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斷試誤的人,才是最終會成功的人!



PDCA指的是Plan(計畫)→Do(執行)→Check(檢核)→Action(改善行動)。「PDCA筆記術」,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要利用「筆記╳四條線」的習慣,就能簡單啟動循環!

你到目前為止的人生, 不也是因為不斷試誤才能順利走到今天嗎? 或許你現在覺得會騎自行車很理所當然,但最初不也是從一拔掉輔助輪就會跌倒的階段開始學起的嗎?
跌了好幾次之後,才慢慢知道雙腳要怎麼動、龍頭要怎麼操控……在不斷試誤之後,才慢慢學會騎自行車。
所有人應該都有像這樣邊試誤邊學習的經驗,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卻變得害怕失敗。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鈴木一朗選手也是經由不斷試誤才能成功。
2016年8月7日,經由計算,他達成了打出3千支安打的輝煌紀錄。
一朗選手在大聯盟的打擊率約3成,所以在打出3千支的安打的背後,其實也打出了這個數字1倍以上,也就是超過6千支的平庸擊球。
打出3千支安打的鈴木一朗,打擊率也只有3成!
這也代表他是從這6千支的平庸打擊中學習、修正軌道,才能有3千支安打的偉大紀錄,這正是PDCA。
就算是被稱作天才的人,也是藉由不斷試誤讓自己成長,一步步迎向成功,並且從失敗中學習,才能讓自己每天都能進步。
所以不斷試誤的人,才是最終會成功的人。
PDCA是改變自己的最強武器,這次一定要學會!

脫離沒有框架的PDCA

那麼,要怎麼進行試誤呢?
可以利用PDCA的框架來思考。
就像我先前提到的,PDCA正是試誤的框架。
「計畫」、「執行」(確認實績)、「檢核」(從失敗中學習)、「改善」並接著準備下次的行動。
如果因為PDCA是用英文字母表記而讓人覺得難懂,或許可以直接把它想成一種「試誤」的框架。
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讓PDCA「轉動」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準備好轉動PDCA的框架。
從今天起,請脫離沒有框架的PDCA,為了達成目標,請用PDCA筆記,天天努力試誤吧!

利用「筆記╳四條線」做出PDCA的框架

利用筆記大力轉動PDCA!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使用PDCA筆記吧。
需要準備下列物品:
• 不小於A4的筆記本
• 筆
需要的物品就只有這兩樣。
筆記本只要不小於A4尺寸的都可以,每次我這麼說,就會有有人問:「A6的筆記本或手帳不行嗎?」
雖然不是百分百不行,但我並不建議。
最主要的理由是「空間不足」。
在手帳或是小筆記本中,製作PDCA的框架並填寫細部內容時,空間往往不太夠,就算勉強使用,字也會越變越小。或許有人會認為,只要寫得下就好,但通常真的這麼做之後還是會遇到問題。
因為筆記本的大小就等於思考空間的大小。
在小筆記本或手帳上的小空間中填寫,感覺思考的空間也會跟著變小。
若只是簡單的記事,空間小一點也沒關係。
但是要整理思緒,記錄行動和結果,並從檢核覺察中找出改善對策,大一點的思考空間還是比較好。
在有限的空間中用極小的填字,不但想法會受到侷限,之後要再回頭看也很辛苦,非常不利於讓PDCA持續轉動。
因此,一開始就為PDCA準備好適合的筆記本可以進行得更有效率。
使用影印過的A4紙背面當然也不行。
若是做為當天用過就丟的便條紙還可以,但用做填書寫每天都要轉動的PDCA
並不適合。為了清楚看出每天的變化,整理成一冊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用影印用紙的背面會讓PDCA的功能難以發揮。
所以,請準備不小於A4尺寸的筆記本,而非小筆記本或手帳。
要能確保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想法完整填入PDCA的每一個欄目,也就是要能在一個空間中統整PDCA。
要把筆記本當成能確保有廣大思考空間的工具來使用。

建議用方格筆記本來做PDCA筆記

雖然我說只要是不小於A4的筆記本都可以,但當中我特別推薦方格筆記本。
方格筆記本的頁面是由間距3至5公釐、垂直交錯的格線構成。
前幾年出版的《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頭がいい人はなぜ、方眼ノートを使うのか?)非常暢銷,現在應該有不多商務人士都在用使用方格筆記本。
我簡單將建議使用方格筆記本的重點歸納如下:
• 可以把筆記寫得很整齊
• 製作框架很方便
• 可以用來整理資訊
• 回顧時也能立刻理解
誠如我之前所說,筆記的框架就等同於你的思考框架。若筆記亂成一團,就表示你的腦子也亂成一團。
筆記本不是只要能填寫就好,而是要能在上面做出框架,在框架中確實統整,才能達到真正想要的成果。
框架是PDCA筆記的關鍵,所以請務必善加利用方格筆記本。

<文摘要來源>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每天五分鐘,利用筆記╳四條線,讓你杜絕瞎忙、縮短工時、解決難題、持續成長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每天五分鐘,利用筆記╳四條線,讓你杜絕瞎忙、縮短工時、解決難題、持續成長》
時報悅讀網 http://bit.ly/2wpsmJp
博客來 http://bit.ly/2hEoukq
誠品 http://bit.ly/2vIwTIW
金石堂 http://bit.ly/2uCkwtN
讀冊 http://bit.ly/2uC3pZ6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