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的投資法:電視小心看,報紙反著看
一法明,萬法通,當能掌握真正正確的投資觀念後,就不會苦於追逐數字,投資才會是一種正向的活動。
在以往那個電視、報紙、廣播鋪天蓋地的年代,再加上電話的普及,資訊已經多到無法消化。如今,網路和手機的發明,更造就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是,「資訊不對稱」的不公平現象卻依然存在,每一個人收到的資訊的「品質」還是不一樣。歐洲神祕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 家族,就是靠獨家且正確的資訊,建立起富可敵國的金融霸業。老羅斯柴爾德利用綿密的情報網路,在英國本島還不知道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的消息之前,大肆收購崩盤的英國公債,而成為日後歐洲最富有的家族,甚至讓英格蘭銀行交出了貨幣發行權。其實,英國公債的崩盤,也是他事先大舉放空,製造拿破崙將獲勝的假象所造成的。
從這個故事,你就知道「獨家」資訊可以讓你致富,「不正確」又「人盡皆知」的資訊可能讓你傾家蕩產。前者是「情報」(intelligence),後者只是「資訊」(information)。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中間的I,可是intelligence 喔。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直接帶你進套房。投資理財要保持理智態度才正確。 |
一般投資人都是從電視、報紙、網路得到投資的訊息,你捫心自問,大家獲得的資訊是不是都一樣?既然一樣,為什麼你就認為自己一定會賺錢,別人就一定會賠錢?這些媒體存心騙你嗎?應該不至於如此,但是大家都有的資訊,就不叫「有用」的資訊了。
再者,你取得這些資訊花了什麼錢嗎?頂多每天一兩份報紙,每個月一兩本雜誌,再加上有線電視的月租費,一個月最多一兩千塊吧?這麼便宜,怎麼會有好東西?有一句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家羅斯柴爾德建立的情報網路可是砸下重本的。
在這種大家都有的資訊中,唯一可以賺錢的機會,就是你知道它是一個錯誤的資訊,這就成了你的「獨家」資訊,跟別人不一樣了。我舉一個親身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民國92 年有一天,《工商時報》頭版有一個聳動的標題:「台灣慧智股票即將灰飛煙滅」。9 點開盤,台灣慧智股價果然跌停開出。我仔細看了一下新聞內容,原來是台灣慧智準備要把整個公司賣給海外的致達科技,收購價14.5元。奇怪?開盤跌停價12 元,不是比收購價低嗎?如果買進,屆時依約賣給致達科技,不是一股現賺2.5 元?那麼,為什麼會跌停呢?只是因為標題太嚇人嗎?我決定大膽買進,不賺白不賺。果然,市場上慢慢有些聰明人搞懂了,開始陸續有買盤,9 點半,跌停打開,直衝漲停。這就是你知道資訊錯誤所帶來的意外之財。
這是台灣第一件公開收購案,大家經此教訓,往後的公開收購案就不會再發生開盤跌停的烏龍了。這個案例,我和大家取得一樣公開的資訊,差別只在於我知道它的標題用錯了,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
既然便宜沒好貨,你就想去付費參加投顧老師的會員!
這樣,你就有了跟別人不同的資訊了。但是,奇怪?你看那個老師在電視上報的明牌好準,為什麼一參加就不準了?
因為他一次告訴你好多支,你沒那麼多錢,只好選其中一兩支,偏偏他都只對了一支,就是他在電視上吹噓的那一支。如果他的收費是你賺多少,他抽多少,甚至賠的時候,也是你賠多少,他還照比例賠還給你,那保證準。有這種老師嗎?一定沒有。他收了會費之後,就隨人顧性命了。
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又「付費」的資訊,也不能保證讓你賺錢,怎麼辦?眼不見為淨吧!但我的意思是,個股的資訊就別看了,不要再妄想能找到逆勢股、狂飆股,這是有內線消息的人的專利。你要看的資訊是,有關國內外總體經濟走勢的分析,以及可以導正你理財觀念的文章,前者讓你順勢而為,後者讓你穩健獲利。
身處這個資訊無所不在的時代,如何善用它,而不被它誤導,對每一個投資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我就從電視、報紙、雜誌和理財書籍的諸多面向,來為各位讀者深入探討。
電視小心看,報紙反著看
在所有媒體中,電視、網路和廣播,應該是最即時的。有線電視的新聞台,一天24 小時播放,任何重大新聞發生,大概都不會有時差。上班族沒辦法看即時新聞,就只能上網了,但幾乎也能同步掌握重大新聞的進展。廣播的影響力在網路崛起後,已經今非昔比,我在此就不做探討了。
電視因為太即時,所以它的「新聞快報」經常讓投資人腎上腺素飆高,瞬間失去理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07年底,馬英九特別費案在盤中宣布無罪時。當場,台股急拉,一度大漲146 點,電視上立刻出現證券商營業廳裡歡聲雷動的畫面。不過,只有5 分鐘熱度,突然湧現一股強大的殺盤力道,不到半小時,居然由紅翻黑,電視畫面又是一片驚呼連連。
馬英九無罪,意謂他可以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大位,民眾當時普遍認為未來經濟將一片看好,大盤才會有這種激情演出。然而,這種瞬間狂熱,正是低檔押寶者最好的出場時機,他們當然要趁勢大賣,果然也都能賣在最高點。
由這個例子導出的結論是,盤中突發利多不要喪失理智,千萬不要躁進,如果手中有股票,反而應該先落袋為安。
那麼,如果是突發利空呢?要視狀況而定。日本311 大海嘯,對經濟一定造成嚴重衝擊,這時手腳一定要快,先跑再說。如果是個別公司的利空,就算你沒有持股,也不要隨便放空。多年前,盤中插播華航飛機失事的快報,後來證實是烏龍一場。當時你如果放空,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電視台才不會為此負擔你的虧損。
因此,千萬不要對電視新聞快報反應太過快速和激烈。
電視為了求快,有時候會省略求證的過程,但是報紙隔日才出,求證絕對是必要的。當然,報紙對八卦新聞和財經新聞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前者可以捕風捉影,就算受害,也只有當事人,但是後者必須詳加求證,否則讀者做了錯誤判斷,可是受害者眾。
我們常說:「股價會說話。」當一支股票一路狂飆,報社記者才會對該公司有採訪的興趣。採訪之後,終於知道原因所在,結果登在報上之後,就成了「利多出盡」。早先已經知道內部消息而進場的人,此時正好通通賣給那些後知後覺,看報紙買股票的投資人。
反過來說,當一支股票一路狂跌,終於在報紙上真相大白時,通常都是「利空出盡」,放空的人趁機回補,空手的人開始進場,這就是另一句話的明證:「利空都是拿來淬鍊底部的。」沒有報紙的利空,哪來底部?
很多人會懷疑,記者是不是都先知道消息,默默買進之後,才把消息見報,讓讀者來替他拉抬股價?我不排斥有這種情況存在,但應該是少數。但是,無論如何,見報的消息一定是「最後一手」,而且又是「大家都知道」,你這時才進場,常常就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觀察股價」比「看報紙」更重要。報紙是拿來驗證你的選股是否正確,不是讓你做為選股的依據。
我不否認,電視和報紙是投資人取得資訊最快速的管道,但是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兩個強勢媒體,你才能蒙其利,避其害。
<文摘要來源>
《理財不必學,就能輕鬆賺》博客來:http://bit.ly/2uPsvY2
誠品:http://bit.ly/2tY8UG6
金石堂:http://bit.ly/2tZ8I9L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tTrGdA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hiBhc5
ePub電子書(Kobo):http://bit.ly/2w0nsSO
ePub電子書(readmoo):http://bit.ly/2vn1R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