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濾紙原來是這樣來的!
偉大的創新不是來自盲目抄襲;是用既有事物為基礎,根據某種願景加以重組、改良。
在企業裏,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是那個偉大的發明者,光靠個靈機一動,就可以在公司裏大大露臉,成為被表揚的那一個榮譽者。但是,這種靠靈感出頭的機會跟被雷打到一樣微乎其微,常常我們從已存在的事物去找尋重新組合的可能性,成功機會反而比較大。以下是一則真實的故事。
![]() |
咖啡濾紙的發明,靈感竟來自一本小小的筆記本。(圖取自pixabay) |
啊,別把畫面想的太浪漫,其實當時喝咖啡可不是那麼美好的事情。因為,咖啡渣常常會黏在牙齒上,而且咖啡苦到讓人皺眉頭。如果不是為了補充咖啡因,你很可能不會想喝。
為甚麼呢?因為,在那個年代,泡咖啡就像泡茶那樣,泡法就是把一小袋研磨過的咖啡豆丟進滾水裡。結果,很可能因為泡太久或是泡得不夠久,讓咖啡風味盡失,而且常常在杯底會看到很多咖啡渣,讓你對喝咖啡少了很多趣味。當時,有些人會用濾布過濾咖啡,可是濾布太通透,而且很難清洗。這些掃興的細節,讓喝咖啡很難風雅。
1908 年,德國婦女梅莉塔.班姿(Melitta Bentz) 已經受夠了含渣的苦咖啡。她確信泡咖啡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於是就著手研究。偶然間,她看到兒子的筆記本裏有張用來處理過剩墨水的吸墨紙:這種紙相當厚,能吸水,而且用完即可丟棄。
受到這個產品的啟發,班姿於是拿出一張吸墨紙,找來一個銅壺,用釘子釘出好幾個洞,把銅壺放在一個杯子上,置入吸墨紙,放入研磨過的咖啡豆,然後加熱水。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樣沖出來的咖啡順滑無渣,而且事後清理非常方便。於是,班姿發明了咖啡濾紙裝置。100年之後,直到今天,這種裝置仍然是沖咖啡最流行(和最好)的工具之一。
《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 》一書指出,我們常常希望創造出一些全新的東西。但神奇的構想不是這樣產生的。班姿的故事告訴我們,偉大的創新是以既有的事物為基礎,根據某種願景加以改造。
在咖啡濾紙發明之前,吸墨紙早就存在了,只是沒有人想到用它來過濾咖啡而已。
本文節錄自《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一書,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