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以前,我們能為他做什麼?



郝譽翔:「從閱讀到旅行,便是我在孩子六歲以前和她一起做的事。」

我有一對雙胞胎,6歲以前都沒上幼稚園。除了參加社區才藝班交交朋友、玩耍外,就只有家教老師每周一次的英文課、鋼琴課兩項「固定工作」。有時在社區遊戲室,總會有其他的媽媽熱心提醒我,這樣不上學會不會輸在起跑點?也有人更是直接跟我說,他的孩子跟我孩子同齡,在幼稚園已經在背九九乘法表,26個英文單字早就會了,還有人幼稚園下課後,還去安親班學心算......
這些善意的提醒講多了,倒讓一向低調的我成了社區其他媽媽眼中的怪物。「妳真的心臟很大顆喔~都不會怕這樣會輸人家喔~」
作家郝譽翔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和妳直到天涯海角》,裡面講了她帶了6歲的女兒在5年多裡行走20幾國的旅行經驗。如果早在10幾年前,就有人出這樣的書,我想我應該就不至於成為別人眼中的怪物。
時報出版--和你直至天涯海角--郝譽翔著
作家郝譽翔的新書《和妳直到天涯海角》,描述著她在女兒小虎七個月大就帶著她周遊列國的親子旅遊經驗,流露出母親對子女無限的關愛。(圖取自《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一書)

郝譽翔在小孩才七個月大就帶著出國旅行,直到小孩6歲,已經跟她行走過20幾個國家。有人問她,為什麼小孩這麼小就要帶出國,她又不會記得~郝譽翔回答的很好「她不記得,我會記得。」
郝譽翔在書中指出:「從閱讀到旅行,便是我在孩子六歲以前和她一起做的事。我們在玩耍中學習,經由故事和旅行去認識這個世界。於是所謂知識,不再是紙上冰冷的文字了,而是成了親身的實踐,立體的風景,甚至是充滿了情感的溫度。」
本身極度愛好自由的郝譽翔在40歲懷了女兒小虎,她很享受這個神奇的養孩子的過程,她說,「與其把錢花在補習班背單字、練句型。還不如帶孩子出去行走,去看,去接觸這個形形色色的世界。以及和這些千奇百怪的人們交朋友。她自己描述這樣的經驗,「彷彿是用旅行的足跡,去摸索出一條像自己最最親愛的人靠近的道路。」
郝譽翔用旅行跟小孩一起創造回憶。我呢?方法不同,但精神一樣。我決定用陪伴,不花大錢的前提下,在社區、在公園、在附近的山丘上,陪小孩爬山、游泳、野餐。共同的想法都是,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大學堂。小孩此時,應該接觸天地,不必讓小孩太早去接受罐頭教學內容。
我想像著,讓小孩健康的長大,天天睡到自然醒,早上運動、爬山,中午在家吃著媽媽做的飯菜,下午睡午覺後可以在社區騎騎車、游游泳,安靜的坐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喜歡畫畫的妹妹、喜歡玩樂高的哥哥,需要很長的安靜的時間去完成他們的作品,更需自己的空間去讀、去聽自己想讀的書。後來,克服照顧的人力問題,我家雙胞胎就真的在家裡「自學」到六歲才去上大班。
這樣過了六年,他們還沒上幼稚園前,必備的生活常規、自我料理能力,都已經初步具備,像是炒蛋、炒青菜都難不倒他們。連注音符號都自己聽教學錄音帶都已經學會了。喜歡讀書、音樂、游泳、爬山。
郝譽翔說,「當女兒來到了六歲的時候,我驚訝她竟在一夕之間長大了不少。她不僅身形抽高,臉上現出了成熟的神情,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和屬於她個人的祕密內心世界。六歲的她,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只會追逐在我的身前身後,吵著要『媽媽抱抱』的小女孩了。」
郝譽翔:「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我卻越來越感到時光有如一輛疾駛而過的列車,匆促得令人心驚」
六歲那年,我的雙胞胎總算進了幼稚園,開始上大班。那天和他們的把拔一起開車送他們去上學,心情也跟郝譽翔一樣,「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我卻越來越感到時光有如一輛疾駛而過的列車,匆促得令人心驚」,「她已逐漸離開我的臂彎,而將要成為自己完完全全的主人。可以預見的是,在她的生命之中我所能參與的部分,必定會越來越少。」這樣的心情在往後的小學、中學畢業典禮上,一再浮現。
回想他們6歲以前那段自在的快樂時光,感覺自己獨排眾議下,真的是做對了~

<文摘要來源>

時報出版--和你直至天涯海角--郝譽翔著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