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吃虧了嗎?你可以換著角度想



沒有人喜歡吃虧,但我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於吃虧的認知是:1.認為自己「多」付出了些什麼。2.被別人拿走某些「認為原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會產生這種「多」付出些什麼,所以「吃虧了」的想法,其實是很合理的。
例如在職場上,身處同一個部門,明明大家都領一樣的薪水,憑什麼我做的事情比你多,或者我負責的業務比你的業務困難呢?在這種情形下,很難不產生吃虧的感覺。這同時也因為,多付出的人,似乎發現自己的付出,並不會被看見或被認可,於是覺得自己這樣很不值得。
可是,「多」付出,真的是一種在時間與精力上的徒勞無功嗎?我倒不這麼認為。
因為,上司和同事的眼睛其實比我們想像得銳利,他們一定知道在同一個單位,誰付出比較多、誰付出比較少;誰比較認真盡力、誰比較打混摸魚。而且如果你的付出是「真的有效益」的付出,那麼一定會被上司在心中暗暗留下良好的印象,未來有任何升遷的機會,第一個就想到你。
這時要特別留意的是, 如果單純只是付出時間和精力,但是「沒有實質產」,那麼所謂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就是一種浪費,也不會得到上司的認可,一切就只是白搭。所以,每到一個職場和單位,就要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去觀察最受賞識的同仁或長官,是如何精準有效地執行工作,向這樣的強者學習,才能事半功倍,讓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最大的產值。
拒絕吃悶虧、不當濫好人!快來學習翻轉局勢、成功致勝的「吃虧心機學」

權益受損,大局為重

人會覺得吃虧,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認為「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被拿走」,所以內心覺得不平。
的確,如果真是我們的東西,但被別人拿走,當然會覺得吃虧了。例如原本的固定薪水,因為遇到金融海嘯,被公司強迫減薪,或者放無薪假;本來繳交一定金額的健保費,卻因為政府害怕健保體系入不敷出而瓦解,於是提高月保費,或者透過徵收二代健保以及增加其他稅收的方式,讓我們多付稅金;臺北市原本畫白線以及畫好停車格不收費的地方,柯文哲市長上任後要求未來一律收費,因為他認為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這也讓原本停得好好的居民,強烈反彈。這些都會讓原本覺得薪水就該是這樣、不該多繳稅、原本這塊地我可以停車的人們,覺得憤憤不平,失去原本的權益,覺得自己吃虧了。
但,關於減薪和放無薪假,用一個理性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持續硬「撐著」發放全薪,導致公司經營不善、挺不過金融海嘯而倒閉,到時候失業的員工數會更多,還有可能引起連鎖恐慌效應,讓其他各行各業陷入蕭條,更多的人失業,最慘的是,原本應該發放給員工的資遣費,在企業倒閉後員工們投訴無門,這難道會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嗎?領得少,總比沒有好;放無薪假,也強過永遠被裁員。
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優惠存款利率18%或健保加收二代健保費也是一樣。福利刪減、增加保費支出固然讓原本的受益人覺得自己吃虧了,但總比整個保險體制崩盤,什麼都拿不到、債留子孫要好吧?有時候,犧牲自己眼前的利益,卻能換到整體社會乃至於自己未來的更大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理性判斷,找出方法

臺北市原本的免費停車格改成收費,則是另一種邏輯。說真的,如果公有地本來就是臺北市政府的,那麼政府要收回,或者改成指定用途、變成收費的停車格,也是地主臺北市政府的權利。況且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也沒有錯,畢竟一旦收費之後,就有管理團隊進駐,也能減少地方上搶停車位、佔用停車位的糾紛。
只不過對於附近的居民而言,本來可以免費停車的地方,突然變成要收費,心理上一時接受不了,但仔細想想後,除了可以透過議員爭取之外,循正常途徑表達抗議也是可行的手段。畢竟是政府的地,政府有絕對的權力決定如何使用,就算最後真的還是得收費,也許規劃一個折扣的方式讓居民得以用優惠的價格停車,居民心理上也會比較能接受。
透過以上幾個例子,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很多「本來應該」是我們的東西、權益或福利,其實根本就不是「本來」,也沒有「應該」,如果可以認清這一點,或者看透問題的核心,便能覺得好過一點,並且試著尋找最佳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式,讓事情往一個比較能接受的方向邁進。而這個時候,我在書中強調的見縫插針、扭轉乾坤,便能發揮適當的功能。

<文摘要來源>

吃虧的力量:征服險惡職場、破解愛情難關、擊退身邊小人──讓激勵達人教你轉虧為"贏"的人生致勝法!

《吃虧的力量:征服險惡職場、破解愛情難關、擊退身邊小人──讓激勵達人教你轉虧為"贏"的人生致勝法!》
博客來:http://bit.ly/2rPjyuj
誠品:http://bit.ly/2qUf3As
金石堂:http://bit.ly/2qNHvU0
ePub電子書:http://bit.ly/2qNY4zd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rfUCiw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