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柏林看獻米給教宗的男人-衝破體制無極限



政府,是台灣最大的公司,因為它擁有30萬的員工。

在這浩瀚的公部門大海裡,固然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者、有對大環境感到無奈與無力的失望者,但也不乏像 #齊柏林那樣,放棄即將到手的退休金,還花盡積蓄拍出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的熱血公僕。雖然他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殞墜在他最愛的土地上,但他的故事,卻喚醒台灣人對居住環境最沉痛的省思。
我始終相信,公部門裡面一定有很多齊柏林,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愛台灣,愛這座美麗的島嶼。你可以看到社群網站上,有一群對改革懷抱熾熱夢想的公僕,成立了公務改革聯盟,探討台灣公部門的種種問題,力圖改進;真實世界裡,更有一堆默默打拚的基層,上山下海出入險境,只為不辜負人民的期許,像是用熱汽球翻轉台東的陳淑慧、查獲廠商偽造空汙數據、追討回九億元的環保局技正蘇振昇……..。

時報出版 獻米給教宗的男人1
就算不是公務人員,只有勇於突破現狀,就有改變的可能。(圖取自PIXABAY)

其實,只要有一點點改變,就能對台灣社會與環境創造出非常巨大的影響力。
以下這位高野誠鮮的故事,或許能帶給你一點感動、重燃你丟失已久的熱情!

以下摘文:
 2005年10月21日,市長、神子原地區的區長與我,三個人分別拉著行李箱,裡頭裝著每5公斤為一包、共分裝成9包的45公斤神子原新米,一路從千代田區三番町的坡道「嘎啦嘎啦」地拖往教廷大使館。
卡倫加(Leon B. KALENGA)大使特地來到玄關迎接,帶我們進入大使館。市長將新米交給大使,說道:「這是以神子所在的高原命名的羽咋市好米,希望教宗能品嘗看看。」
大使聽了,隨即回答:「你們的神子原是只有500人的小村落,我們的梵蒂岡則是人數不到800人的全球最小國家。就讓我們來當小村落通往小國家的橋樑吧。」

教宗也吃米可樂餅

換句話說,神子原米正式成為獻給教宗的貢品。大使說,這是最適合教宗食用的米。因為它來自神子耶穌所在的高原之地。不過,當大使說:「我之前怎麼沒聽說過這麼神聖的地名呢?」我不禁當場捏了把冷汗。神子原的「神子」固然有「神之子」的意思,可是在古代也稱為同音異字的「巫女原」,這裡的「God」當然也不是指「耶穌基督」。話雖如此,我覺得對方不但瞭解,也認同這一切,就當作彼此之間的「默契」吧。
一行人相談甚歡,大使後來給我們看一本小冊子,記載著日本自古以來獻給教宗的貢品。看到最早進獻的人名時,我嚇了一跳。上面寫著「NOBUNAGA ODA」,也就是織田信長,貢品則是「BYOBO」。這是什麼呢?義大利語嗎?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屏風」的日語發音。這幅作品也許是信長要求畫家狩野永德繪製的屏風畫〈安土城之圖〉,並在天正遣歐使節團前往羅馬時獻給教宗額我略十三世(Pope Gregor y XIII)。
我們接著徹底調查獻給教宗的物品,看看是否有人獻米。結果是沒有。我們的神子原米,是首次獻給教宗的米。於是,我們詢問大使是否能以此為宣傳。
大使答應道:「可以呀!」
這次真的大功告成!(後來聽說教宗會吃神子原米製成的米可樂餅。)

神子原米爆紅

過了兩天,神子原米從此以驚人速度爆紅暢銷。
新聞不斷報導,吸引新客戶前往教廷大使館時,我們當然通知了在地的北國新聞社,請他們寫一篇神子原的獨家報導。
另一方面,《天主教周報》(Catholic Weekly)也報導了我們造訪教廷大使館一事。
從教廷大使館回來後兩天,我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東京四谷聖依納爵教堂(St.Ignatius Church)的義賣活動相關人士,感覺是一位十分高雅的夫人。
「請問你們那邊有獻給教宗的米嗎?」
「有的。」
她說道:
「能不能麻煩你們立刻寄來5公斤裝的○百包、3公斤裝的○百包、1公斤裝的○百包呢?」
所需的數量十分驚人。她接著問:
「請問價格多少?」
我從來都沒賣過一粒米,根本還沒決定價格多少啊。對方隨即說道:「這是慈善義賣的壓軸商品,開價多少都行哦。」我馬上說了個價錢:「1公斤700日圓,可以嗎?」
對方聽了立刻答道:
「哎呀,這麼便宜呀。」
真令人吃驚。覺得1公斤米賣700日圓很便宜的人,平常一定是在百貨公司買米。
我們調查過百貨公司的米價,南魚沼生產的越光米,當時售價為1公斤830日圓至1300日圓。不過,誰會買1公斤830日圓的高價米?一般家庭主婦總是錙銖必較,買的是1公斤2.300日圓的廉價米。只有上層階級的人才會買800日圓左右的米。

<文摘要來源>

時報出版 獻米給教宗的男人 高野誠鮮
《獻米給教宗的男人--史上最熱血農村公務員衝破體制無極限,拚出自己與村落的新人生》
博客來:http://bit.ly/2rPMLZ2
誠品:http://bit.ly/2qRbCa0
金石堂:http://bit.ly/2qRleBr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sAwSCd
讀冊: http://bit.ly/2rorcNH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