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健康嗎?這跟童年過得好不好很有關係喔!



無論於公於私,人際關係若是痛苦和挫折的根源,就必須好好檢視自己;你或許不能改變伴侶的性格,但只要看透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行為模式,必定能夠做出改變。

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劇作《密室》(Huis Clos)一開場只有一位演員站在台上,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接著下一位上台,然後再加上四人,個個都同樣迷茫。隨著時間過去,觀眾才漸漸明白每個人都代表另一個人厭惡的所有事物。最後,終於有人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已經死亡、下到地獄─「他人即是地獄」(法文:L’enfer, c’est les autres.),他說道。
情緒健康的人卻不會這樣想,他們大都視別人為上天的恩賜。他們知道如何傾聽、如何維護自己的觀點,能夠向大家展現內心大部分的真實情感,既不偏執也不沉鬱,身邊的人無論在私人生活或工作領域都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反之亦然。可惜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其他人往往只會挑戰自己的好情緒。朋友令我們失望、扯自己後腿、竊佔資源,總有說不完的悲慘故事又不斷重蹈覆轍;同事讓我們感到挫折、出賣我們、比我們更聰明,老是破壞我們的計畫;戀人或配偶過分干涉、折磨剝奪,耗盡我們的心力,讓人難以招架;孩子們則令人擔憂、惹人不快;父母和兄弟姐妹更是把我們拖回過往的框架,要求又多又煩。

研究證實和治療師建立穩定關係能夠有效改善不安,親密的友誼也有一定的功效,而愛情亦同。
研究證實和治療師建立穩定關係能夠有效改善不安,親密的友誼也有一定的功效,而愛情亦同。

人際依附模式的發展

6個月到3歲之間是人類決定他者為天使還是惡魔的重要階段。如果當時照護者回饋不多或天天由不同的人看顧,孩子經常會發展出所謂非安全依附型的行為模式:大約30%的兒童和至少40%的成人就是如此。要是覺得被小時候的照顧者拒絕,孩子有可能發展出迴避型「依附模式」(attachment patterns),因為預期自己將從朋友、老師、雇主和戀人那裡碰壁,所以經常生氣、容易拒絕別人。
另外,幼時被照顧者遺棄也很容易使他們斷定人際關係一向如此,進而總是緊緊抓住別人不放,有時甚至變得非常矛盾,對方願意做出回應,自己卻表現得不情不願。最後,如果幼時只接觸到混亂不堪和完全不安定的照顧(不當的對待、虐待),孩童將來容易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受挫、需索無度、有脫離感。

如何改善我們的親密關係

缺乏安全感只是我們從過去扭曲的經歷中,為關係帶來的問題之一,它一樣會影響情緒健康。簡單來說,我們會從父母身上學到各種壞習慣,比如常常打斷別人、表現得害羞、講話遮遮掩掩。
更複雜一些,你做什麼都不對,總是被父母「雙重約束」(double bind):你走向母親,想要親吻她打招呼,結果她倒退一步,於是你也倒退一步,她卻問:「你不打算跟媽媽親一下打個招呼嗎?」
親吻她也不是,不吻她也不是。親密的人反覆的態度足夠把人逼瘋,我們潛移默化學到的類似行為有許多種─最明顯的就是愛情生活中的表現,一但開始發生性關係,我們往往莫名其妙地培養出給自己找麻煩的壞習慣。
舉例來說,父母離異可能使得女孩年紀輕輕就掉到關係混亂的枝枒上。10歲以前父親就離開家庭的女孩平均比家庭完整的女孩提前半年以上進入青春期─提早的青春期幾乎等於提早從事性行為。這不僅代表各種如子宮癌和性病等醫療問題風險提高,女孩的學業成績和情緒健康也很可能出現問題,甚至容易未成年懷孕、陷入與男性關係不穩定的麻煩;除非能夠發現自己早熟又惹上麻煩是由於父親離去的緣故,不然女孩的過去將帶她走到情緒之樹較低的分枝上。
由於我們和雙親之間的關係會大大影響到自己將受哪些特質吸引,不幸地,大家很容易重演過去,選擇和父母行為相似的伴侶。
這種麻煩也造成婚姻治療師的困擾,他們卻太常專注於溝通模式,不去看個人的過去成長背景;最後,我們要是決定分居或離婚,往往又再找到和前任相像的伴侶。這就是為什麼離過婚的人容易再次離婚。
更甚者,情緒不健康的人經常都會和同類的人看對眼。要是在16歲就具有焦慮和憂鬱傾向,往後離婚的機率將比常人更高;由於憂鬱、焦慮的人常常與同樣憂鬱、焦慮的人結婚,問題將會被放大雙倍。
兩個情緒健康的人往往也會互相結為連理,但明白這點對於我們這些總是找錯伴侶的普通人其實沒什麼安慰。不過,要是還沒有孩子,可以試著從這裡著手:生兒育女之前請盡量提升自己的情緒健康;更進一步,要是能說服比自己情緒還健康的人和你共度人生,他們的好情緒也會感染到你身上。

<文摘要來源>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找回好情緒的日常練習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找回好情緒的日常練習》
博客來:http://bit.ly/2u1IY98
誠品:http://bit.ly/2topgWV
金石堂:http://bit.ly/2sjJJgB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ulFrBR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sU7fzf
readmoo ePub電子書:http://bit.ly/2toA7QV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