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的時代裡,看見改變命運的光



6歲的小女孩瑪莉蘿兒‧勒布朗個子高高的,一臉雀斑,住在巴黎,先天性白內障,導致雙眼全盲。

那些她曾經熟悉的地方──她跟爸爸的四房公寓,街尾那個綠樹成蔭的廣場──如今都成了危機重重的迷宮。
時報出版-呼喚奇蹟的光-安東尼杜爾-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圖片取自ぱくたそ)
抽屜始終出現在不該出現之處。抽水馬桶是個無底洞。水杯不是太近,就是太遠;她的手指太粗,始終太粗。
什麼叫做失明?那邊應該有個牆壁,她雙手一摸,卻什麼都沒有。那邊應該什麼都沒有,她往前一跨,小腿卻被桌腳撞出一道印子。車輛在街上咆哮怒吼;樹葉在空中喃喃低語;血液在耳中颯颯作響。
床鋪是她唯一的庇護,她拉高被毯,蓋到下巴,她爸爸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一邊抽菸,一邊削製他那些袖珍的模型,小小的鐵鎚敲敲打打,小小的砂紙銼銼磨磨,節奏規律,令人心安。
12月一個寒冷的星期二,瑪莉蘿兒失去視力已經1年多,她爸爸帶她沿著居維葉街,走到植物園的邊緣。
「小寶貝,我們每天早上都走這一條路。穿過這片西洋杉,前方就是生物進化館。」
「我知道,爸爸。」
他把她抱起來,在空中轉了3圈。「好,」他說,「現在妳帶我們回家。」
她張口結舌。
「我要妳想想那座模型,瑪莉。」
「我怎麼可能辦得到!」
「我在妳後面,離妳只有一步。我保證不會出事。妳有妳的手杖。妳知道妳在哪裡。」
「我不知道!」
「妳知道。」
她又急又慌,甚至不確定植物園在前方還是後方。
「鎮定下來,瑪莉,一步1公分,慢慢來。」
「太遠了,爸爸,這裡離家裡起碼六條街。」
世界天旋地轉。烏鴉高聲吶喊,煞車嘶嘶作響,某人在她左手邊拿著說不定是鐵鎚的東西重重敲打某種金屬。她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直到手杖的杖尖懸置在空蕩的前方。那是人行道的邊緣嗎?
那是小池塘、樓梯、還是懸崖?她直角轉彎,往前走3步,這會兒她的手杖打到一面牆的牆基。
「爸爸?」
「我在這裡。」
6步、7步、8步。噪音轟隆轟隆──一個殺蟲的工人剛剛走出戶外,手中的唧筒震天響──猛然朝著他們來襲。
再走12步,一副繫在店門把手的鈴鐺叮叮作響,2名女子走了出來,匆匆擠過她身邊,嚇了她一跳。
瑪莉蘿兒丟下她的手杖,哭了起來。
她爸爸抱起她,把她摟在自己瘦長的胸前。
「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她輕聲說。
「妳辦得到,瑪莉。」
她辦不到。
一個又一個星期二接連而過,她始終辦不到。她帶著爸爸繞遠路走了6條街,結果卻離家更遠,令她又憤怒、又氣餒。
但是8歲的那年冬天,瑪莉蘿兒訝異地發現自己摸出了頭緒。
她輕撫廚房裡的模型,記數迷你長椅、樹木、街燈和門口。每天浮現出新的細節──模型裡每一個排水渠口、公園長椅和消防栓,現實生活之中全都有個一模一樣的化身。
瑪莉蘿兒帶著她爸爸走回家,每次離家愈來愈近,而且再也沒有出錯。4條街、2條街、一條街。
3月一個飄雪的星期二,他把她帶到另一個新地點,父女兩人站在塞納河畔,他抱起她轉了3圈,對她說:「帶我們回家。」自從他們進行這個訓練以來,她頭一次意識到自己心中沒有悄悄浮現恐懼。
她反而蹲坐在路旁。
周圍盡是從空中飄落的雪花,微微帶點金屬味。鎮定下來,靜靜聆聽。
車輛噗噗沿街行駛,融雪隆隆流過溝渠;她可以聽到雪花急急落下,拍打樹梢。
她可以聞到半公里外植物園裡的柏樹。此處地鐵轟隆轟隆,急急行駛於人行道底下──啊,聖伯納堤岸站。
此處天空雲朵散盡,她聽到樹枝劈啪作響──啊,古生物學館後面的狹長花園。這裡呢?她意識到這裡肯定是堤岸和居維葉街的角落。
6條街,40棟房屋,廣場上10株小小的樹木,這條街跟這條街交會,那條街跟那條街交會。一步1公分,慢慢來。
她爸爸搖搖口袋裡的鑰匙。前方隱隱矗立著一棟棟高大宏偉的樓房,花園林立於樓房之間,聲響此起彼落。
她說:「我們朝左邊走。」
他們邁步走過居維葉街。3隻鴨子迎面飛來,拍動翅膀,動作劃一,朝向塞納河飛去。
鳥兒們匆匆從她頭頂上飛過之際,她想像自己感覺得到陽光停駐在鳥翼上,照亮每一根羽毛。
吉福羅伊聖伊萊爾街左轉,道本通街右轉,3個排水渠口、4個排水渠口、5個排水渠口。慢慢朝左邊走,前方就是植物園的鐵欄杆,細長的鍛鐵圓桿狀似1個大鳥籠的籠條。
麵包店,肉店,熟食店,這會兒全都在她的對面。
「爸爸,現在過街安全嗎?」
「沒問題。」
右轉。直走。這會兒他們走到他們家那條街,她非常確定。在她身後一步之處,她爸爸頭一歪,朝著空中露出燦爛的笑容。
瑪莉蘿兒知道他笑了,即使他站在她身後,即使他什麼都沒說,即使她眼睛看不見──白雪沾濕了她爸爸濃密的頭髮,他的髮絲四處亂翹,圍巾隨隨便便披在肩上,雪花依然飄落,而他的臉上閃爍著愉悅的笑容。
他們走向族長街,走到一半就抵達家門,瑪莉蘿兒摸到那株比她四樓窗口還高的栗樹,輕撫樹幹和樹皮。
熟悉的老朋友。
不到半秒鐘,她爸爸的兩隻手就伸到她的腋窩下,一把將她抱到空中,瑪莉蘿兒微微一笑,他的笑聲是如此真誠、如此具有感染性,終其一生,她都將設法謹記在心。雪花輕輕飄過上方的樹梢,父女兩人在家門前的人行道轉了一圈又一圈,同聲歡笑。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呼喚奇蹟的光-安東尼杜爾-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呼喚奇蹟的光》

安東尼‧杜爾 Anthony Doerr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安東尼‧杜爾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The Shell Collector》和《Memory Wall》、長篇小說《About Grace》、以及回憶錄《Four Seasons in Rome》。
除了「普立茲文學獎」之外,他亦榮獲美國以及歐洲各國多項文學殊榮,其中包括四度獲頒「歐亨利小說獎」(O. Henry Prize)、三度獲頒「手推車獎」 (Pushcart Prize)、「羅馬獎」(Rome Prize)、「紐約公共圖書館幼獅文學獎」(New York Public Library’s 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國家雜誌小說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Fiction)、「古根漢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短篇小說獎」(Story Prize)。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