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別人信任你,要先養狗?理由是.....



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我們不能將競爭與合作視為二擇一的問題,必須抓到這兩股力量的平衡,才能對外培養長期關係,又達到個人目標。

我們和他人來往時,幾乎永遠都需要某種程度的信任。信任感強的時候,雙方會友善地相互配合。從許多方面來講,信任是關鍵的社會潤滑劑。
反過來說,信任感不強時,每次的互動都帶來摩擦。我們忙著別被占便宜,表現出競爭心態,甚至變得好鬥。當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防,都在害怕被利用,我們很難當好朋友,也很難有效與人競爭。
不只是個人需要信任感,國家與社會要是缺乏信任,也很難在全球經濟體系合作,並有好表現。經濟學家甚至認為,國家經濟繁榮的程度與信任程度有關,信任感高的社會,經濟也會好;信任感不高時,成長也會受到阻礙。
一般人對信任感抱持兩種看法:第一,信任得慢慢培養;第二,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像碎掉的花瓶,再也不可能修復。那該如何取得別人的信任呢?
透過狗兒清澈的眼睛會看見真實跟信任,這也是很多政治人物養狗的原因。
透過狗兒清澈的眼睛會看見真實跟信任,這也是很多政治人物養狗的原因。

養隻狗吧

羅恩.克萊因(Ron Klein)焦頭爛額,他想在佛羅里達州第22選區,擊敗連任13屆國會議員的現任議員克萊.蕭爾(Clay Shaw),然而蕭爾是非常強大的勁敵,上次選舉以63%比35%的票數大敗對手。這次選舉的初期民調也顯示蕭爾大概會14度當選議員,而且克萊因經過選舉造勢後,看來勝選的機率更低,因為他無法與選民交心。
克萊因感到特別沮喪的地方,在於自己其實嫻熟政策議題。
身為佛羅里達州議員的他是教育與刑事司法方面的專家,很想更上一層樓,到美國首都伸展自己的抱負。克萊因講起政策議題時頭頭是道⋯⋯卻也讓民眾感到疏離。他的問題在於,他缺乏與選民建立連結所需的熱情。
克萊因知道自己需要協助,於是他找來KNP 溝通顧問公司幫忙。KNP 團隊開會時,請克萊因看自己的電視訪問,接著問他認為自己表現如何。克萊因覺得那一次可以再多補充幾個政策重點,不過整體而言他認為表現尚可。
KNP團隊聽完答案後,請克萊因再看一次影片,這次要他留意自己微笑的時候。
克萊因看完第二次影片後發現:「我完全沒笑。」
很顯然的,克萊因該做的事就是多展露一點微笑。然而,光是多微笑,一點用也沒有。為什麼?因為假笑看起來,該怎麼說呢⋯⋯很假。KNP 團隊解釋,克萊因內心必須感受到情感,才有辦法將自己的熱情傳達給外界。
KNP 團隊發現,克萊因提到兒子時,就會露出真心的大笑容。克萊因的競選幹事布萊恩.史穆特(Brian Smoot)表示,每當克萊因講起兒子,「臉就會亮起來」。KNP 團隊於是想出一個策略,要克萊因在競選造勢活動上多談談自己的兒子。克萊因提到兒子後,就立刻回到政策議題,這麼一來,選民有機會看見克萊因微笑,也有機會看到他是溫暖的慈父。
就這樣,競選進入最後關頭時,民意開始轉向。克萊因贏得越來越多選民的信任,最後在投票日那天爆冷門獲勝。
研究顯示,最能給人信任感的人士展現出兩種明顯特質:「溫暖」與「能幹」。想一想身邊的朋友或同事,他們讓人感到溫暖或冷淡?能幹還是不能幹?我們信任溫暖的人,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在乎我們。相較之下,冷淡的人是潛在威脅。此外,我們信任能幹的人,因為他們可靠、效率高,事情做得好。
「溫暖」與「能幹」會讓人產生信任感這點,讓我們得以一窺信任是怎麼一回事。普林斯頓大學的蘇珊.費斯克(Susan Fiske)甚至表示,溫暖與能幹是我們評估所有人的關鍵。
哪些人自然而然讓人感到溫暖?我們想到的第一個人,大概不會是全球領袖。許多領袖都讓人們覺得他們有手腕,但冷酷無情。這也正是為什麼克萊因等政治人物在競選活動上會談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童年,或是親吻嬰兒。
這也正是為什麼自從電視時代來臨後,每一屆的美國總統在搬進白宮後,一定會運用一個公關工具─他們會養狗。就連一輩子沒養過狗、女兒瑪麗亞還對狗過敏的歐巴馬,也不免俗地養了一隻狗。畢竟,還有什麼比和搖著尾巴的可愛小狗親暱鼻碰鼻,更令人感到溫馨的呢?影像傳遞出來的溫暖會讓民眾產生信任感。
溫暖與能幹的感覺,除了影響我們多信任他人,也影響他人多信任我們。克萊因讓人覺得他很能幹,然而一開始的時候,他缺乏溫暖的感覺,差點輸掉選舉。很多人天生就給人溫暖「或」能幹的感覺,然而,若要建立深厚人際關係,我們必須同時讓人感到溫暖「又」能幹。人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會想和這兩種面向都很強的人做朋友。

「下雨了,真抱歉!」

如果在街上完全不認識的人向你借手機,你會怎麼做?大部分的人至少在一開始時會有點不情願,畢竟這年頭手機很貴,而且通常儲存著大量個人資訊。我們大概不會隨便就借人手機,得信任對方才行。
因此,我們和哈佛大學的布魯克斯用借手機的情境做了一項實驗。我們想了解信任是怎麼一回事,請研究助理在下雨天時,在火車站向路人借手機,我們在不同地點提出要求,不會讓民眾看到有人到處借手機。研究助理用兩種方式向路人借手機,一種是直接開口問:「可以借你的手機嗎? 我得打一通重要的電話。」如果是這種問法,僅9%的人願意遞手機給我們的研究助理。
在另一種情境,研究助理則會問:「下雨了,真抱歉!可以借你的手機嗎?我得打一通重要的電話。」表面上看來,這句開場白有點荒謬,為了自己無法控制的事(例如下雨)而道歉有點莫名其妙。然而,這種「不必要的道歉」卻能表達出關懷與溫暖,帶來信任感。

<文摘要來源>

朋友與敵人──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當更好的盟友與對手

《朋友與敵人──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當更好的盟友與對手》
博客來:http://bit.ly/2ooTQKL
誠品:http://bit.ly/2oXrFG0
金石堂:http://bit.ly/2uYXaC5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phQX2p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pDOuLq
ePub電子書(readmoo):http://bit.ly/2uYvDAM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