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愛喝酒,是浮誇?還是真海量?



我們常以「海量」或「千杯不醉」,來形容一個人的好酒量。

酒要喝多少,才能稱得上海量呢?其實,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各有著不同的標準!在宋朝的文獻裡,記載了幾位古人,因為酒量好,而有著「石五斗」等的稱號。
究竟是浮誇還是真有其事?讓我們透過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中的篇章,來見識一下宋朝人的好酒量。
時報出版-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有個愛好—喝酒。他曾對人說:「朕每日宴會,承歡致醉,經宿未嘗不自悔也。」
意思是每天都想喝一回,每次都會喝到大醉,第二天早上起來總是發下毒誓,再也不喝酒了,可是到了晚上酒癮一上來,還是忍不住要喝到大醉。
趙匡胤和我一樣,每天早上我都對自己說:「老李,你要滴酒不沾!」結果晚上接到飯局電話,心癢難耐,兩條腿不聽使喚。飯局上看見酒,心說這回少喝,結果一喝就爽,一爽就多喝,把酒杯端起來,把理性摔到地上,敞開喝。散局回家,胃裡翻江倒海,第二天早上再次發毒誓滴酒不沾,到了晚上又赴局狂飲。我多次嘗試過戒酒,最長的一次戒了一個星期,酒友們誇我有毅力,值得大家學習,為了表達對我的敬意,紛紛過來敬酒,於是又喝到大醉。
不貪杯的朋友可能無法理解,這叫酒癮。
人類有5種行為容易上癮:抽菸、喝酒、嗑藥、賺錢、當官。人一旦染上酒癮,就和染上毒癮和官癮一樣厲害,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戒掉的。
宋朝有酒癮的傢伙多如牛毛,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後來的皇帝也都愛喝,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都是一天不喝酒就渾身不舒服。我想這和遺傳基因有關,他們趙家的基因序列裡藏著酒精依賴的因子。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更愛喝酒,特別是武松,可以不吃飯,不能不喝酒,他還有句名言:「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可能他的神經系統與眾不同,越用酒精刺激就越亢奮。
武松沒有吹牛。他上景陽岡之前,先在酒店裡喝了15碗,所以才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後來幫著「金眼彪」施恩打蔣門神,又講究「無三不過望」。「望」指的是酒店外面掛的招牌,每看見一家酒店的招牌就得喝3碗,不然他不走。結果總共喝了大約30碗,才6、7分醉,跟蔣門神比武,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一腳就把蔣門神踢倒了。
我見過北宋定窯燒造的酒碗,不算大,一碗能裝200毫升,不到半斤,比現在小飯館裡盛啤酒的那種一次性塑膠杯稍微大一點點。假如武松在景陽岡下喝酒時用的就是這種酒碗,15碗等於6斤酒,打蔣門神時喝了30碗左右,大約12斤酒。
身為21世紀的酒鬼,我的酒量在中原地區堪稱中等,50度的白酒,我一頓能喝半斤,如果心情好,大約能喝8兩,再多喝就爛醉了。我見過一個特別能喝的,綽號「三炮」,意思是高度白酒能喝3斤,不過這種酒量在今天絕對是出類拔萃、鳳毛麟角。武松一頓能喝12斤酒,還不算十分醉,水滸傳》對他的海量是不是過於吹牛了?
我認為並不吹牛。

第一,宋朝沒有蒸餾酒,只有釀造酒。把米飯蒸熟放涼,拌上酒麴讓它發酵,發酵到一定程度,米飯都變成了酒糟,用酒篩過濾掉,放進罈子裡密封起來,少則3個月,多則10年,打開罈子,酒就成了。這樣釀造出來的酒,最高度數不超過十五度,一般度數在十度以下,比現在白酒的度數低得多,多喝一些是可能的。
說到酒的度數,宋朝人還有一首歌謠:「浙右華亭,物價廉平,一道會,買個三升,教君霎時飲,霎時醉,霎時醒。聽得淵明,說與劉伶,這一瓶藥迭三升。君還不信,把秤來稱,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浙右華亭指的是上海。上海那邊酒價便宜,一貫紙幣能打3升酒,一個人很快就能喝完這3升酒,喝完酒很快就會醉,醉了以後很快又會醒。宋朝3升酒剛好是3斤,不過宋朝1斤將近600克。一個普通人很快就能喝完3升酒,但喝醉了很快會醒來,說明當時的酒很薄,和啤酒差不多。
第二,宋朝文獻裡記載一些大酒量的酒鬼,一部分人的酒量和武松不相上下,一部分人比武松還能喝。與那些人相比,武松的酒量並不算特別出奇。
蘇東坡有個學生叫張耒,字明道,在河南做過官,據他自己說:「平生飲徒大抵止能飲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無咎與餘酒量正敵,每相遇,兩人對飲,轍盡1斗,才微醺耳。」
晁無咎又叫晁補之,也是蘇東坡的學生。張耒的意思是說當時愛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5升,喝1斗的人很罕見,他和晁補之2個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見面喝酒,兩人加起來能喝完1斗,還不至於爛醉。
宋朝1斗約6000毫升,至少能裝10公斤酒,張耒和晁補之共同喝完1斗,說明每人至少能喝5公斤,也就是將近10斤。前面說過,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大約喝了12斤酒,並不比蘇東坡這2個學生的酒量大多少。
宋真宗的大臣石延年,字曼卿,史書上說他「喜劇飲」,喜歡不要命地喝酒。他曾經在東京汴梁王氏酒樓喝酒,「終日不交一言……飲啖自若,至夕無酒色」。從早上喝到晚上,當中不說一句話,光埋頭喝酒,最後還沒有喝醉。
北宋的大學問家沈括很熟悉石延年的生活細節,他在《夢溪筆談》裡濃墨重彩描述了石延年與眾不同的喝酒習慣:有時候專門爬到樹上喝酒,有時候專門戴著腳鐐喝酒,有時候在屋裡大梁上吊一個繩套,喝酒的時候把自己腦袋伸到繩套裡去,喝完酒再把腦袋縮回去。
石延年喝酒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怪習慣?因為他的酒量實在太大,光是多喝已經無法對他構成刺激了,必須搭配些古怪動作,才能找到過癮的感覺。
石延年具體能喝多少酒,現存的史料上不見記載,但是他有個綽號,人稱「石五斗」,意思是說他最多能喝5斗酒。宋朝1斗少說能裝10公斤酒,5斗能裝100多斤!很明顯,這個綽號過於誇張,因為100斤酒量遠遠超過人類的生理極限,再能喝的人也喝不了那麼多。不過這個綽號足以證明石延年太能喝,不然人們不會叫他「石五斗」。
宋仁宗即位以後,想把石延年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他對近臣說:「石曼卿這個人有才能,就是喝酒太多了。」這句話傳到了石延年耳裡,下定決心戒酒,後來戒成功了,也死了。
老話說得好,人若反常,不病即亡。喝酒對健康當然不利,但是酒癮如同毒癮,應該慢慢地戒,如果一下戒掉,身體當然會承受不住。
無論是歷史上的石延年、張耒,還是小說裡的武松,他們的酒量都不能代表所有的宋朝人。
絕大多數宋朝男子的酒量不比我們好。張耒也說過:「平生飲徒大抵止能飲5升,已上未有至斗者。」大多數酒鬼最多能喝10斤,從來沒見過連喝20斤的。現在的酒鬼如果胃容量夠大,喝10斤啤酒一樣不成問題。我大學畢業那年就有過連喝9瓶啤酒的「光榮歷史」,那時候一瓶啤酒600毫升,9瓶啤酒絕對超過10斤。
連喝10斤啤酒,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稀奇,其實沒那麼難,啤酒度數低,是消耗時間的東西,只要喝的時間長,每喝完1瓶啤酒就去一趟洗手間,用半天時間去喝就可以,某些酒鬼喝20斤都可以。
每個人不一樣,總有一些人天生酒量小,給他一天時間,也喝不完一瓶啤酒。
蘇東坡就是這樣子的人,他在〈書東皋子傳後〉中寫道:「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五合等於半升,不過1斤低度酒,蘇東坡喝一天都喝不完,所以他又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這世上應該沒有比我更不能喝的人啦!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購書快易門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