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數據,小數據才真正影響我們的生活!



從每天一睜開眼睛,數據,就環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你也許聽過最近很夯的「大數據」,其實,小數據才是真正影響我們的數據喔!
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得知目前全世界都採用大數據來解決大問題,像是荷蘭利用大數據進行水資源管理;國際快遞公司收集車隊的數據資料,研究如何節省油料開銷及保養費用等。
時報出版-一次看懂小數據──MIT經濟學家帶你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聰明做決定-作者約翰•強森
(圖片取自Pixabay)

不過,對一般人而言,「大數據」的資料量太過龐大,如果沒有精密的軟體和強大的運算能力將無法處理。
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資訊產業中心「資訊知多少」計畫的調查,若以1位元組可容納一個英文字母或數字來看,一個美國人每天平均要用到 34十億位元組(GB)的數據!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引用的資料,假設你用紙張印出了34GB的數據,光是這些紙張,就可以裝滿幾十輛小貨卡!
這還只是你在家中主動取得的數據量,比方說電視、廣播、電腦和電話,還不包括原本就存在我們身邊、或是在職場上得到的資訊,後者的數量很輕易就能超出這個數字2、3倍。
花1分鐘來想想你可能會接觸到的所有「日常小數據」。就先從你展開一天的前1、2個小時好了:
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日常小數據」有哪些嗎?
從鬧鐘響起,你睜開眼開啟了嶄新的一天!
✽你睜開眼睛,看到第一個數據—鬧鐘閃動的數字。
估計數據使用量:9位元組
✽還沒下床,拿起手機,快速檢視了未讀的mail、簡訊、推播提醒。
估計數據使用量:2.1百萬位元組(MB)
✽走進浴室,站上體重計,開始後悔昨晚吃過的消夜。
估計數據使用量:3位元組
✽牙刷能為你提供數據嗎?當然可以。如果你是使用電動牙刷,每30秒會以震動方式提醒你要換個位置刷,這樣的震動就是另一種型態的數據。
估計數據使用量:60位元組
✽ 叮!手機上的行事曆提醒你今天要和客戶開會。
估計數據使用量:43位元組
✽你有吃綜合維他命嗎?仔細閱讀瓶身標籤,了解當中包含的所有數據。藥品標籤上滿滿的都是重要數據。
估計數據使用量:2百萬位元組(MB)
✽女兒要你在她的數學考卷上簽名。女兒的分數代表什麼意義,和她的能力相符,還是只代表她有去上課或其他指標?
估計數據使用量:46千位元組(KB)
✽早上你如何得知新聞消息?奧勒岡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與閱讀網路新聞相比,閱讀紙本報紙可以記得更多內容。
當你掃過標題時,你看到:〈民調顯示,76%的美國人不認同國會〉〈紅襪隊名列第一,連贏15場,取得7勝領先〉〈最新研究顯示,每天一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估計數據使用量:3.1百萬位元組(MB)
✽你在想,如果調降利率,房貸再融資的成本(時間和金錢成本)有多高。你開啟手機一套應用程式,寫下備忘錄(它會自動和你的電腦同步),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你的配偶。
估計數據使用量:2.2百萬位元組(MB)
✽出門上班了,你跳進車子,迎接你的是充滿數據的儀表板。油表燈亮了嗎?引擎溫度多高?胎壓狀況如何?
有些數據是藉由警示燈提醒,有的是透過類比傳遞,有的則是顯示在數位螢幕上。
估計數據使用量:63位元組
✽油箱還有 1/4桶油,這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油表顯示已經沒油了,你還是能繼續開車?
估計數據使用量:26位元組
✽經過加油站,這家加油站標出的價格比對面那家每加侖便宜了 4美分,但是只收現金。每加侖 4美分的差價會影響你的選擇嗎?
估計數據使用量:2百萬位元組(MB)
✽你是搭大眾交通上班,還是開車上班?如果你住在華府,你可能會走 I-495快速道路,這條路的收費方式是「動態」的。
換句話說,系統會蒐集相關數據,調整價格。但過路費的調整是真的遵循供需法則嗎?或者,相關機構只是利用隱藏的數據,藉此提高收費?
估計數據使用量:44百萬位元組(MB)
✽你停在星巴克買咖啡。你要買 16盎司的大杯,還是 20盎司的特大杯?你考量著多出來的價格(和多出來的熱量)。你點餐,然後讀每1小包代糖上的標籤,上頭涵蓋了各種營養成分的相關資訊。
估計數據使用量:10.1千位元組(KB)
終於到辦公室了,你開始上工。從你緊追新聞,到查看電子郵件、確認工作表、磋商合約、檢視銷售預測、打電話與參加會議,全都是數據,數據一整天如影隨形。
時報出版-一次看懂小數據──MIT經濟學家帶你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聰明做決定-作者約翰•強森
(圖片取自Pixabay)
但是,以上這長串清單都還沒搔到皮毛,還不足以解釋數據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因為,除了這些數據之外,你還沒決定要去哪裡加油,以及該如何處理小孩的數學成績。日常小數據會影響到你的快樂程度、你賺的錢,甚至是你的壽命。舉例來說:
你應該在哪裡買房子或租房子?你應該重視學校排名、通勤時間、犯罪數字、潛在的轉手價值,還是其他數據?
 如果你得到一份很棒的工作邀約,你會怎麼做決定?你要用哪些數據來判斷合理薪資和福利?當你把數據拿給未來的新主管看時,他又將如何看待?
你如何決定要和誰約會、甚至結婚?你會不會使用網路約會服務(這類服務替你過濾及解讀數據,好讓你找到符合條件的配對對象)?哪些數據對你而言最重要?對方的身高?大學?還是賺多少錢?
如果醫生說你的血糖或膽固醇過高,那會怎麼樣?這些數值有沒有一定的門檻,一旦超過就代表有危險?數值升高是因為基因、飲食,還是某些因素的綜合影響?
醫生或許會要求你每天測血糖並記錄飲食內容,你必須提供更多數據,醫生才能替你做分析。

我們可以利用數據做什麼?

《時代》雜誌指出,「我們擁有豐富的數據,但數據創造的報酬正快速下降。因為超過某個水準之後,獲得越多的資訊,就越難從中得出意義。」
聽起來,你是不是也覺得心有戚戚焉嗎呢?
而前面看到的小數據—「日常生活中位元或位元組很小的數據」通常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影響你的健康、錢包、工作、人際關係和其他,而且是每天。
從食品標籤到天氣預報,從你的銀行帳戶到你的醫生的辦公室,日常小數據圍繞在你周圍。
可惜的是,人們並不完全相信這些數據,就算這些資料就攤在他們眼前。「事實不一定能讓我們改變心意。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波士頓環球報》引用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接收到錯誤資訊的人,反而容易深信不疑,甚至在面對事實時,更加堅持自己的錯誤想法。
但是,再多的傳聞也不會變成事實。舉例來說,即便所有鄰居都說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也不代表這就是真的。傳聞或許很容易讓人記住,或許很有說服力,但重要的是,事實是什麼。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一次看懂小數據──MIT經濟學家帶你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聰明做決定-作者約翰•強森
《一次看懂小數據──MIT經濟學家帶你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聰明做決定》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