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革時 千萬別遷就不願配合的人
企業實施變革時,員工抵抗是自然現象。主管應將改革伴隨的疼痛視為成長痛,主管和部屬此時的關係有點像親子,對於孩子的任性,雙親一定要沉住氣。
企業發展過程常常會因為產業環境變化、股東結構換手、或是業績消長而得因應採取一些變革,因此帶來的變動常常會造成內部人員的不適應。在日本很受年輕人喜歡的新世代人氣創業家永松茂久認為,此時員工會出現抵抗是自然現象,如何決斷是負責掌舵的主管最重要的功課;主管想讓改革進行順利,一定要有強勢作為。主管應將改革、創新伴隨的疼痛視為成長痛;主管和部屬此時的關係有點像親子、也有點像在拔河,對於任性的孩子,雙親一定要沉住氣。![]() |
公司內部出現變革時,一定會有出現反對聲浪;此時主管態度是否堅決,是決定改革成不成功的關鍵。(圖取自pixabay) |
他說,當時公告一貼出來,員工們回答「好,我會做」和「唉呦,不可能啦,太硬了吧」這兩種聲音壁壘分明。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有幾個一路與他一起同甘共苦的創業元老,竟然全力抵抗,讓他一度心灰意冷。甚至還有討厭變化的員工說:「如果強硬實施,一定會有人離職。」
在這樣痛苦的經驗中,他體會出「有人辭職」是改革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因為,面對環境的改變,有人很享受,但一定也有人很厭惡。他認為,人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自然會創造出不同的風土、文化以及風氣,然後也在這種風氣的薰陶下自然成長。某種層面來說,明確提出理念與方向性,就等於是瞬間改變風氣,得過且過的人當然不能接受,會提出很多理由全力反對,基本上這是莫可奈何的事。身為主管的人都該知道:抵抗是自然的現象。
永松茂久說,每次只要認真實施某些改革,就會有1、2個人離職。可是,他認為,「當你決定了生存方向的同時,也要有離別的覺悟,這是身為主管不可避免的宿命。」他建議,主管此時不用心軟,就把這種離別當作改革的代價繼續前進;千萬不要遷就不願意配合的人。
反對派絕非弱勢的一方
他說,創造優質團隊一定得從理念開始,到差不多有個樣子,大概會花上3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員工情緒變化是他每天最擔心的事。像是理念確立之後,他規定要在晨會中大聲念誦。可是,永松茂久問過許多主管後發現要確實落實這件事,常常會遭遇很大的反彈。只要說要「開晨會囉!」反對派姍姍來遲的情況是家常便飯。此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順利推行?
主管和部屬的關係有點類似於親子關係,也像在拔河,對於任性的孩子,雙親一定要沉住氣。想要改革順利前進,一定要有強勢作為。永松茂久原本用的是「讓想做的人來做」的方法,結果卻變成反對的一方覺得「你不需要我們嗎?如果不需要那我們就離開好了。」
後來,有一路追隨他、對他很信任的創業夥伴問他:「社長你到底要配合想做的人,還是不想做的人?」
「唔,可是沒辦法,大家都一樣。有些人很強勢,有些人很弱勢」他回答。
「你覺得誰是弱勢?」創業夥伴問。
「就是那些反對的人。」永松茂久回答。
可是他的創業夥伴卻提醒他,「不對,完全相反!相信社長所說的話,毫無怨言拼命努力的人,立場才弱。因為,不做的人可以利用反抗、發牢騷這種最強的武器,他們的立場才強硬,只要反抗,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什麼都不用做,未免太厚臉皮了吧。驕縱的那一方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強大,你應該要重視弱勢的人,配合那些努力工作的人的速度。」
這番話讓永松茂久的困惑一掃而空,讓他有信心對反對的人說:「我們就照步調前進,如果不喜歡的話,以後就不要來」,這些反對者後來知道沒辦法,只好也開始大聲念誦他想要改革的理念。
永松茂久認為要將改革、創新伴隨的疼痛視為成長痛。而要減少成長痛,明確的傳達理念、重視遊戲規則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態度。(以上摘文取自《好主管的覺悟──用最少力氣打造精銳團隊的技術》一書,時報文化出版)

-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pWETTD
- 博客來:http://bit.ly/2qM8ikA
- 金石堂:http://bit.ly/2pf67pI
- 誠品:http://bit.ly/2pu4f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