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也需要勇氣。強化正面思想就能找到快樂



短暫的快樂,就像情緒一樣,稍縱即逝,我們在尋找的是由內而生的快樂,不需仰賴任何外在的境遇。

婆羅洲當地的人民有一種天才技巧,能捕捉掠奪穀物和儲糧的野猴子。他們在空椰子殼上鑽一個洞,大小剛好夠放一隻猴子的手。他們把米放在椰子殼裡當餌,將椰子固定在地面上。偷竊的猴子聞到食物便前來偵察。牠把手伸進椰子裡抓住米,但當牠想把手伸出來時,因為拳頭握著米包住了,所以手怎麼也出不了洞口。猴子們必須先放掉米才能脫逃。但他們不會放手,所以婆羅洲的猴子始終被困住!
我們有很多人就像那些猴子,因為不願放手而困在自己的負面想法裡。我們越抗拒,那些想法就越頑強。試圖把它們推開並沒有幫助,只會讓它們一直回來。
另一種有害想法的表現方式是,它跳過了思維,直接與負面想法相關的感覺連結。正是感覺讓你的想法和心黏在一起。當我們能夠迎接、接受那個感覺,然後放下它,奇蹟似地,你的想法就會悄悄地消失無蹤。有一種有效可行的方法,那就是透過簡單卻有力的技巧—塞多納術(Sedona Method)。
超越心思並放下後,所經歷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超越心思並放下後,所經歷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萊司特的奇蹟

「塞多納術」是在50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萊司特.李凡森(lester Levenson)的人發現的。1952年,42歲的萊司特是物理學家及成功的實業家。雖然他處於世間成功的高峰,卻非常不快樂,也不健康。他有憂鬱症、肝腫大、腎結石、脾臟毛病、胃酸過多、已穿孔損害的胃潰瘍。在第二次冠狀動脈血流後,醫生將他送回家,在紐約中央公園南方的閣樓公寓裡等死。
但萊司特是個熱愛挑戰的人。所以,他沒有放棄,反而決定尋找答案。他把自己藏在公寓裡,認真從事一些靈魂的探索。他發現了他認為是個人成長最終極的工具─放掉所有內在限制的方法─也就是今日仍教導不輟的塞多納術的基礎。他興奮得不得了,在3個月的期間內大量使用。到了3個月期滿,他的身體已經完全恢復健康。更棒的是,他進入到深層的平安幸福、再也不假外求的狀態。他不如醫生預期的生命只剩下幾週,而是活到84歲─又活了42年。

放下,沒你想得困難

我是從好友海爾.多斯金(Hale Dwoskin)那裡第一次聽說塞多納術,他是萊司特的學生,至今仍在全球各地奉行萊司特的工作。海爾棒極了!他就像一尊彌勒佛,而且很有感染力。我在他身邊都想咯咯笑,他絕對是我「快樂不用理由」的良師。
我認識海爾時,「放下」不是我的強項。有時我與負面的想法和感覺抗爭,但多半是緊抓著不放,頑固地堅決想理出頭緒,想了解這些是從哪裡來的,又代表什麼。海爾一直告訴我:「瑪西,按部就班做就好了。」但我不認為我這樣就能讓自己的想法和感覺離開。那似乎簡單過頭了。
最後幫助我明白的是一個小小的示範。海爾把「放下」的效果示範給我看。你自己也試試看。
首先拿一枝筆。現在,將筆緊握在手裡。筆代表你的想法和感覺,而手是你的知覺。
你注意到雖然緊握著筆很不舒服,但過了一陣子,就開始覺得熟悉或「正常」。你感覺到了嗎?你的知覺也是用同樣的方式緊握住你的想法和感覺,最後你會習慣,甚至不知道自己這樣緊握著。
現在把手打開,用筆滾過手掌。注意你的筆和你的手並沒有貼在一起。你的想法和感覺也是如此。你的想法和感覺沒有貼著你,就像筆不貼在你的手上一樣。你不是你的想法或感覺。
現在把手翻過來,讓筆掉下去。
發生了什麼事?筆掉到地板上。
這很難嗎?不難,你只要不再緊抓著不放就好。
這就是「放下」的意思。

丟掉多餘的行李

我們多數人對在負面的自我價值中掙扎,都心有戚戚焉。對一些人而言,這種掙扎展現於外在的身材;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則是人際關係或生涯規畫。無論是哪個領域,不足的潛在感都有損我們的快樂。當我們不再與自己的想法抗爭,學會丟掉那些想法時,我們就能釋放自己得到自由。
以前我也常覺得打倒每個負面想法是我的責任。是本書一開始描述的喜馬拉雅之旅,讓我終於看見我在對自己做什麼。當我看著小個頭的印度婦人,頭上扛著我91磅的行李箱走上山時,我才明白她給了我多麼生猛的比喻。該是我把頭上所有不必要的垃圾都丟開的時候了!那對我和周圍的人都是個負擔。學習超越自己的心思,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自此一直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能讓我擺脫死沉沉的重量。

神奇的塞多納術

塞多納術是根據兩個主要的前提:
1.想法和感覺都不是事實,也不是你。
2.你可以放下那些想法和感覺。
在你的內心深處,你已經擁有正在尋找的快樂,只要放下那些看似遮蓋或阻礙的不快樂或限制,揭開天生的快樂就好了。
人傾向於緊握並黏著不愉快的想法或感覺,這種傾向很強烈,甚至會表現在用語上。
當我們覺得難過時,通常會說:「我好難過。」當我們覺得不快樂時,則是說:「我不快樂。」我們時常強化一種信念,就是我們附屬於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塞多納術幫助我們打破這種依附的關係。

<文摘要來源>

快樂,不用理由:練習.七個由內而生的快樂法則
《快樂,不用理由:練習.七個由內而生的快樂法則》
博客來:http://bit.ly/2rOxrZK
誠品:http://bit.ly/2rE4Jwk
金石堂:http://bit.ly/2rE7YDS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rXZdoT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sW6X87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