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發展的始祖—盛田昭夫的交渉藝術
索尼創辦人之一的盛田昭夫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跨國企業家呢?他只不過是順其自然,懷抱著身為一個生意人的堅持,以英文決一勝負。曾待過索尼13年的平松庚三,寫下盛田昭夫的演講軼事。
盛田昭夫不僅是索尼的創立者之一,成功將索尼推上世界舞台,也是我的人生導師。盛田先生為了讓索尼揚名世界,在1963年全家遠赴紐約,租下最高級的公寓,明明英文都還說不好,但他卻敢於廣邀賓客開派對、建立人脈,他就是有這種膽識的人。用這樣的方式學到最靈活的英文,還在社交界拓展了人脈。
他不僅邀請社會名流,連鄰居、孩子朋友的父母、專欄作家等等各界人士都是他的座上賓,並且一視同仁的看待,積極地和他們交談。
不過,當他剛遷居到美國時,還是有一段時間需要口譯員幫忙。但是,在那段期間因為去了趟歐洲,發覺到其實連美國人到歐洲也是苦於語言不通。一想到大家都差不多,就湧起了說英文的勇氣,英文會話能力突飛猛進。這種「設身處地」的心情,對溝通來說非常重要,盛田先生的英文並非十分流暢,但他有想要以英文溝通的心情。其實,當他用母語談話時也是一樣,總會坦率表現出他個人的人品,沒有一絲虛假。這種誠懇的態度贏得了歐美人士的欣賞,而讓盛田先生有很多公開演講的機會,應該是最常以英文公開演講的日本品牌經營者吧!而且,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盛田先生都能抓住聽眾的心。
演講高手是透過大膽指出對方的盲點、弱點來打開對方的心房。 |
喜愛與人往來,幾乎不曾拒絕
盛田先生偶爾會嚴厲批判美國財政界,但批評時一定會附加妥切的現況分析,所以被批評的人反而會虛心接受。當他與石原慎太郎合著的書《可以說不的日本》出版時,他正好接受《讀賣新聞》的邀請,在紐約郊區和企業家David Rockefeller對談,之後他受邀在Rockefeller財團舉辦的講座中演講,他幽默地這麼說。「So why am I here addressing you tonight?Let me confess a little secret. I have a hard time saying "no". So, when David Rockefeller asked me to speak to you tonight, of course, I had to say "yes".」
(為什麼我今晚會在這裡對大家演講呢?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因為我很難說出「No」。而當David Rockefeller邀請我今晚來演講時,我當然只能說「Yes」啦!)
盛田先生在美國的另一場講座上,對美國奉行過頭的金融至上主義做出了提醒式的預言。
「Some say I accuse the US of not being competitive or creative, but this is not true.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ime examples of how a business should be run, right here among domestic corporations. What concerns me about the US is that the most dramatic advances I have seen in US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ivity have been occurring no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but over on Wall Street.」
(有人說我批評美國不具競爭力和創造力,這不是真的。美國的企業當中有非常多經營高手。但依我所見,競爭力及創造力雖然呈現劇烈成長,但那僅限華爾街(金融業),而非製造業。)
雖然尖銳批評,但同時也引出對方的幹勁
這個演講的主題是「競爭性合作」,發表時間是在1990年。
即便是在美國,當時也只有少數睿智的經營者稍稍注意到這個議題,盛田先生一針見血的指了出來,撼動了每位聽眾。
但是,結果就如大家所知道的,2008年9月發生了雷曼兄弟事件,引起全球金融危機,由此可證明盛田先生的預言完全命中。
據說被稱為「簡報高手」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受到盛田先生犀利演講內容的影響。
當然,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盛田先生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背後有大家看不到的努力。我在索尼的美國公司負責公關工作,每次盛田先生訪美時我一定在他身邊,每當去到他在紐約租下的56街公寓,常可看到他拿著英文演講稿大聲朗讀的模樣。盛田先生偶爾會激動的責備部屬,但往往都準確抓到問題的核心。另外,雖然即使回嘴也贏不了盛田先生,但若毫不提出任何辯解,反而會讓盛田先生更生氣,因為他不容許下屬只是唯唯諾諾回應而已。正是這樣的領導風格,讓索尼培養出鼓勵辯論的公司文化,但現在看來,由於缺乏勇於表達意見的員工,而漸漸喪失這樣的文化了。
進入1990年代後因為泡沫經濟崩壞,各企業不再追求長期成果,只重視短期成效。對於不知何時才能產生利益的產品,都不再願意投資。象徵凝聚公司員工意識的球團等等也遭到統合、廢除或縮減活動,即便是各企業的本業,不管是研發部門還是營業部門,都變成只追求眼前的利益。
各部門熱烈討論的氣氛也不復見。因為業績一落千丈,似乎也用不著討論了。我常常在想,如果盛田先生仍健在,看到這種情形一定會怒不可遏吧。
<文摘要來源>
《你會用英文吵架嗎?外商經理人教你最強英語溝通法與職場生存術》博客來:http://bit.ly/2u4AUV5
誠品:http://bit.ly/2upBdci
金石堂:http://bit.ly/2s7TQk6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sswp4H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ssFk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