來看,就是「龜毛」、「完美主義」了。 我雖不會兇孩子,但我想我絕對是個嚴父,我對蔡傑求好心切,絕對不會因為孩子哭泣而心軟「放過」他,我認為「該做的」事情,一定要求他貫徹到底。 妻子因為下班後才有機會跟孩子相處,不太會去勉強孩子,孩子自然覺得跟媽媽在一起比較輕鬆。 就以「說故事」這件苦差事來說吧。妻子不在旁時,蔡傑心知肚明,他沒有別的選擇,必須跟爸爸唸完故事才能「脫身」,所以他通常會勉為其難,乖乖跟著我把程序走一次;但是只要妻子在旁邊,孩子就一定會賴皮哭泣,希望可以「逃過一劫」。 有一次,妻子休假在家,我想讓她多睡一點,便把孩子帶到一旁去練習數學、注音符號、球類遊戲,後來,我想跟他一起唸故事,他一聽到「唸故事」,情緒就上來了,立刻哭泣,想要引出媽媽來「救」他。 我連忙勸說:「媽媽太累了,讓媽媽休息,爸爸陪你唸。」 蔡傑卻不依不饒,語無倫次叨唸著:「跟爸爸唸,就哭了!」、「會哭哭、會不高興了!」、「不高興,就哭了……」 而且,音量愈來愈大,最後還是把妻子吵醒了,她起來陪蔡傑讀了一次故事,唸完以後,我過去問蔡傑:「是不是會唸了?」 他答:「是。」 我說:「那等一下再唸一次給爸爸聽,好不好?」 一聽到要唸故事給我聽,他情緒又上來了,哭哭啼啼,就連妻子在旁哄勸也無效,蔡傑依然不斷哭訴著:「會不高興了、會哭哭、會害怕……」 看到這一幕,我也五味雜陳。 唉,只是跟老爸唸個故事,就這麼難過與討厭嗎?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對孩子有益的事,多少都有點「痛苦」,孩子總是不願意配合,但如果放任他,又怕錯失早療良機。 或許是男人的自尊心無

「週末斷食」,讓疲倦的腸胃獲得休養

圖片
現代人即使執行「早上斷食」,每天積極攝取酵素,還是很容易浪費酵素。所以建議利用週末來斷食,很多人試過之後都覺得神清氣爽。 讓我們透過《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來了解簡單的「週末斷食」該怎麼執行吧! 週末斷食可以讓腸胃獲得更多休息,保存體內的潛在酵素,改善身上大小毛病。 法國把斷食稱為「不用開刀的手術」,證明斷食確實能夠拯救全身的髒污細胞。 這裡要介紹的是簡單的週末斷食,剛開始可以選擇週六或週日其中1天,習慣之後2天都可以斷食。 原本就有執行「早上斷食」的人,嘗試週末斷食也不會覺得餓,應該能輕鬆應付。 以下介紹3種週末斷食套餐,請依自己的喜好來挑選。如果平日暴飲暴食,腸胃疲倦,請務必試試看。 斷食期間有3件事情要注意。 第一點是補充水分,多喝優質的礦泉水,水分可以促進代謝,把體內毒素隨著汗水、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 第二是斷食前後的飲食內容。斷食前一天的晚餐要吃富含酵素的生菜或水果,但量不能太多。斷食結束後的兩餐要吃生菜水果汁或蔬果昔,容易消化,腸胃不會有太大負擔,這兩餐結束後再慢慢回歸正常飲食。 最後是不要害怕好轉反應,已經習慣「早上斷食」的人幾乎不會發生好轉反應,第一次嘗試的人可能會有頭痛、噁心、目眩、肩酸、腰痛等症狀,這是因為囤積在細胞裡的毒素一口氣流入血液中,毒素囤積愈多的人愈容易出現這些症狀。 1.梅干套餐 1天3餐只吃梅干的斷食法。由於整天幾乎什麼都沒吃,可能會餓到有點受不了,但效果也相對較高,斷食結束後會讓你覺得神清氣爽。尤其有肩痠、腰痛、頭痛等毛病的人,最適合週末斷食。 這套餐吃個3天,包你神清氣爽,因為你會分泌酮體,激發大腦的α波,這是最推薦的套餐。 【方法】 早中晚3餐各吃1顆梅干。 ※每天要喝10杯以上的礦泉水(總2公升以上) 2.蔬菜泥套餐 早晚兩餐吃蔬菜泥,午餐只吃梅干的套餐。蔬菜泥的酵素已經活化,吃得少也能攝取豐富酵素。腸胃疲憊的時候最推薦這個套餐,蔬菜可以加入當季時蔬。 【方法】 早餐: 白蘿蔔(約5公分)、蕪菁(1顆)、胡蘿蔔(1/3支)、小黃瓜(1條)削泥之後沾沙拉醬食用(前面提過的終極沙拉醬,或用醬油配少許黑醋,加1小匙亞麻仁油,或許再加點味噌) 午餐: 梅干1顆 晚餐: 與早餐相同 ※每天要喝10杯以上的礦泉水(總計2公升以上)

松平家的心靈整理術,日本名門與人來往的秘訣

圖片
日本人被認為是全球最注重禮節的國家之一,注重細節的日本人,是依據什麼樣的標準來制訂他們令國際驚嘆的禮儀做法的呢? 讓我們透過《松平家的心靈整理術》一起學習日本名門松平家優雅的禮儀做法吧! 絕不可中途打斷對方的話 在祖母嚴格禁止的事項中,有一件事是「絕不可中途打斷對方的話」。 當對方正說話到一半而中途打斷,這在松平家,是跟踩踏有對方家家紋的榻榻米一樣,屬於極失禮的行為。 因為,日本的皇室、王公貴族等皆各自有代表的家紋。印染有家紋的榻榻米通常使用於佛堂、客房等較高規格的地方。家紋是一種精神象徵,因此踩踏有家紋的榻榻米,等同踩踏在對方祖先的臉上,是極為不敬且失禮的嚴重行為。 不聽完對方的話,而自顧自地說著自己想講的話語,既非常失禮,也不美麗。 另外,當對方在聊推薦的餐廳或電影等話題時,說「我也去過」、「我也看過」也是非常唐突的。 耐心聽完對方所有的話,這同時也是在鍛鍊自己的內心。 祖母跟任何人都能親切地交談。初次相識的對象也能熟稔地像舊識,她有著熟練的社交技巧,總給人留下爽朗的印象。當被人懇求傳授社交技巧時,祖母回答:「我沒有什麼社交技巧。 硬要說的話,應該是我會去想能不能私、能不能珍重對方吧!」。在交談中能珍重對方的人,就是誰都會喜愛的人。 將對方的無心之過閉一隻眼 將對方的無心之過閉一隻眼,不讓對方難堪,這是松平家的禮儀。對方有了過失時,「閉一隻眼」是一種溫柔。 覺得「這個人出錯了」的時候,不是針對失誤的部分說些什麼,而是若無其事地轉移話題。茶灑出來的話就自己巧妙地擦拭,或是用些小東西幫忙遮掩。如果對方是個孩子往往就會想指著他的鼻子斥責,但事實上即使是個孩子也不可如此對待。我還小的時候,曾受到祖母的姪女秩父宮王妃殿下的招待,到她府上拜年。 我沒能用筷子牢牢夾住年菜裡的芋頭,讓芋頭掉出去了。 王妃殿下卻說:「唉呀,這芋頭骨碌碌地滾啊!滾,真是活力十足啊!」她不指責我,而將大家的目光焦點轉移到芋頭上。她將我的失態轉變為一團和氣的笑聲。 她那體貼細心的一句話,拯救了我幼小的心靈。 品格高尚的女性,是能夠自然而然地感知對方情緒反應的人。 不說人壞話,不求回報,不羨慕 不責備對方,體察事理。這是松平家的生活禮儀。 另外也教導我們不論遇到何事,都不可大聲吆喝。 這是祖母被邀請至台灣演講時發生的事。

舞台上風靡萬眾的女神,是否會淪為階下囚?

圖片
堪稱歷史上最傳奇女子、美艷動人的瑪塔‧哈莉(Mata Hari)本名瑪格麗特.葛楚.佐勒(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在1917年,因間諜罪遭到審判。 今年10月,正好是她逝世100週年,作家保羅.科爾賀,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將她的故事寫成暢銷全球的《女間諜的告白》一書,全書以第一人稱及書信形式,巧妙地將一戰期間歐洲傳奇女間諜──瑪塔.哈莉的曲折人生,透過她獄中陳情的書簡,如訴衷腸般娓娓道來。 劇院早已經被人海包圍。節目達到熱烈巔峰時,被人打斷了,這是我最棒的演出,雖然我實在沒怎麼練習。 德國士兵走上舞臺,宣布所有音樂廳的表演即刻取消,直至另行通知。 其中一位大聲朗讀聲明: 「下列是皇帝對我們說的話:『我們正處於國家存亡的黑暗時期,宿敵林立,我們需要拔劍出鞘,希望各位可以帶著尊嚴善用它。』」 這些話我什麼也不懂。我走到更衣間,在自己僅著薄衫的身體披上長袍,此時,弗蘭茲氣喘吁吁跑進來。 「妳得趕緊離開,否則就會被逮捕。」 「離開?去哪裡?而且,明天早上我不是跟德國外交部的人有約嗎?」 「全部取消了,」他回答,毫不掩飾自己的擔憂。「妳很幸運,是中立國的公民──所以妳應該立刻回國。」 我這輩子什麼都設想到了,但從未計畫回到祖國,為了脫離它,我曾經受盡艱難。 弗蘭茲從口袋掏出一疊德國馬克,將它們放在我手中。 「不要管我們跟大都會劇院簽署的半年合約了。我從劇院保險箱就拿了這麼多錢出來。妳馬上離開。如果我還活著,會替妳寄回妳的服裝。我跟妳不一樣,軍方已經在找我了。」 我越來越不懂了。 「這世界瘋了,」他來回踱步。 「死了一位親人,無論關係如何緊密,也不是讓其他人送死的好藉口。但這年頭,統治世界的是那些將軍,他們想繼續完成四十年前,我們沒有完成的工作,那一次,法國人屈辱戰敗。他們還活在當年,想要回頭報復,不願意讓法國越來越強大,總而言之,就是先下手為強,免得後患無窮。」 「你是說接下來就要打仗了?所以上週才看到那麼多軍人嗎?」 「沒錯。這盤棋已經越來越複雜,因為我們的統治者都受到聯盟成員左右。我也懶得解釋了。不過此時此刻,我國軍隊已經進入比利時,盧森堡早就投降了,接下來,七個全副武裝、裝備精良的師團就要進入法國工業地帶。法國人盡情享受生活的同時,我們正在找藉口打仗。法國人忙著蓋艾

回望青山的可能位置-房慧真

圖片
獲得世界建築最高榮譽、有著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也是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建築師王澍,他的建築獨具匠心,能夠喚起往昔,卻又不直接使用歷史的元素。 他的工作則是指揮一首由形式、規模、材料、空間和採光等建築樂器演奏的樂章。正如所有偉大的建築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並演化成紮根於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築。 今晚,讓我們透過資深記者 房慧真的導讀〈回望青山的可能位置〉,帶你一同進入王澍《造房子》的美學世界。 「王澍的建築裡,始終有個「觀察者」隱匿在看似客觀的磚石梁柱間,觀察者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他並不俯瞰,「他的存在讓正在發生的日常生活染上某種迷思性質。」 我帶一本書上火車,來到東海岸一間背山面海的民房,開卷展讀。房子在大洋之濱,由主人和幾個原住民朋友徒手所蓋,下盤以磚石打底,好抗太平洋強颱,腳重而頭輕,木造屋頂挑高透氣,好耐炙夏高溫。 一早主人扭開屋頂的灑水器降溫,水沿著屋簷,高高低低,滴滴答答,織成一片雨簾。屋前的庭埕搭了花架,有時爬鵝黃絲瓜小花,有時爬粉紫鄧伯,陽光從爬藤間篩落,碎散成一地金沙。 我在花棚下讀一本建築書,金沙投影在我的書頁上,一陣風起,紛紛跳躍如金兔。書讀累了我就抬頭,看水滴落的樣態,剛好來到這句: 「而我感興趣的是,如何清楚交代雨水從屋頂最高處,歷經曲折路徑,最終到達土地的過程。」 晚上,我在燈下繼續讀書,垂落的燈上纏滿一種柔韌的蕨類「海金沙」,傍晚海濱散步時,主人說,這是種柔韌的蕨類,以前賣菜的小販,常在路邊摘取,用來綁縛蔬果,而今皆被橡皮筋取代。 屋內燈罩皆為主人隨手取材,有魚網、斗笠、也有貝殼串接而成,主人說,沒有任何一個是花錢買的。 海金沙織成的燈罩,從初摘的翠綠,時間久了枯脆成一片金黃,另有一番情態。天色暗下,濤聲退遠,房子被包裹在山間密林裡,濃稠得化不開的夜,彷彿沉在海底,海金沙燈彷彿漆黑鯨腹中的一盞燭火,光暈含蓄蘊藉。 「中國傳統建築裡的光線我稱之為是沉思性的,比現代建築裡的光要暗一些,暗一點的光線是會讓人想事情的,是思想的光線。」  我並沒有跟屋子的主人說,我正在讀的《造房子》,竟然能完完全全應和這個環境,這間隱匿於東海岸,徒手搭建的簡樸屋宇。《造房子》的作者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他說:「一般來說,我偏愛小建築,低等級的,無權力的,甚至匿名的。

全世界開始喝下午茶,竟然是因為她!

圖片
你喜歡喝紅茶嗎?說到紅茶,就讓人聯想到「下午茶」,一邊喝著香醇的紅茶、一邊品嚐美味的點心,真是好不愜意! 不過,你知道下午茶的由來嗎?據說是和一個歷史上的名女人有關! 讓我們透過《紅茶之書 : 一趟穿越東方與西方的紅茶品味之旅》,一起來了解下午茶的由來吧! 下午茶的創始人─安娜瑪麗亞 30年前的1986年,日本第一罐寶特瓶裝紅茶「午後的紅茶」問世,生產公司是日本飲料品牌麒麟。在「午後的紅茶」商品標籤上用的正是第7代貝德福公爵夫人安娜瑪麗亞(Anna Maria Stanhope,1783∼1857年)的肖像。 被稱為「午後的紅茶」的下午茶,以英國茶會的形式流傳至今,更代表著過去傳統的傳承與延續。 而下午茶的最早起源,正是位於倫敦北方一百公里貝德福德郡(Bedfordshire)、擁有400年歷史的貝德福公爵宅邸沃本莊園(WoburnAbbey)。創始者是安娜瑪麗亞。 安娜瑪麗亞原本是倫敦白金漢宮的侍女,後來嫁給了貝德福公爵,搬到沃本莊園。1840年時,她開始利用每天下午的時間喝起紅茶,成為下午茶的起源。 當時的貴族階級流行英式早餐,早餐吃得很豐盛,中午則會外出野餐,只有簡單吃點麵包、肉乾、起司和水果等。 另一方面,兼具社交意味的晚餐則通常會在音樂會或舞台劇結束之後才進行,到了19世紀時間甚至愈拖愈晚,真正開始晚餐都已經超過晚上8點了。因此,從午餐到晚餐這段長時間的餓肚子便成了一種煎熬。 於是,安娜瑪麗亞為了止餓,便開始在下午3~5點之間吃些三明治或餅乾之類的點心,並搭配著紅茶一起喝。如果家裡有訪客,她也會將客人引至屋子裡一間藍白色調、名為「藍室」(The BlueDrawing Room)的會客室中,端出紅茶和食物招待。這種方式後來在貴婦之間相當受到好評,慢慢地,「藍室」便成為當時知名的午後女士社交場所。 2000年5月,我有幸見到了如今仍住在沃本莊園裡的第14代的羅賓.塔夫史塔克公爵(Robin Tavistock)。其實原本預計要見到的是公爵夫人,但她臨時必須前往倫敦接見客人,於是便改由公爵來接待我。 這對我來說是簡直是夢想成真,十分幸福。 不過當時由於公爵身患重病,所以我也只得到了20分鐘的會客時間。 塔夫史塔克公爵身形相當魁梧,身高約有180公分,中等身材,氣色看起來還不錯,藏在眼鏡底下的雙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圖片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不喜歡讀書」就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嗎?「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當家長和孩子提到為什麼要讀書?總會掀起一番家庭風波,該如何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一起聽廣受父母們喜愛的親子作家、《誰說分數不重要?》一書的作者彭菊仙怎麼說? 為什麼要讀書?在孩子有限的人生經驗裡,這個問題非常抽象而遙遠,你跟孩子說「是為了讓人生充實有意義」,或者非常務實的讓孩子提前認知到「社會取用人才的殘酷面」、「擁有學習力對往後進入社會有絕對的優勢」,孩子可能根本沒興趣聽,甚至也聽不太懂。 於是,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父母只好採取非常手段—紅蘿蔔與棒子,也就是獎賞與處罰。孩子會為了得到獎賞而讀書,也會因為害怕受罰而不得不用功,但是當孩子因而願意用功、也得到好成績之後, 父母千萬要持續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讀書對未來的人生很重要」這些最核心的問題,因為唯有釐清目標,孩子才可能持續不斷的努力。 畢竟,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有自己的想法與目標,總有一天,再多的獎賞或再嚴厲的處罰都將不再奏效! 讓孩子自己想通,是場長期抗戰 我有位親戚的兒子,在國中時只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就是打籃球。每天一下課就迫不及待衝到操場,打到天色昏暗還捨不得回家。 在平常詢問孩子課業的對話中,這位爸爸當然清楚兒子根本連書都懶得碰,他看在眼裡也非常憂心。但是他非常清楚,說得再多、罵得再兇都沒有用,因為眼前的兒子只聽得進與「籃球」有關的事情。 他說:「我非常清楚,罵他、逼他,只會讓他覺得讀書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一點效果都沒有,只會把青春期的孩子愈罵愈遠,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但我總是會找機會和他分析『讀書與不讀書』的現實差別,其他講再多真的一點用都沒有,我只能默默等他自己想通。」 當然,這個孩子考高中時考得糟透了,放眼望向身邊的同學,他便不免自慚形穢起來,爸爸過去理性的分析此時自動地跳了出來。想著別人或許都擁有燦爛的未來,他開始為自己擔心起來。 於是,進了高中之後,不待任何人催逼,這孩子完全大轉性,每天一下課就鑽到圖書館裡讀到筋疲力竭才回家,最後,他考上一所還不錯的私大;而進入大學之後,他又發現大家都來自排名不錯的高中,這更促使他自我鞭策不能停止努力,

宋朝人愛喝酒,是浮誇?還是真海量?

圖片
我們常以「海量」或「千杯不醉」,來形容一個人的好酒量。 酒要喝多少,才能稱得上海量呢?其實,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各有著不同的標準!在宋朝的文獻裡,記載了幾位古人,因為酒量好,而有著「石五斗」等的稱號。 究竟是浮誇還是真有其事?讓我們透過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中的篇章,來見識一下宋朝人的好酒量。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有個愛好—喝酒。他曾對人說:「朕每日宴會,承歡致醉,經宿未嘗不自悔也。」 意思是每天都想喝一回,每次都會喝到大醉,第二天早上起來總是發下毒誓,再也不喝酒了,可是到了晚上酒癮一上來,還是忍不住要喝到大醉。 趙匡胤和我一樣,每天早上我都對自己說:「老李,你要滴酒不沾!」結果晚上接到飯局電話,心癢難耐,兩條腿不聽使喚。飯局上看見酒,心說這回少喝,結果一喝就爽,一爽就多喝,把酒杯端起來,把理性摔到地上,敞開喝。散局回家,胃裡翻江倒海,第二天早上再次發毒誓滴酒不沾,到了晚上又赴局狂飲。我多次嘗試過戒酒,最長的一次戒了一個星期,酒友們誇我有毅力,值得大家學習,為了表達對我的敬意,紛紛過來敬酒,於是又喝到大醉。 不貪杯的朋友可能無法理解,這叫酒癮。 人類有5種行為容易上癮:抽菸、喝酒、嗑藥、賺錢、當官。人一旦染上酒癮,就和染上毒癮和官癮一樣厲害,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戒掉的。 宋朝有酒癮的傢伙多如牛毛,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後來的皇帝也都愛喝,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都是一天不喝酒就渾身不舒服。我想這和遺傳基因有關,他們趙家的基因序列裡藏著酒精依賴的因子。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更愛喝酒,特別是武松,可以不吃飯,不能不喝酒,他還有句名言:「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可能他的神經系統與眾不同,越用酒精刺激就越亢奮。 武松沒有吹牛。他上景陽岡之前,先在酒店裡喝了15碗,所以才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後來幫著「金眼彪」施恩打蔣門神,又講究「無三不過望」。「望」指的是酒店外面掛的招牌,每看見一家酒店的招牌就得喝3碗,不然他不走。結果總共喝了大約30碗,才6、7分醉,跟蔣門神比武,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一腳就把蔣門神踢倒了。 我見過北宋定窯燒造的酒碗,不算大,一碗能裝200毫升,不到半斤,比現在小飯館裡盛啤酒的那種一次性塑膠杯稍微大一點點。假

書街舊事─重慶南路的一匹孤狼

圖片
短短的一條路上曾聚集了上百家的書店,立足書街50年的他,看盡圖書零售和出版業的風華與衰頹…… 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清治時稱府前街,1926年改稱本町通。 廁身一眾上海幫之間,從書店裡的一介小學徒成為擁有一家出版社的發行人,黃開禮看盡了重慶南路書街的繁華,回首往事,他將自己的經歷與見聞娓娓道來,帶領讀者重回充滿油墨味和書香的那段歲月。 今晚,讓我們一起來看他的故事。 我從1979年向「文具行」分租半間店面經營門市開始,隔年,除擴增到整個店面,又增加第2及3家門市。這在當時的重慶南路上是個大新聞,因為整條街曾經都被上海幫把持,唯有我這個臺灣仔突破了紀錄,創造了空前的歷史。 進駐重慶南路之後,我先將辦公室搬到門市,用玻璃在後端隔出一間小室,並在新店買了500坪的倉庫,讓和平東路的樓房功成身退,成為單純的住家。 接著重慶南路門市租滿1年後重新簽續約,文具行二房東又提出種種刁難的條件,漲價之餘,還憑空列出好幾個有利於他的條款,我為了再續約1年,都接受了。有一天,文具行將收攤歇業,房東要我吃下他們的所有存貨,否則將尋找新房客來頂讓。為了可以擴充全門市,再多的代價我都甘願承受, 最後以極不合理的價格取得承租權。 2年後,我的事業蒸蒸日上,聽說附近的重慶南路一段55號有店面出租,我立即找房東談,當時我是唯一在重慶南路上擁有店面的臺灣人,這次房東反而不敢低看我,立即簽約成租。 我邀約五洲出版社丁乃庶老闆、香港世界出版社業務下來的好友王炳榮先生,3人在這間新租的店面合夥開設「恆生圖書公司」,說是合夥,其實全部由我負責,這是為了報答他們曾經在困苦的年代,給我的友誼與協助,大家能共襄盛舉一起共事,我感到十分欣慰。 另外,我再聘請好友王興高當恆生圖書的經理,我鼓勵他善待職務、發揮強項,這位遊閒好友不辜負我們的期待,不但工作負責,個性也改變,最後結婚有了美滿的家庭。 大概是「天公疼憨人」吧,輪到我時來運轉。「正文書局」擴充全店面經營3年後,生意蒸蒸日上;正文的教科書出版,由於撰寫作者都是老師中的一時之選,品質獲得很多職校的認可,所以多年的深植耕耘也有了值得驕傲的回饋。 日本時代的榮町街景,今衡陽路、重慶南路口往西門方向,此路口即以前急公好義坊位置。(圖片取自時報出版《書街舊事:從府前街、本町通到重慶南路》/莊永明藏品) 19

當音樂遇上數學,迸發藝術新火花!

圖片
我們常說,音樂是一種藝術,而數學應該很難和藝術畫上等號,當音樂遇上數學,將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呢? 讓我們一同來了解,音樂與數學的關係! 即使泰勒斯與他的後繼者們曾經瞭解,他們有必要從關於物質的理論中,推導出可以拿來與觀察結果兩相比較的結論,他們終究仍會發現這項工作窒礙難行,其中部分原因出自當時希臘數學能力上的限制。 巴比倫人在更早之前已經運用一套60進位而非10進位的數字系統,訓練出了卓越的算術能力;他們也發展出了一些簡單的代數技巧,例如解各種二次方程式的規則(雖然這些規則並非以符號表示)。相比之下,對於早期希臘人來說,數學大部分僅限於幾何學。如同我們在前面看到的,到了柏拉圖的年代時,數學家已經發現了關於三角形和多面體的定理;而許多在歐幾里得(Euclid)的《幾何原本》(Elements)中提到的幾何學,早在歐幾里得所處時期─亦即約西元前3001之前,已經為人所熟知。 然而即使在當時,希臘人對算術的認識仍是相當有限,更別提代數、三角學或微積分了。 希臘人最早運用算術方法來研究的現象可能是音樂,這是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追隨者們的研究工作。 畢達哥拉斯出生於愛奧尼亞的殖民地薩摩斯(Samos)島,在西元前530年左右他移居至南義大利。在當地的希臘城邦克羅頓(Croton),他創建了一個延續至西元前300年代的秘教(cult)。 「秘教」一詞似乎很貼切。 早期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以下簡稱畢氏學派)門人並未留下自己的著作,但根據其他作者所述,畢氏學派門人相信靈魂轉世之說。據稱他們都穿著白袍並戒食豆類,因為豆子形似人類的胎兒。他們也組織了某種神權政府,且在他們的統治下,克羅頓人於西元前510年摧毀了鄰近的錫巴里斯(Sybaris)城。 與科學史相關的是,畢氏學派也發展出了對數學的熱情。根據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記載,「所謂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門人將自己獻身於數學:他們是最早推進這門學問的人,由於自小在數學的環境中成長,他們認為數學的原理即為萬物的本原。」 畢氏學派對於數學的重視,或許根源自對音樂的觀察。 他們注意到在演奏弦樂器時,如果同時撥動2條同樣粗細、相同材質且具相等張力的弦,而且兩弦的長度比率等於2個小整數之比,那麼發出的聲音就會是悅耳動人的。在最簡單的例子裡,其中一條弦的長度恰為另一弦的一半;依循現代術語,我

認識寶寶3大過敏症,爸媽不心慌

圖片
寶寶不舒服,是爸媽們最緊張的事情了!因為寶寶無法明確表達狀況,當寶寶在夜裡哭鬧不休時,有可能是過敏症作祟。 新手爸媽別害怕,有經驗的爸媽也一起看!今晚,一起透過資深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的《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了解寶寶過敏最常見的3種疾病吧! 過敏的三大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1.氣喘 氣喘,其實就是「過敏性氣管炎」,它就和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一樣,屬於過敏體質的3大疾病。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定義,是因為很多家長聽到「氣喘」2字,馬上聯想到電視上呼吸困難、命在旦夕、喘得面青唇白的畫面,因而拒絕接受孩子被標上氣喘的診斷。 氣喘,或過敏性氣管炎,就像過敏性鼻炎一樣,只是發生的位置在孩子的氣管。如同鼻炎的孩子反反覆覆的打噴嚏、流鼻水,氣喘的孩子也是反反覆覆地氣管發炎、腫脹、分泌物增加。一旦氣管有這些發炎的現象產生,您的孩子就會開始咳嗽,試著把痰咳出來;如果發炎太厲害,氣管阻塞,就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了! 到底您的孩子有沒有氣喘呢?根據全球氣喘創議組織理事會(GINA)的指引,有6個指標可以讓您自己在家檢視: 1.您的孩子曾經呼吸有「咻咻」的喘鳴聲嗎? 2.您的孩子常常有夜間咳嗽的症狀嗎? 3.您的孩子每次運動或者遊戲完都會咳嗽嗎? 4.您的孩子接觸到受汙染的空氣,或者是某種過敏原,就會胸悶、咳嗽,或者發出喘鳴聲嗎? 5.您的孩子每次感冒都「痰很多」,而且症狀都「超過10天以上」嗎? 6.您的孩子以氣喘的藥物治療後,症狀就明顯的改善嗎? 上述這6個問題,只要有1項,就可以懷疑是氣喘兒。 家長必須知道的是,只有嚴重的氣喘兒才會像電視演的那樣喘咻咻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以慢性咳嗽做為表現,比如說夜間咳嗽,或者感冒久咳不癒。如果您的孩子因為慢性咳嗽被醫師診斷為氣喘,千萬不用驚訝,並不是一定要到喘咻咻的地步才能說他是氣喘。 近年來過敏性氣管炎的孩子逐年增加,根據統計,大臺北地區學童氣喘盛行率從民國63年的一‧3%一路攀升,到民國91年已經有19.7%,幾乎已經達到1/5,而現在的人數一定比當年還更高。 過敏性氣管炎的人越來越多,重要的觀念是,過敏體質一旦被誘發,就不可能回頭了。 因此我常跟病人說,過敏可以被控制,但不可能被根治。若您的孩子已經有了氣喘,用任何藥物、益生菌,或是營養品等,都只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