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巧克力曾是一種貨幣,能換一隻雞!
上至神明,下至庶民,大人小孩都無法抵擋「巧克力」的魅力!
說起「巧克力」,相信不管是誰,都一定一段難忘的回憶。無論是孩提時候,必須以各種好表現交換來極其珍貴的,或是長大後在情人節時收到的甜蜜,都讓人如同品味巧克力般,一再地回味。(圖片取自Pixabay) |
一隻雞值200粒可可豆:褐色貨幣
經濟上,可可當時與金、銀同時被當作貨幣使用,是財力的一種象徵。例如,在1545 年的墨西哥市場上,一顆大番茄值一粒可可豆,雞蛋是2粒可可豆,野兔為100粒可可豆,一隻公的野生火雞則要以200粒可可豆交換。乾燥後的可可豆被當作貨幣使用。古文明中經常可以看見拿貝殼和石頭當貨幣使用的例子,珍貴且容易攜帶運送的物品會成為交易工具。要成為貨幣,必須讓橫跨廣大範圍內的人們認同其價值。
貨幣必須具備凱因斯所說的「流動性」,即「不論任何時間,可以交換任何商品的方便性」,以及有效「保存價值的方法」,也就是說即使處於不確定的未來,也能相信其可以維持一定的價值。
(圖片取自Pixabay) |
作為貨幣流通這件事,就是「本來單純作為真正貨幣『替代品』的東西,取代了真正的貨幣,變成了『真正』貨幣的『奇蹟』」。
此外,也代表了人們認同被當作貨幣使用的物品擁有與萬物交換的價值,具有「法術、宗教、精靈上的力量」,也承認此種物品「具有神奇的作用,能壓縮過去所有時間,簡化成現在經驗世界裡的一個物體」。
受到人們賦予這種責任的交易工具,將受到眾人信賴並擁有力量、增強交換功能,在社會中全方位達成身為貨幣的任務。可可被當作貨幣使用即代表著人們認同可可可以和萬物交換的神祕力量。
在中部美洲文明裡,可可在經濟上是聯結現世廣大範圍中人們的交易工具。──《尋味巧克力》作者武田尚子
藥局老闆發明了巧克力
1730年英國人有以下紀錄:「沒有時間製作熱可可時,就咬一盎司的熱可可塊,之後喝下液體,讓其在胃裡混合。」這是「咬」熱可可塊的敘述,跟現代人吃巧克力並不一樣。固體巧克力是1847 年在布里斯托的小鎮上製造出來的。布里斯托因大西洋三角貿易而繁榮,透過海外貿易,物資流動頻繁。可以吃的巧克力就在這樣一座城市裡誕生。
可可加工十分費工夫。粉碎可可豆製成可可膏的過程是第一道難關。中美洲人使用石頭metate,歐洲甚至出現專門研磨可可豆的工匠行會,可可進口港之一的布里斯托也有可可製造業者。隨著可可經手量的增加,人們需要更有效研磨可可的方法。
1728 年,布里斯托一位可可製造業者─華特.邱吉曼(Walter Churchman)為研磨可可豆的石臼加上水力渦輪,1729 年從英王喬治二世(George II)手中取得使用機械許可證。
1761 年,邱吉曼過世,布里斯托的弗萊(Fry)家買下了邱吉曼的水力渦輪、機械使用許可證、熱可可製法等一整套生產事業。弗萊家在布里斯托經營藥局,1750 年代開始將熱可可當成藥品製造,他們繼承了邱吉曼保存的技術和權利,發展了自己的熱可可事業。
1769 年,瓦特改良蒸汽機,英國工業的動力從水力轉為蒸汽,弗萊工廠的可可研磨機也在1795 年裝上蒸汽機。人們得以透過大型機械研磨可可後,熱可可的製造量也隨之增加。就這樣,英國的可可製造業於18 世紀後期開始出現了小規模的機械工業。
19 世紀前期弗萊藥局(之後的弗萊公司)的經營者是喬瑟夫.弗萊(Joseph Fry)。喬瑟夫擁有博士學位與藥學知識,他在可可膏裡加入可可脂以改變可可膏的成分。將可可膏放入壓榨機中榨出油脂、取出可可脂是荷蘭的萬豪頓於1828 年想出來的技術。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很在意該如何從可可膏中分離出油脂。
然而,喬瑟夫.弗萊的想法與此相反,他在尚未壓榨出油脂的可可膏中又加入了可可脂。增加的可可脂讓可可膏得以溶解更多糖,減少了苦味,細心混合攪拌後,可可膏會變成口感滑順、香甜美味的固形物,冷卻的固形物易於成型、脫模。
就這樣,不是溶解在熱水裡飲用而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巧克力」在1847 年誕生了。藥學造詣深厚、擁有專門知識的人改良熱可可,創造出食用的巧克力。
〈摘文選自〉
《尋味巧克力:從眾神的餐桌到全球的甜蜜食品》 |
#購書快易門
- 時報悅讀網:http://pics.ee/16ypx
- 博客來:http://pics.ee/16yq0
- 誠品:http://pics.ee/172my
- 金石堂:http://pics.ee/16yq5
- 讀冊:http://pics.ee/16yq6
- 時報攜讀網:http://pics.ee/16yq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