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自由的諾貝爾得主 劉曉波獄中歲月



劉曉波本來是個詩人和美學家,性情也是如此,卻被迫成為人權活動家和異議知識分子的領袖。2008年劉曉波因組織和起草《零八憲章》被捕後,余杰開始著手撰寫他的傳記...

劉曉波被捕後不久,被移送到秦城監獄。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秦城村的秦城監獄,是中國最著名的監獄。
1960年秦城監獄落成時,由4幢三層青磚小樓組成,其編號分別為201、202、203、204。4幢小樓為4個監區,小樓為磚結構、坡頂,小樓內部結構各不相同。每間監室都有單獨的衛生間,帶腳踏式沖水的抽水馬桶。後來,又加蓋了兩棟4層紅磚小樓,編號為205和206。
據若干曾經被關押在秦城監獄的囚犯回憶,一般牢房內有一扇窗戶,約有一平方公尺大小。窗台向上傾斜,窗戶向上向外開啟,玻璃上塗有白色塗料。窗戶共有3層:紗窗、鐵柵和玻璃窗。囚犯只能看到一小塊天空,在陰天,那天空就如同一塊有長方形井口的深井。

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參與起草「零八憲章」鋃鐺入獄、關押至今,傳出發現肝癌消息令人更擔憂他的狀況。
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參與起草「零八憲章」鋃鐺入獄、關押至今,傳出發現肝癌消息令人更擔憂他的狀況。

監獄裡的日子

囚室的常置設施是一張距地面1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寫「交待材料」時,才會由管理人員送進一張小學生式的單人課桌。也許是出於安全考慮,永遠沒有凳子,即便寫材料也只能坐在床鋪上。室內所有永久性的設施都被去掉稜角,打磨成圓形。
犯人入內後,首先被帶到一間小平房中,在那裡留下包括鞋帶在內所有被認為不適宜帶入囚室的物品,並換上黑色囚服,領取監獄統一發放的毛巾、牙具、臉盆、手紙、飯碗和勺子之類。除盛開水的搪瓷杯外,一應用品盡可能都用塑膠製品。
劉曉波回憶入獄時的場景說:「他們拿走我的皮帶、鞋帶、棉毛褲帶,最後連貼身短褲的帶子也要抽走。兩個監管員用剪刀剪開我的短褲,一節節抽走短褲帶。」他感到平生所遭受的最大侮辱,突然發作,破口大罵,使用最高的嗓門和最惡毒、最下流的字眼叫罵,用歇斯底里式的聲嘶力竭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我的每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全身亂扭,雙手拼命地拽住短褲,彷彿我正面臨著死亡,企圖著最後的無望掙扎。整個過程只有1、2分鐘,我卻感到耗盡了全身的力氣。」監獄管理人員再三表示,不會傷害他的身體,他才逐漸安靜下來。
秦城的犯人按「級別」不同,享有「單獨囚禁」與「集體囚禁」兩種不同待遇。不同級別的囚徒,伙食費標準相差很大,按90年代初的物價水準,高級囚犯每人120元,低級囚犯每人僅30元。據王丹的回憶錄記載,學生的伙食標準為每月30元,包括劉曉波在內的「黑手」則為120元。「六四」後被捕入獄的人民大學學生劉賢斌回憶說:「我們的伙食非常糟糕,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人一個窩窩頭和一碗玉米粥,同時還能分到幾顆鹹菜,午餐和晚餐都是一人一個窩窩頭和一碗菜湯。」可見,30元不可能吃飽,120元則差不多相當於當時小康之家的生活水準。
一日三餐(星期天與年節假日只有兩餐)由管理員統一送到各監室門前。開飯時,通過一個離地面約一尺高的送飯窗口遞送。囚犯1週或1個月洗浴一次不等,每次半小時。
不論男女,洗浴時不得閂門,有同性管理人員在門外監視。
秦城監獄的政治犯不用勞動。囚徒的日常作息規律是:每天早上7點聽哨音起床,晚上9點聽哨音睡覺。平時不能躺在床上。被褥是薄薄的士兵用褥,低級囚室則用稻草墊鋪。晚上睡覺不能熄燈,手不准放在被子裡面,不准背對監視孔側臥。否則,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會被叫醒,並受到訓斥。此外,還有不准損壞公物,不准在牆上亂寫亂畫,不准大聲喧嘩,不准唱歌,不准背對監室的門之類的規定。總之,犯人一天24小時都必須處在看守的監視之下,如果囚徒突然躲到牆角,從看守的視線中消失,看守會立即找來管理員,打開大門進屋查看。
在秦城監獄的前半年,雖然不曾受到身體虐待,但劉曉波非常苦悶。不能看報、不能聽廣播,一個人一個房間,除了提審外,沒有人說話,也不知道將被判處什麼樣的重刑。

想盡辦法互通訊息

出獄後,劉曉波很少公開談及秦城監獄的這段生活。在尊敬的師長、秦城難友包遵信逝世之後,他才在紀念包遵信的文章中稍稍提及秦城歲月。
當時,被抓的「黑手」都被關進203監區,每個人都是單人牢房,彼此之間很難見面。但仍然想辦法聯繫,哪怕冒著被加重懲處的風險。放風是他們最好的聯繫機會。秦城的放風是在特定的放風場內,每個U字形監區的中間都有兩排露天放風間,四面是用灰磚砌成的圍牆,是沒有房頂的牢房。每個放風間有10平方公尺左右,兩排放風間中間有可以看到兩邊的通道,看守的武警在通道上來回巡視,居高臨下,監視囚犯。但看守總有疏忽的時候,相鄰的兩個放風間內的人可以選好時機互通信息。
劉曉波的獄友陳小平回憶說:「曾有一段時間,我們每天傍晚時分一起學著監獄房間的高音喇叭高喊『冰棍』,以此消遣打發單獨囚禁的難熬痛苦日子,我們還一起鑿穿放風區牆壁,塞進一個又一個交流訊息的小紙條。」劉曉波不是一個遵守監獄規定的囚徒,經常傳紙條、利用下水道通話、大喊大叫、搞惡作劇等。他曾與政法大學年輕教師劉蘇里為鄰,用互相丟紙團的方法交換資訊和想法。在關押「黑手」們的監區,可以申請到紙和筆,是讓寫材料或家信用的。劉曉波和劉蘇里就在牢房裡寫好紙條,放風時,把字條團成紙團,乘看守不注意時拋向另一放風間。但還是有一天被看守發現了,兩人分別受審且從此被分開放風。
劉蘇里之後,劉曉波的鄰居變成了陳小平。劉曉波裝作練習英語,大聲說英語,陳小平心領神會,也高聲說英語,就這樣互通訊息,最後的結果也是被分開。
然後,鄰居又變成了楊冠三。為了讓楊冠三知道自己是誰,劉曉波用樹枝在一塊水泥板寫下「劉曉波」,趁武警不注意時扔過去。楊冠三如法炮製,將自己的名字刻在水泥板上回敬給劉曉波。出獄後,兩人第一次見面,楊大聲對劉說:「曉波你真行!我正跑步,一大塊水泥從天而降,擦著我的頭皮落地,摔成兩半,我蹲下,把兩半湊在一起,看來半天,才看出你的名字。多玄呀,共產黨沒要了我的命,你差點要了我的命。」
在放風時,劉曉波隔著高牆從小孔中看見過包遵信。用灰磚砌成的放風間,在露天下常年風吹雨淋,灰色磚牆接縫處的水泥變得疏鬆。劉曉波找到一處水泥已經很稀鬆的接縫,每天放風時,就用比較結實的樹棍連鑽帶摳,一點點地向牆的另一面挺進。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居然成功了,在灰牆接縫處捅出了一個小孔。他趴在小孔上看對面的放風間,看見了包遵信的上半身。包遵信背對著牆,站在那裡活動腿腳。回到牢房,劉曉波給包遵信寫了個小紙條,描述自己的情況和詢問對方的情況,也想知道包對局勢的看法。第二天放風,他先敲牆,然後把小紙條纏在樹棍上,從小孔中送過去。包遵信還真看見了,將纏著小紙條的樹棍抽走。劉曉波很高興,盼望第二天放風時得到回音。但連等了幾天,那邊毫無動靜,他感到非常失望。出獄後,他還詢問包為何沒有回信,但包已經記不得這個細節了。

<文摘要來源>

我無罪:劉曉波傳
《我無罪:劉曉波傳》
博客來:http://bit.ly/2sZ5Zg0
誠品:http://bit.ly/2u3a6Hz
金石堂:http://bit.ly/2v6sdsR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v6rWGe
readmoo ePub電子書:http://bit.ly/2ucF7sP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