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個相處的時光,別把餐桌當戰場
我們都不是天生會當媽,我們都需要放下父母角色的包袱,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再成長一次。
我是一個非常懶得去開冰箱的人,我不會閒著沒事去看冰箱裡有什麼可以吃,也因此,我家經常會有放到過期的東西。看著過期的東西被丟到垃圾桶時,我總有莫名的愧疚,所以對於食物,我都盡量不買太多,最好可以當天吃完就好。怕孩子浪費食物,就該想辦法讓孩子愛上用餐、愛上食物。 |
而我認識的馬婆婆可不是這樣的人,她家冰箱永遠呈現隨時會發生山崩的狀態,更誇張的是,冰箱中的食物可能過期好幾年了,依舊會出現在她的餐桌上,例如:過年時送人的雞很可能是不曉得哪一年端午節殺的。在她的認知中,「只要冷凍,東西永遠不會壞」。
這樣的食材煮出來的食物,當然令人不敢恭維,所有的材料都不新鮮,一次又煮太多,吃了大半個月還吃不完,連她自己的兒子都覺得很像在吃廚餘。有好幾次,她兒子把過期很久的食物丟掉,她還會大聲吼罵:「你浪費食物,下輩子會當乞丐。」
這樣的話罵久了,她兒子也會氣到回嘴:「就算我浪費食物當乞丐,妳也會當乞丐娘,因為我會浪費食物都是妳害的!」
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當母親的為什麼要用這種類似詛咒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然而,當了媽媽之後,我才發現身邊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
女兒從1歲開始就會自己吃飯,手還不是很穩的她有時候會把食物弄掉。記得她剛開始學吃飯的時候,我會把飯放在她的餐椅前,擺好餐具,然後請她去洗手,抱她坐上餐椅,接著我們母女倆開始用餐,她吃她的,我吃我的。
女兒一剛開始會玩食物,而且每餐都玩,一直到現在還是如此。有一次,剛好收垃圾的阿姨來收清潔費,看到女兒一個人坐在餐桌前玩她眼前的那碗義大利麵,不但玩得整地都是肉醬麵,連頭上也有肉醬義大利麵假髮,更別說她滿身的肉醬了。阿姨大聲喊著:「不要玩食物,以後妳沒得吃就知道苦了。」
聽到這樣一句話,我馬上臉一沉,告訴阿姨:「不會的,妹妹生生世世都有最好的福報。」
說真的,我很討厭這種詛咒式的教育方式,為什麼我們要教孩子總有一天會沒得吃、會當乞丐?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在孩子的腦中下達這樣的潛意識?如果詛咒自己的孩子下輩子當乞丐,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個養不起孩子的乞丐娘?為什麼孩子總要在詛咒與謾罵下學習成長?
一個便當放在我面前,我知道那是食物,那是因為我吃過米飯,我知道煮熟的飯是怎樣的觸感與口感,我知道沒煮熟的米是怎樣的硬度,我甚至知道還沒剝稻殼前的稻子會散發出什麼香味,我也看過曬穀場鋪滿金黃色稻子,知道雙腳踩在田裡插秧的感覺。
然而,這些孩子都不懂。
孩子第一次看到玉米,第一次看到香菇,第一次看到蛋,第一次看到肉,因此,她會用她小小的手去摸、去抹、去咬,也會拿起來聞聞食物的香味。那是孩子在培養自己的認知,而大人卻認為孩子在玩食物、在浪費,甚至詛咒孩子再這樣下去以後會沒飯吃。
如果我第一次吃到某種新食物,是不是也會先用餐具去翻一下,先看看、聞聞,甚至先排斥?孩子也該如此,他們摸食物、玩食物,就好像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們想知道玉米摸起來是什麼感覺?放在頭上會怎樣?聞起來如何?可不可以放在鼻孔裡?丟在地上會怎樣?可不可以拿來給狗狗吃?可不可以餵魚缸裡的魚?
孩子的好奇與探索,卻被大人解讀為找麻煩。
女兒常常玩食物,尤其是有新的食物時,她一定玩得更開心,而我也放開心讓她玩。有時候,她玩了很久,一口都沒吃就說要下餐椅了,這時我會問她:「是不是不吃了?」她一說「是」,我馬上收拾到一滴不剩。有時候,她可以玩好久好久,等到好奇心滿足了,當她把食物放到嘴巴裡覺得很好吃時,就會開始尋找在她頭上、衣服上、餐桌上的食物,一個個撿回來吃。大人覺得很噁心,但細看孩子的眼神與動作,卻有一種滿足的快樂。
我外婆生了5個女兒、兩個兒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好吃的都會留給男生,而媽媽跟阿姨們就陷入了每天搶食物的戰爭中。
母親常說,小時候家貧的他們只要好不容易有一隻雞可吃,雞腿一定會先剁下來給外公跟舅舅們吃,或是留給客人。女孩們只能在外婆剁雞肉時圍在旁邊,等待有一點點肉屑飛出,大家都會搶成一團,開心不已。而現在不知道為什麼,隨時可以買到雞肉,卻吃不出當初的甜美。
我想,對於食物最大的尊敬,莫過於對食物的感恩,與面對食物的幸福。一直到老年,母親的5個姊妹們對任何食物都充滿興趣,把吃東西當成一件很幸福的事。
女兒現在兩歲了,我們一家常常坐在餐桌前大家各吃各的,我不需要餵她吃飯,也不需要怕她愛玩而吃不飽。我一向都只煮兩人份,女兒和我算一份,所以我常會跟孩子搶食物,尤其是不喜歡她吃太多的甜食,我絕對會一口氣讓它馬上消失。女兒只要一下餐桌椅,食物立刻就會被吃光,因此就算她很想睡或很想找其他小朋友玩,也一定會先爬上餐桌吃個飽再說。
女兒對食物的愛好,在於她知道錯過了就沒有了,就如同每個食物都有最好的賞味期限。她也知道有人會跟她搶食物,因此她珍惜每一口食物。更重要的是,她喜歡用餐的感覺,因為沒有人會強迫她吃,也沒有人會在她放下湯匙的時候再塞她一口飯。她也知道現在不吃,就必須等到下一次用餐時間,因為她娘多半會忘記給她點心時間,尤其是在她不吃正餐的時候。
我們真的不該靠著詛咒孩子以後沒飯吃來逼孩子吃飯,如此不但會害了孩子的思維,也詛咒自己下一世或未來窮途潦倒養不起孩子,這又何必呢?當孩子吃飯的時候,大人或許該想想,孩子眼中的餐桌、感受到的餐桌氣氛、看到母親強逼他吃飯的面孔,是不是真的會讓他很有食欲?
怕孩子浪費食物,就該想辦法讓孩子愛上用餐、愛上食物。食材的新鮮,與人分享的快樂,愉快的用餐氣氛,烹飪的興趣,運動過後的飢餓,對食材的認識與喜愛,才是讓孩子愛上食物的好方法,也是珍惜食物最好的態度。
全家圍著餐桌吃飯是一件幸福的事,別再把餐桌當成家中的戰場了。
<文摘要來源>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從生活體驗中學習,教出自信又快樂的孩子》博客來:http://bit.ly/2uptnDm
誠品:http://bit.ly/2uu5ha8
金石堂:http://bit.ly/2uq6U8Z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twzm4x
UDN電子書:http://bit.ly/2u0p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