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想要」與「必要」,別再為存不了錢找藉口!
只要3個步驟,依序整理「物品」、「生活」和「金錢」,就能徹底改變無法存錢的人生!
話說回來,有人可以在沒有刻意節省100日圓或200日圓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存到錢」嗎?答案是「可能有這樣的人,但極為少數」。
也許各位會認為:「那是因為收入高,比較容易存到錢吧?」
事實並非如此。確實有人收入較高,自然會有剩餘,但大多數人都是有多少花多少。因此,收入高的人反而多半存不了錢。
不少人的收入並不豐厚,反而可以存到錢。有人年收入僅300萬日圓,一年卻能存下100萬日圓。
「這些人應該很有理財觀念吧?」
有人會這麼想,但是只說對了一半。
另外一半是「為自己的生活定下最低限度的必要基準,且能確實遵守的人」。進一步說,便是擁有明確「自我價值觀」的人。
這樣的人輕輕鬆鬆就能存到錢。因為他們自然而然會劃分「這是必要的,還是自己想要的?」
想存錢,就必須從整理生活開始。唯有思考的順序對了,才能把錢留在身邊! |
「既然有錢,也買得起,那就買吧。」他們不會這麼做,而是確實遵守自己的基準:「雖然買得起,但是我不需要。」
換句話說,重點在於有沒有能夠約束自己的生活框架或一定的規範。其中的差異猶如光明與黑暗,有的人因此一年能存到將近一百萬日圓,有的人則是苦哈哈。
前者是充分體認到「物質是金錢的另一種形式」。他們能夠切身體會,只要一買東西,錢就會減少。
換句話說,現在各位眼前所見的一切,全是金錢的另一種形式。其中一定有光是擁有,就得花錢的物品。
你究竟是只把物品當成物品?或是認為物品也是金錢?觀念上的差異將影響自己是否存得到錢。
若是能體認到「物品也是金錢」,想法就會隨之改變。首先,屋子裡絕對不會亂七八糟、堆得像是垃圾屋。
因為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並且愛物惜物,不會想要無謂之物。
屋子裡亂七八糟、堆成垃圾屋的人,無法分辨物品的差異。對他們來說,物品沒有任何區別,並且認為丟棄就是浪費的行為。
這樣的人看似重視所有的東西,實際上對任何東西都不珍惜。
舉垃圾屋的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不過,應該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覺間將東西愈積愈多。明明很省卻存不了錢的人,是不是覺得這種情形跟自己很像呢?
生活因此變得雜亂無章,金錢問題也跟著浮現。
當務之急,便是深入瞭解這項問題。
能管好物質,就能管理金錢
儘管現實生活中知道自己已經擁有太多東西,卻忍不住做出自相矛盾的行為。當事者想必為此煩惱不已吧。A先生的情況也是如此,然而,無法整頓物品的人,同樣管理不好金錢。我要再次強調,物質是金錢的另一種形式。
能不能妥善珍惜物質與金錢的關鍵,在於本身是否有一套符合自己所需的規範或基準。
一旦具備自我掌控的能力,最後便能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不可以逃避物質與金錢方面的問題,因為金錢與物質在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重點是如何面對它們。
想知道如何快速存錢的人,請務必注意。
這個方法看似迂迴,不過,存錢時並不是從金錢下手,而是從整理物品開始。
也就是將分辨「必要」與「想要」的能力,轉變為存錢的能力。
話說回來,找我諮詢的客戶中,也有人說自己非常擅長管理物品與分辨它們的必要性,認為自己心中早有一套基準。這樣的人只要掌握管理家庭財務的訣竅,就能迅速存到一筆錢。
像這類具有理財天分的人雖然不多,不過,一般人應該也能明白金錢與物質的管理方式有共通之處。
事實上,美國有一個專門矯正浪費習性的機構,讓一群亂花錢的人聚在一起過團體生活。
機構採用的方法並不是隨口命令他們:「不准買東西!」、「要忍耐,不可以亂花錢!」
重點是「讓他們過著規律的生活」。換句話說,他們也可以用錢(正確來說,是要他們不必太在意金錢)。
更令人驚訝的是,機構並沒有立下基本的規範。
只不過要求他們「弄清楚自己花多少錢買了什麼」。
比起如何用錢,機構更希望他們報告幾點起床、幾點出門、幾點回家、幾點
就寢。
機構僅教他們在日記上寫下一天的心情,即便是隻字片語也好。
僅僅如此,效果卻十分驚人。參加者逐漸改掉了浪費的習性,離開機構後,再次回到浪費生活的人(舊習復發的人)也相當少。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家機構並沒有採用嚴格的訓練,每個人卻能自然而然將焦點轉移至物品上。
據說他們也試著在日記上抒發自己的心情。
「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會想要這個?」
「我買了它,為什麼都沒用過?」
各位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呢?
<文摘要來源>
《改變整理的順序,就能存到錢:只要3步驟,90天存款從負到正的存錢術》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ruBEBL
博客來:http://bit.ly/2rPVYAy
誠品:http://bit.ly/2wNdGTU
金石堂:http://bit.ly/2vUBdFi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2vKEn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