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黃金定律是?跟著運動界最重要的哲學家一起RUN



透過喬治‧席翰的領悟與闡述,跑步不再只是左右腳交替前進的單調運動,而是心的鍛鍊,與一趟「找到自己」的自由之旅。

「你要擊敗的,不是其他對手,而是心中要你放棄的微弱聲音。」在用最快的速度換好衣服,出門跑步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經實驗有效的路跑守則:

1記錄每天早晨的脈膊。

醒來後,躺在床上數分鐘,然後測量脈膊。隨著跑步訓練的進展,你將發現脈膊漸漸變慢,約3個月後,會停留在一個穩定值。之後,若發現脈膊較平常晨間的穩定值高出10%或更多,表示你還未從前一天的跑步、比賽或其他活動中恢復。你得休息一天或更多天,直到脈膊恢復正常。

2定時量體重。

起初,你的體重不會減輕太多,而且還經常上上下下地,讓你感覺很煩。接下來體重減輕的速度,約略是每星期250至500公克,相當於每天從吃進的食物中,消耗掉250到500卡路里。你從脂肪消耗的體重,會跑到肌肉去。跑步每一哩(約1.6公里)會消耗100卡路里,消耗3500卡路里可減輕約500公克的體重;可見體重減輕的速度不會很快,除非你跑很遠。

「你要擊敗的,不是其他對手,而是心中要你放棄的微弱聲音。」
「你要擊敗的,不是其他對手,而是心中要你放棄的微弱聲音。」

3每天運動。

跑得愈多,愈容易發生肌肉不平衡的問題。小腿、後大腿和後下背的肌肉會收縮、變緊,也會變得沒有彈性,你必須將之伸展開來。另一方面,脛骨、前大腿和腹部的肌肉會相對變得鬆弛,必須要加以強化。有些運動是特別針對強化這些部位的肌肉。

4吃過再跑。

吃一頓豐盛、具高蛋白質的早餐,午餐只需輕食。用餐後至少隔兩小時,最好是3小時後再跑步。跑完之後再補充碳水化合物,以補充肌肉的醣份。

5喝足量的水份。

在跑步15分鐘之前先喝一些無糖飲料。接著,快出發前再喝350至450公克易消化、含一些熱量的果汁,或是加入蜂蜜或糖的茶、無氣泡的可樂等。冬天時,喝這些就夠了。在夏天,跑步時每20分鐘還要補充喝10盎司(約280公克)的水份。

6排便完再跑步。

跑步會增加腸蠕動、腹絞痛,甚至腹瀉的機率。跑步之前先排便,尤其是參加比賽前,如此可以避免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

7穿著適當的衣服。

在寒冷的冬天,穿保暖的內著,套上幾層棉質或羊毛襯衫,至少一件高領毛衣。戴上滑雪面罩,並戴手套。若有需要防風和防濕,可穿上尼龍、Gore-Tex、合成彈力纖維或聚丙烯材質的衣服。夏天時,最主要的敵人是輻射熱。記得穿上白色衣服,使用某種頭罩。

8找一雙鞋子,而且每次都要穿那雙。

體重較重的人適合穿網球鞋和籃球鞋。腳形較彎的腳適合根部較窄的鞋子。有摩頓腳(Morton's feet,也就是大姆趾較短,第二趾較長的人),可能需要在鞋子裡加裝彎形輔助器。如果鞋子合腳,就穿著它練跑、比賽,也可穿去上班。

9健身的方程式是以舒適的步調跑步,每星期4次,每次30分鐘。

身體應該能夠告訴你什麼是「舒適的」步調。如果不確定,就用「說話測試法」,也就是用可以邊跑邊聊天的速度跑步。

10用最少的力氣跑。

不要跳躍或跨大步。想加大步伐時,應該是身體往前,而不是腳往前跨。不要讓你的腳超出膝蓋,因為這樣會使膝蓋在腳著地時輕微扭到。用屁股以下的部位跑,上身保持挺直,以維持平衡。放輕鬆。

11用腹式呼吸法。

這並不容易,而且必須在跑步或比賽前練習。要有意識地做。方法是將空氣吸入腹部,然後輕輕吐氣,可以噘嘴吐,或者以咕噥或嘆氣的方式吐氣。這樣可以正確使用橫隔膜,避免肋部刺痛。

12等待喘氣後再恢復正常呼吸,也就是「再生氣」(second wind)。

身體需要6到10分鐘,以及體溫升高一度後,才能將血液調度到運動中的肌肉。再生氣出現時,你會感覺到微溫的汗水,瞭解「再生氣」所代表的意義。你必須慢慢跑,直到再生氣出現。之後,你可以將自己調撥到「舒適」的階段,改成自動駕駛模式,盡情地跑。

13與車行逆向跑。

要避免交通事故,兩雙眼睛會比一雙眼睛有用。若你背對著駕駛,這無異於放棄掌握自己的生命。在夜間要穿著一些反光物,或者帶一支小型手電筒。

14留空間給狗。

跑步遇到狗時,先跑到馬路對面,撿起某個可以丟向牠們的東西。不要嘗試跑給狗追。面對狗,跟牠說話,直到安全了,再繼續跑。

15學習「閱讀」自己的身體。

注意跑步過量的徵兆。如果再生氣出的汗冷而濕黏,就先回家休息。你要建立一條遠距離跑步預警線的底線,以警告自己可能發生的災難。例如,懶洋洋、早晨脈膊跳太快、輕微頭暈、喉嚨搔癢、內分泌腺腫大、失眠和心悸,這些都是常見的不祥預兆。

16感冒時不要跑步。

感冒意謂著你已過度練習,已經跑太多。休息3天,多幾天更好。在你平常跑步的時間,小憩一會兒。

17睡眠要充足。

重度練習時,多睡1小時。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或兩次午睡;周末長跑後,睡個長午覺。

18受傷時,找一個替代的運動維持健身。

將平常跑步的時間和天數,改成散步或游泳、騎腳踏車。

19大部分的運動傷害是發生在訓練時所做的一些改變。

例如,換了雙鞋子、增加里程數(每周25哩﹝約40公里﹞是分野;每周50哩﹝約80公里﹞時,運動傷害會加倍),還有坡度、速度或路面改變,都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可能因素。另外,運動傷害也總是和腳無力、肌肉張力/彈性不均衡,或者長短腳有關。

20重返無痛的跑步之前,可能需要墊鞋跟、彎形輔助器、調整鞋子,以及做復健練習。

21 要訓練,不要操練。

訓練是漢斯.賽萊的「一般適應症候群」的實際應用。施加壓力的時候,器官會啟動反應,身體需要一段時間重新建立平衡;接著再施加一次壓力。我們每個人能忍受不同的壓力,也需要不同的時間重新適應,你就是實驗品。建立自己的時間表,不需跟著別人起舞。傾聽你的身體。

<文摘要來源>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
誠品:http://bit.ly/2rdAQ5R
金石堂:http://bit.ly/2rdr1Vu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sgb9A2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rGU8St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