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注力才會有超能力
EQ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說,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心靈資產就是專注力。可惜,這項攸關你我一生榮枯的心靈資產,卻長期被忽略,鮮少被正確討論。
天啊!人工智慧就要取代人力了,你還只會沉溺在滑手機、玩社群、搞自拍?你還不懂得避開各種干擾,不要讓專注力給分割化,削弱你的競爭力?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是EQ之父高曼所提出的理論:想要找出更靠近成功的學習法則,提高競爭力,衝破數位分心陷阱的救命丹,只有「專注力」。
![]() |
專注力是讓人工作更有效率的不二法門,可是卻長期被人忽略,不知道搞定它足以讓人一輩子都是人生勝利組。(圖取自pixabay) |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時時刻刻都被簡訊、社群鈴聲給牽動著;每天的工作時間被這些干擾牽動到效率低落而不自知。拿起EQ之父高曼在2014年所寫的《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你可以發現,大師果然是大師,早在line、fb還沒全面入侵你我生活之前,高曼就已經提醒大家,強化專注力會讓工作更有效率,離成功越接近。
專注力就像猛男練肌肉,只會愈鍛鍊愈茁壯
高曼從心理學眾多理論、案例中去簡化繁,整理出「專注力」具備以下3種形式:1. 內在(inner)的專注:聆聽自己的聲音,察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正確釐清事物的優先順序。此一內部控制機制,是決定我們一生榮枯之關鍵。
2.對他人(other)的專注:能以同理心去了解他人的內在想法與感受,並予以協助。
3.對外(outer)的專注:此種專注一如領導者的視野,有助於理解大環境或生態體系,對決策、組織的管理和創新非常重要。
高曼從高度競爭性的運動、教育、藝術、企業界等領域的豐富個案研究得到佐證,認為這3種專注力缺一不可。
高曼說,專注力無關天賦、權勢,且無法繼承,是一種具流動性且操之在己的心智力量。他指出,專注力是可以鍛鍊的,只有由內而外掌握自己的專注力,才能真正邁向卓越。
專注力用盡時,該怎麼辦?
當我們的認知耗竭時,就像運動過度的肌肉,緊繃的專注將導致心智過度疲勞,像是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分心與發怒。這時候,該怎麼解決?答案是:與身體疲勞時一樣,唯一的方法就是休息。怎樣可以讓心智肌肉休息?密西根大學的史提芬.凱普蘭(Stephen Kaplan)主張,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環境好好相處,親近大自然。
凱普蘭說,別以為做做上網、打電動或回覆電子郵件這種簡單的工作可以紓解疲勞。錯!這些都不行。凱普蘭教授認為,放鬆、寧靜的時光才能會恢復我們的注意力與沉著、冷靜的能力。他強烈建議,累了,想休息,就去公園或在森林中步行,這些不需要太多注意力的事情才對我們補充能量、恢復注意力與記憶力,改善認知等有真正的幫助。
購書快易門
悅讀網:http://bit.ly/2vhxpO6
博客來:http://bit.ly/2f31haE
金石堂:http://bit.ly/2wgdk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