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or外包,跨國企業該如何思索贏的策略?
「外包」歷史久遠,獲利的是勞工還是企業?
<企業書房立體思維>對很多人來說,「全球化」意謂本地人被遠方的人搶走工作。如果這樣想,不如去煩惱 Nike在紐約設立辦公室,會傷害公司位在奧勒岡州比佛頓市( Beaverton)的發跡地。其實當Nike將工作外包出去時,目的地是倫敦或上海,根本沒有差別。
「外包」本來就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可是一旦企業跟著做了,卻變成見不得人的齷齪事。其實利潤會吸引投資、創造就業,所以外包所創造的工作其實比摧毀的工作更多。
企業將工作「外包」給城裡的廣告協力商、給國內另一地區的衛星辦公室、給世界另一頭的工廠,究其行為只不過是擴大個人外包的規模罷了。
你早上從口袋裡掏錢買報紙和雜誌時,等於是雇用本地和其他地方的人們。企業將營運據點推展到全球,本質上和我們做的並沒有兩樣。簡單來說,「外包」是比較優勢的應用。
Nike在越南雇用的勞工人數是美國的4倍。曾經的共產政權擁抱資本主義之後,受惠的是越南勞工。以往徒步走到 Nike工廠上班的員工,如今多半騎摩托車,也有愈來愈多人買得起轎車。此外,越南人的財富增加,對 Nike也有好處。
Nike在美國波特蘭市郊區雇用了8千名勞工。如果公司創辦人菲爾.耐特( Phil Knight)不顧比較優勢,堅持要在美國生產 Nike的產品,今天這家公司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工作機會來自於投資,而投資人追求的是利潤。如果 Nike像我比喻的一樣,想憑一己之力自籌衣食住行之所需,今天他們在奧勒岡州就不會雇用這8千名員工,更別提拉拔越南人民,協助他們甩脫貧窮。
別忘了, Nike對波特蘭一地的經濟影響,並不僅局限於那8千個工作。波特蘭的威登與甘迺迪公司( Wieden+Kennedy)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經營廣告業者,該公司草創初期,多虧有 Nike這個客戶幫襯,事業才能平步青雲。確實,波特蘭的繁榮都拜 Nike那八千個高薪工作之賜,與他們做生意的企業都分到一杯羹。
經濟學家莫瑞提寫道:「如果你網購一支 iPhone手機,蘋果公司會直接從中國深圳出貨給你。神奇的是,手機抵達美國消費者手中之前,全美國上下只有一名勞工會真正觸摸到這個末端產品,那就是美國郵政局的郵差。」乍聽之下,這令人感到不安,可是實際上我們應該感到振奮。羅賓.梅瑞迪斯(Robyn Meredith)在其著作《象與龍》( 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中報導:「中國工廠的勞工,不論生產的是電燈泡、有聲玩具或網球鞋,每天賺的薪資是美國人在星巴克買一杯拿鐵咖啡的價錢。」製造成本如此低廉,顯示一支 iPhone手機的實體組裝是生產過程中最簡單的一部分。好消息是,美國人不必再費力去做那種工作了。反過來說,莫瑞提也提醒我們:「iPhone手機大部分的價值,來自原始創意、獨特的工程技術,以及美觀的工業設計。」飢餓的人訂購一塊達美樂披薩來充飢,以便多做一小時的工作,增加生產量;同樣的,蘋果公司將 iPhone的製造外包給海外工廠,這樣他們在美國本地的員工就可以空出時間來,專心開發下一代產品。
你見到的每一件人工製品,都不是憑個人之力所能完成的。對矽谷的科技人才來說,這真是大好消息。問題是,永遠做不來他們那種工作的低技術美國勞工,又該怎麼辦?我們解釋過,蘋果公司間接創造的工作遠遠超過它在庫帕提諾總部雇用的1萬2千個員工。根據莫瑞提的估計,蘋果員工的力量擴散出去,又創造了另外六萬份工作。蘋果公司的設計人才、行銷人才不但為股東賺進豐厚報酬,也間接為美國經濟開創了更多工作機會。
—唐納.傑.布鐸斯( Donald J. Boudreaux),《全球化》(Globalization)
人們殷切關心工作情有可原,然而如果我們禁止企業尋找生產成本低於美國的地方,將製造工作外包出去,結果將會引發投資流出美國。由此可見,倡議禁止外包的政策,將會摧毀許多成功的企業,繼而葬送幾百萬份工作。
為了與海外競爭者並駕齊驅,企業必須能夠透過自動化或海外生產,來節省勞力成本。 Nike與蘋果的成功招來了市場競爭者,譬如愛迪達( Adidas)和三星便在他們身後緊追不放。假如 Nike和蘋果不盡力爭取利潤,愛迪達和三星也會這麼做,一旦 Nike或蘋果與外國企業競爭失利,美國人所承受的傷害,將超過目前據說肇因於機器人和外國勞工的打擊。
當然,這樣的事不會發生,因為蘋果和 Nike的精髓不在工廠和設備上,而是在每天到公司總部上班的員工身上。他們專門設計手機、電腦、運動服飾,搏得無數人的喜愛。假如美國的政治階層真的阻礙這些企業獲利,他們一定會迅速遷離這個國家,而別的國家也會熱情歡迎他們,因為所有國家都迫不及待想擁抱源源不絕追隨成功企業而來的投資。
常常聽人說,外包是「競相殺價」,擁有大量廉價勞力的國家將會掏空美國經濟。
然而所謂「廉價勞力」,其實有個見不得人的小祕密:他們其實挺「昂貴」的。廉價勞力是生產力低落的象徵,而投資永遠都在追求高報酬,假如創造所有工作的投資人只對低廉的勞力成本感興趣,那麼紐約、香港、舊金山早就變為空城了。
莫瑞提指出:「公司似乎總是在最糟糕的地方開業:他們選擇地價非常昂貴的地區,也就是在世界上相當於美國的波士頓、舊金山、紐約這類地方。這些城市的員工薪資和辦公室租金高不可攀,是美國營運成本最高昂的地方。」然而,如果企業遠離人才豐富的地方,付出的成本將會更高;價格昂貴但生產力高的人力,最終會勝過價格低廉但生產力並不高的人力。美國工人的薪水高,應當視為優勢,正因為投資人重視他們的生產力,才會給付高薪。矽谷堪稱全世界最昂貴的地方之一,此地多的是高薪勞工,人力成本固然十分昂貴,卻依然吸引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創投資金。
「外包」本來就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可是一旦企業跟著做了,卻變成見不得人的齷齪事。其實利潤會吸引投資、創造就業,所以外包所創造的工作其實比摧毀的工作更多。
凡事都講究運用常識,今天曼哈頓的奢華公寓建築,過去是工廠;矽谷的公司將製造工作外包給海外勞工,業務才得以蒸蒸日上,他們的做法和電影女明星請專業美髮師幫自己做頭髮,本質上是差不多的。反觀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和弗林特(Flint)這兩個城市,為了死守薪資微薄的工廠工作,如今處境岌岌可危。在企業擁抱外包模式的城市與國家,見不到競相殺價的現象;可是在迴避外包的城市與州郡,早就出現價格廝殺的情況了。
<文摘來源>
![]() |
到處都能學經濟 從哈利波特、唐頓莊園到滾石樂團,流行告訴你經濟成長其實很簡單! |
- 時報悅讀http://bit.ly/2oCnuiw
- 博客來http://bit.ly/2nI0tLS
- YAHOO http://bit.ly/2oqmvjG
- 買書網http://bit.ly/2nHNL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