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妳該是什麼樣子?活出一個大寫的人生吧!
大寫有大寫的快意,小寫有小寫的愜意。生活總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樣子....by凱特王
有一種事業有成、兒女成雙、幸福美滿叫做維多利亞‧ 貝克漢。2008年當維多利亞‧貝克漢宣布要成立自己的品牌進軍時裝界時,大家一片噓聲等著看她出糗。幾年之後,英國公布了百大企業家榜單,貝嫂攬獲了2014 年英國最成功企業家獎,這份榜單依據的標準是「過去5年內公司營業額增長、就業機會創造的數據結合企業家整體財富水準」來排名。綜觀貝嫂的同名品牌,從開始的每年100萬英鎊發展到現在的3千萬英鎊,員工人數從3人到100人,於倫敦市中心最高檔的mayfair 區開設旗艦店來看,貝嫂其實是在向世人說:「姊是跟你玩真的」。
什麼是人生勝利組?不是嫁給全世界最棒的白馬王子替他生幾個孩子,然後還要負責原諒王子的醜聞,而是經歷這些之後,家庭事業甚至個人的外貌體重都可以管理的風生水起看起來毫不費力。現在還有人管維多利亞以貝克漢之名叫她貝嫂嗎?我想更多人還是只想叫她維多利亞吧。
於是你會想,那貝克漢情何以堪?作為一個成功女性企業家的先生的自己,好歹也是號響噹噹的人物(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或未來?)而如今感覺世人的眼光只投放在維多利亞身上。這則新聞給我的啟示是婚姻經營與夫妻相處之道。長久以來,維多利亞與貝克漢就各自負責不同面對世人的角色,以夫妻之名捍衛起事業、婚姻、家庭這個國度。他們是戰友、是家人、是愛侶、是孩子的爸媽。有做錯事被原諒的資格,有衝刺事業時要求扶持的權利。所以今日不管世人把眼光加重在誰身上,都是貝克漢夫妻共同的成就。
這也許是我婚後多年的感觸。家庭與婚姻能夠幸福圓滿絕非單一功勞,不管是妻子或丈夫對內與對外的形象,都需彼此協調好然後全力以赴、相互成全。鋒菲戀熱潮時,很多人把鋒芝時期的照片拿來比照貝克漢家族,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同樣身為丈夫,貝克漢始終負責照顧小孩,讓維多利亞在鏡頭前永遠踏著高跟鞋,美的像女王。鋒芝則相反,抱孩子的永願是張柏芝。也許這無關乎中西觀念,而是他們這兩對夫妻用什麼角色面對媒體,顯然當中都有一個負責高冷,一個負責吆喝小孩。然後他們都覺得這樣的分配恰如其分,自己也玩得開心。好事者用性別與身分來區分誰是好男人、誰是壞男人,在我個人看來是有點不那麼厚道。有人甚至說,就算張柏芝嫁給貝克漢,她還是要自己抱孩子。但我明明覺得是他們都想抱孩子,要不人手一個要不全都抱成一團。
維多利亞的時裝秀上,貝克漢是領著4個兒女一起觀賞的頭排嘉賓。這番情景回到多年前的球場上,維多利亞也是如此這般。夫妻情誼也許就珍貴在不計較誰比誰強,只專注於填滿彼此的缺口就好。
是誰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也要勇敢地跳進去」?因為起碼在年老時,我們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擁有100分的外在LOOK,也要懷有100分的內在POWER。 |
愛情的偏好設定
在為數不多、我喜歡的愛情電影裡面,華語電影就有兩部,分別是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湊巧的是,女主角都是張曼玉。這兩部戲有著我對愛情的偏好設定:「最美不過曖昧,最好不過此生錯過。」沒有結果的愛情才是愛情真正的面目。《花樣年華》講的是婚外情。人物很簡單,對白很簡單,故事很簡單,但拍攝手法與敘事的情緒很複雜。有點幽默無奈,但其實很隱晦悲傷。你說婚外情不是愛情?為什麼就不是了?我覺得是。周慕雲和蘇麗珍雖各自是已婚身分,但在彼此眼裡卻漸漸變成讓自己朝思暮想的那個人。在都市的角落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讓自己默默跨越道德底限的人,只是那個度,有人拿捏的好,有人笨手笨腳罷了。
周杰倫的歌是這麼唱得:「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我喜歡《花樣年華》那個沉默的年代,告白的方式是對著話筒說:「是我。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周慕雲問過,蘇麗珍問過,但誰都沒有回答對方。為什麼要回答呢?這問題,無法回答啊。
當時看這部電影時去的是院線,如今那家在復興北路的電影院早就成了歷史。我後來反覆看過好幾次花樣年華,每看一次都覺得有一輩子那麼久的感動。更多時候是慶幸自己年輕時就愛上這部電影,而不是像許多人從DVD 與電影台的重播認識它。把內心其實浪漫的無可救藥那面全數丟給喜愛的愛情電影是很爽的一件事,而這種屬於東方式的曖昧,我最終摺疊起來收在左邊口袋最靠近心臟的位置。愛情之於周慕雲,是吞吐的煙霧,看得見,抓不住。之於蘇麗珍就是那永不重樣的美麗旗袍,品味一致,優雅端莊卻媚惑十足。
《花樣年華》對我的影響還有個層面是藝術性的,在這就不贅言了,畢竟主題不是。但如果你有興趣從另一個角度用「聽」的去「看」花樣年華,方大同那首《蘇麗珍》推薦給你。「對所愛的人不說,卻對自己太囉嗦」,唱的時候都覺得這句話太幽默。
在現實中不喜歡宿命論的我,很輕易地接受了《甜蜜蜜》裡黎小軍和李翹在九龍火車站最初的相遇,當然,還有那廣為人知在紐約街邊電視機前重逢的畫面。導演給了這個故事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去想像,但最終沒有滿足我心中是過客不是歸人的設定。
《甜蜜蜜》裡的愛情包含了理想與夢想的追求。因為對理想與夢想的追求不同,即便很喜歡也要放棄對方。我對李翹這個人物的設定是很揪心的,有時候彷彿覺得自己某些部分的任性跟這個女人好類似。感覺很聰明,其實也犯傻;感覺超無情,其實最心軟。任何東西都擺在金錢後面,野心勃勃地想著未來。於是她藐視對黎小軍產生的情感,氣急敗壞地說:「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啊。」以及那句意味深遠的「友誼萬歲」。
你以為只有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才有所謂相互取暖的愛情?其實這樣的愛情對於一個到外地飄泊追求理想的人來說是不分時空的。
黎小軍在家鄉有個等著讓他娶回家的女子,而異鄉卻有個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女伴。好多時候我幾乎都快要看不起黎小軍了,卻每每在他寫家書給遠在天津的未婚妻時才恍然大悟:「要求男人在面對愛情時拿出勇氣,其實是一件奢侈的事」。
《甜蜜蜜》一直在命運裡來回折騰,所以也把結局給了命中註定。殘酷的時代,掙扎的小人物,有了命運這個糖衣包裝,嚐起來也苦中帶甜了。我們可能無法體會鄧麗君對那時剛剛開放改革的中國起到如何的治癒作用,但北京的朋友告訴我:「妳知道嘛?對我的父執輩而言,鄧麗君的歌就是幸福的聲音」。
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文摘要來源>
《時尚,只是女人的態度:以穿搭展現自我,知名部落客凱特王最具個人風格的生活主張》
博客來:http://bit.ly/2puaUzE
誠品:http://bit.ly/2q1nFTz
金石堂:http://bit.ly/2q1e5jo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q17bKW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qUEw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