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董事長睡著了!看美國前財長鮑爾森怎麼與中國打交道



前高盛總裁、小布希時代的美國財長亨利.鮑爾森在與中國打交道的20多年間,鮑爾森前後共100多次前往中國。他以新聞寫實的筆觸,記錄了與中國接觸的關鍵事件和豐富細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周永康,很想會見美國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那是1998年初,我們得知周永康計劃出席一次能源會議,會議地點在前總統的家鄉德州休斯頓。中石油(CNPC)是中國最大最重要的能源企業,有望成為第二家上市的大型國企,我也很想跟周永康及其同事加深瞭解。我第一次見到他是上一年11月在北京,我們在中石油總部附近一起吃午飯。周永康一直從事石油業,就學於北京石油學院,學業完成後踏上了中國東北的凍土。與那個時代許多還用白襪搭配深色西裝的政府官員不同,周永康衣著入時,精心打理。他敏銳嚴肅,前一年開始主持中石油,精通業務,顯然抱有變革公司的雄心。
我們邀請周永康與他的同事到美國來。前總統老布希的表親喬治.赫伯特.沃克爾四世(George Herbert Walker IV)在高盛資產管理部工作,透過他,我們安排了周永康與前總統見面。2月12日,約翰.桑頓、邁克.伊雲斯和我飛到了休斯頓。我們在老布希的辦公室跟周永康會合。老布希的兒子內爾(Neil)迎接我們,帶我們去見前總統。周永康笑容滿面,稱老布希是中國的老朋友。老布希曾在1950年代創辦石油鑽探公司扎帕達(Zapata)。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前的1974至1975年,他在北京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
「我這輩子一直是石油人,」周永康告訴老布希,「石油人總是值得信任的。」

前美國財長、高盛總裁鮑爾森充滿趣聞軼事、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是與中國互動之經典教程和權威註解。
鮑爾森充滿趣聞軼事、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是與中國互動之經典教程和權威註解。

老布希身體不錯,開朗親切。他介紹掛在牆上的紀念品,驕傲地提到他的總統圖書館將於11月在鄰近的卡城(College Station)開放。老布希邀請我們進入辦公室,談了一會兒世界局勢、油價前景和石油人的一般性格。他喜孜孜地回憶自己在北京的時光,說中國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他從桌上拿起紙寫了個便條,請周永康帶給李鵬總理。
周永康為什麼想見老布希?我只能猜測。我發現,出於好奇和對地位根深蒂固的迷戀,許多中國人來美國時喜歡會見顯貴。回國後,這種見面能顯出身份。不管怎樣,有沒有實質性的會談並不重要。我跟中國打交道時懂得了,會談本身就是實質。這次會談有助於我們與周永康建立關係,他回國後也許會多一點威望。我不知道老布希寫了什麼給李鵬,但我並未忽略他請周永康傳便條這個方式。幾年後,我請周永康把一條重要訊息傳遞給另一位中國領導人。那時我們都經歷了人生的轉折,他成了中國公安部長,我成了美國財政部長。
我們中午飛回紐約。第二天早晨陽光明媚,我們帶周永康和他的同事聽了一系列情況介紹,展示我們的行業專長和資本市場技能,並參觀我們的股票交易廳。銀行部和研究部的專家陳述了我們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看法,說明了融資的基本操作細節。午飯後,我們一行人前往紐約證券交易所。周永康和中石油的名字出現在一條歡迎訊息上,在交易所的電子看板上閃過,周永康看了很高興。
我們還安排了其他活動,但時間不夠了,周永康還要去摩根士丹利。這事很微妙,我們並不想出手幫忙。中國電信IPO成功後,方風雷很想與我們再次合作,我們的主要對手當然很生氣。摩根士丹利丟掉了中國電信的生意,便努力修復與中國建設銀行的關係,想要贏得中石油的上市項目。建行行長王岐山在中國電信的IPO項目上曾給老闆賺到了「真金白銀」,現已調往最大的、也是經濟上最重要的廣東省當副省長。新的行長是周小川,朱鎔基的另一個弟子。
隨著周小川被任命,我真正領會到了朱鎔基的巧妙手法。周小川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家,他把建行做成一個模板,以便重建委靡的銀行系統。國企改革將由海外上市驅動,中金公司會參與每一個項目。如果說資本市場是變革的支點,那麼周小川將幫助朱鎔基拉動槓杆。
我們後來聽說,摩根士丹利對於自己的人員不能與中石油團隊有更充分的時間交流而不滿。周永康在紐約的日程很滿,不過他也偷閒在城裡逛了一晚。他們一行人在有名的牛排餐廳Smith & Wollensky 吃晚飯,然後全體去看新片《鐵達尼號》。高盛最終拿下了中石油的單子,摩根士丹利則獲得了中石油的主要競爭對手中石化(Sinopec)的IPO授權。

石油在中國人的心裡佔有特殊位置,遠不只是一種關鍵能源。多年來,石油已經成為中國獨立和自立的標誌,國家自豪感的泉源。毛澤東1949年掌權後不久,就請蘇聯幫助中國擺脫對進口的依賴。在那之前,中國的石油勘探大多無所建樹。毛澤東在冷戰時的同盟國蘇聯派來了數千名專家,還有裝備、技術和資金支持。鑽探始於1958年,第二年在東北大慶的地下發現了石油,「大慶」也可意會為「偉大慶祝」。但是,由於意識形態分歧和兩國矛盾的加劇,1960年蘇聯撤回了幾乎全部的技術顧問。
兩年後,兩國斷絕了關係。
中國決意自己發展能源,用十足的決心彌補專業技能的缺乏。政府像打仗一樣迎接挑戰,把一撥撥工人送往油田。王進喜帶領一個團隊,以在零下30度的低溫下奮戰並鑿出石油而享譽全國。毛澤東稱讚「王鐵人」及其1205鑽井隊的成就,號召全國學習「大慶精神」。王進喜被譽為模範工人和國家英雄,甚至在1968年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他兩年後去世,終年47歲。
大慶後來成為產量最豐厚的油田之一。周永康於1967年去大慶工作。上個世紀6、70年代,大慶油田的產量佔中國石油產量約3/4,鼎盛期每天產出超過100萬桶。隨著中國向能源獨立的目標邁進,其他油田也發展了起來。1970年代末,中國成為世界第九大產油國,是石油的淨出口國,尤其是出口到近鄰日本。這10年又恰逢原油價格在石油危機中飆升,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開始相信,猛增的石油收入將能支撐中國的現代化發展。
不過,鄧小平的改革引發的爆炸性增長,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新興的工廠,消費者剛剛用上的冰箱等等,都需要能源。到了1980年代末,中國明顯又需要進口石油了。雖然需求激增,石油儲備卻
停滯不前,部分原因是政府制定的國內銷售價格低於市場水平。這個定價策略是對高耗能國企的補貼,但石油企業的錢櫃裡剩不下幾個錢去開採和生產。到1994年,中國又一次成了石油淨進口國。
中國已經較過去遠為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濟,要為這樣的國家提供能源,靠復興大慶的精神是行不通的。中國領導人需要創造更多樣化的供應管道,發展其他種類的能源,到海外為得到更多的油氣產品試試運氣。這麼做需要資本,也給國家在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上帶來潛在的影響。如果中國再次進口石油,就必須保證供給不被封鎖。而且,為了找到、確保並管理好所需的資源,國家控制的能源產業必須經營得更好,更具有全球競爭力。

<文摘要來源>

與中國打交道:美國前財長鮑爾森的二十年內幕觀察
《與中國打交道:美國前財長鮑爾森的二十年內幕觀察》
時報悅讀網 http://bit.ly/2wFtPOK
博客來 http://bit.ly/2glfqRh
誠品 http://bit.ly/2glvv9A
金石堂 http://bit.ly/2wewyh7
時報攜讀網 http://bit.ly/2gl1WEY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