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從不要求經理人做預測 就因為怕這個!
一家公司會出現鉅額虧損,負責人、董監事相關人員都難辭其咎,雖然法律可透過訴訟嘗試保護投資人權益,但也只能亡羊補牢;股神巴菲特認為,解決公司治理問題,釜底抽薪、最好的辦法就是慎選執行長。
轟動全國的樂陞案日前傳出投保中心對包括陳文茜、尹啟銘、李永萍等獨立董事、董監事、會計師等10位因疏失導致樂陞公司虧損超過35億,而提出聲請假扣資產。其中,李永萍因被查出有脫產嫌疑,遭高等法院裁准假扣押資產而再度成為媒體焦點話題。一家公司會出現這樣的鉅額虧損,負責人、董監事相關人員都難辭其咎,股神巴菲特認為,法律訴訟、辭退執行長這些都是無濟於事,解決公司治理問題釜底抽薪、最好的辦法就是慎選執行長。
巴菲特認為,企業經理人應當是股東資本的管理人與守護者。最好的經理人在做商業決定時,像事業主那樣思考,將股東的利益放在心上。但即使是一流的經理人,其利益有時仍難免與股東衝突。如何減輕這種衝突、培養經理人的管理能力與精神,一直是巴菲特漫長職業生涯中致力的目標。巴菲特認為,要做好公司治理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經理人必須對股東開誠布公
對於這一點,巴菲特本人可說是徹底貫徹此原則,對波克夏股東實話實說(至少是根據他看到的事實坦誠相告),這可以從波克夏每年的年報可以看出。波克夏的年報是以不浮誇出名,年報總是用常人能理解的文字和數據編制年報,而且讓所有人同一時間獲得同樣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和波克夏都避免做預測,因為他認為這種管理惡習往往導致經理人做假帳。
對巴菲特來說,這是一種DNA式的自我要求;但放眼企業界的做法,他卻哀嘆表示過,「企業界這麼做的人是少數。」巴菲特十分強調,這種揭露資訊的方式正是他以股東為本的態度表現。
2.執行長之遴選應特別小心謹慎
巴菲特認為將某種理論上的指揮系統套用在特定的商業處境上,往往不會有什麼好處。真正重要的是挑選能幹、誠實和勤奮的員工。擁有一流的經營團隊,比設計組織層級制度,釐清誰在何時該向誰報告些什麼更重要。巴菲特認為執行長之遴選應特別小心謹慎,因為執行長與公司的其他員工並不一樣。
首先,企業缺乏衡量執行長表現的標準,又或者這些標準容易操縱,執行長的表現因此比絕大多數員工難評估。第二,一般員工上頭都有必須接受績效考核的上司(上司因此有管好下屬的壓力),但執行長上頭沒有這樣的上司。
第三,董事會也無法以高於執行長的地位去評估後者的表現,因為雙方的關係往往過於友好。
公司治理的重大改革,往往著眼於調和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又或者加強董事會對執行長的監督。
企管界鼓吹種種措施,包括以股票選擇權獎勵管理階層,以及加強董事會的運作。董事長與執行長由不同的人擔任,同時分清兩者的職責;委任常設的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據稱也是大有希望的改革措施。最常見的提議,可能是委任相當比重的獨立董事進董事會。但是,這些創新措施沒有一項能解決公司的治理問題,部分措施更是雪上加霜。
巴菲特指出,最好的辦法,是慎選執行長,確保在任者即使在組織監督力量薄弱的情況下,也會有出色的表現。
在上市公司中,執行長未能善盡管理職責時,大型的法人股東必須行使權力,予以解職。傑出的執行長並不需要股東提供太多指導,但如果董事會同樣傑出,也能助執行長一臂之力。
因此,企業挑選董事時,應以商業頭腦、對公司業務有多大興趣,以及是否傾向以股東利益為本作為準則。巴菲特認為美國企業界董事會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公司往往根據其他準則挑選董事,例如提升董事會成員的多樣性、使董事陣容更顯赫,又或者大家很熟悉的理由—增加獨立董事。
現實中的公司治理改革多數粗枝大葉,並未考慮巴菲特注意到的各種董事會狀態的顯著差異。例如控股股東若同時掌控經營團隊,董事的力量是最弱的。在此情況下,董事與管理層意見分歧時,董事可做的不多,只能表示反對,情況嚴重時則辭職。另一極端情況是控股股東不參與管理,此時董事的力量最強大。與管理層意見分歧時,董事可直接向控股股東反映情況。但是,最常見的情況是公司並無控股股東。
巴菲特表示,管理問題在這種狀態下最嚴重。董事能適度約束管理層當然最好,但董事會與管理層的友好關係往往導致監督失靈。巴菲特認為,在此情況下,為提升董事會的效能,董事會規模應以小為美,而董事應以外部人士為主。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最強力的武器,仍是其辭職威脅。
上述三類情況有一個共同點:糟糕透頂的經理人遠比平庸的經理人容易對付或免職。美國企業傳統治理結構的一大問題,是執行長的表現從來不是由執行長不列席的定期會議負責評估。定期召開這種會議以檢視執行長的表現,將能顯著改善公司治理。
在美國企業界,波克夏旗下公司的執行長享有獨特的優勢。母公司對他們的指示很簡單,那就是根據以下三項假設經營事業:(1)自己是公司唯一的股東;(2)公司是自己唯一的資產;以及(3)未來50年都不能出售公司,或與其他公司合併。
如此一來,波克夏旗下事業的執行長在經營管理上即可從長計議,而這對股票上市公司的執行長是非常陌生的事,因為他們短視的股東念茲在茲的是公司能否達成最新季度的財測。短期績效當然重要,但波克夏的做法可避免管理層迫於短期業績壓力,犧牲了公司的長期競爭力。(以上摘文取自時報文化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全新增修版)》一書)
#購書快易門
時報悅讀網:http://pics.ee/180r0
博客來:http://pics.ee/180r2
誠品:http://pics.ee/180r4
金石堂:http://pics.ee/180r6
讀冊:http://pics.ee/180r8
時報攜讀網:http://pics.ee/180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