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咖啡秘辛,香料市集中的催情咖啡
對現代人來說,咖啡是垂手可得的日常飲料,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史卻扮演重要角色。
它啟蒙西方文明,也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當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他們的文明發展比其他民族更快:當鄂圖曼王國掌握咖啡豆大權,他們便成為世上最有勢力的國家;當咖啡在英國出現,便掀起國家爭霸與征服世界意志;而法國大革命,也是起於巴黎咖啡館興盛之時。
咖啡曾經是藥物、祭祀物品,被回教徒視為惡魔的飲料,但由威尼斯商人引入歐洲後成為17世紀城市文化象徵,20世紀初又因文人聚集咖啡館,成為知識傳播、辯論公共議題的時尚飲料。
讓我們透過《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橫跨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來一窺究竟。
土耳其咖啡帝國
咖啡應該像地獄般黝黑、死亡般強烈、愛情般甜美。---土耳其諺語
許多人勸我不要搭乘從肯亞往伊斯坦堡的夜間火車,他們說這班火車比坐公車多花2倍時間(胡說),而且不安全(亂講)又很悶熱,曾熱到乘客的衣服都著火(這倒是真的)。
這是1920 年代的火車,裡面的椅子確實有一股奇特味道,日夜照著使人臉色看起來像死人的土耳其日光燈。
火車到達伊斯坦堡時,我已經感受像個活死人。隔天,我必須從火車站轉乘輪船,才能到達目的地。
伊斯坦堡岸上有巨大的清真寺守護海邊,清真寺的周圍圍繞著回教寺的尖塔。
岸上右方,雖然下雪仍然可以看到伊斯坦堡曾經風光的城牆,現在已倒塌的殘跡,雖然已成廢墟,卻還是高聳。 岸上的左方,則是鄂圖曼帝國的城堡。整個地方黑暗、沉重,輪船行駛過博斯普魯斯陰鬱的海岸時,我突然莫名其妙的湧上一陣憂傷。
咖啡是在鄂圖曼帝國最強大時期被引進這裡的。大約在1555年,有兩個敘利亞人哈克姆(Hakm)與夏姆斯(Shams)合開一家咖啡館。
其實在伊朗等地,早已有許多家咖啡館,可是只有在伊斯坦堡的咖啡屋才真正具有地方世俗風味。在這裡,沒有故弄玄虛的宗教目的,男子多半躺著抽菸、品嚐咖啡。
有些咖啡館提供詩文朗誦,有些更有布偶戲表演或女歌手駐唱,但這裡的咖啡館最大用途是提供三姑六婆七嘴八舌、道人長短。
就算是喜好品嚐咖啡的學者,最後都被無聊的笑話與誇張的故事取代。
「咖啡館裡到處是學者,或虛偽的神秘教信徒,以及無所事事的人……大家擠到沒有位子可坐,人人都說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像咖啡館可供消遣、休息。」
為了博取客人歡心,伊斯坦堡的咖啡屋還提供特製咖啡,也就是在咖啡裡放入混合七種藥物與香料的調味品,包括黑胡椒、鴉片及番紅花。
附贈的小點心包括蜂蜜小蛋糕,和一種由碎肉、大麻與菸草混合醺製而成的東西,可以用於抽水煙筒的材料,也可放到咖啡裡攪拌,它會產生一種伊斯蘭的迷幻藥。 一位著名的鄂圖曼作家色利比(Katip Celebi)曾這麼寫:「這是上天賦予生者的物品……上癮者為此犧牲都值得。」 在當時,性愛仍是邪惡的選擇。
根據17世紀英國旅行家喬治.仙迪斯(George Sandys)記載,這裡的咖啡館其實是妓院,裡面有「許多美麗的男孩,他們是來當男妓娛樂客人。」
鄂圖曼的道德家形容咖啡館是「使人去做那些令人厭惡的事情的一個洞窟……那裡的年輕人都標示著他們對慾望的無限熱衷。」
為了提高他們的性趣,有錢的土耳其人會將杯子覆蓋在燃燒「沒藥」的炭火盆裡悶燒,這也是貝都 因族(Bedouin)的女人在作愛前會將陰部薰香的傳統技巧。 其他人則會喝30多杯具有催情成份的龍涎香(ambergris)。
關於這點,愛德華.雷恩(Edward Lane)曾在1863寫的《現代埃及人》書中寫道:「最普遍的方式,是先將一克拉龍涎香放在咖啡壺裡,然後放在火爐上溶化,再用另一個咖啡壺煮咖啡。
要喝的人可以放一些在咖啡杯裡,再將煮好的咖啡沖進去。一般來說,1克拉龍涎香大約可以使用2~3禮拜。」 我對這種東西非常感興趣,想親自查清楚。
問過幾家現代土耳其咖啡店後,我發現這種催淫性咖啡已是陳年往事了(你要「愛的咖啡」嗎?)。
因此我前往伊斯坦堡的香料雜貨市場,以前曾經是博斯普魯斯堤防的清真寺,如今已變成販售鸚鵡飼料的地方。
因為剛從較為原始的葉門市場過來,所以伊斯坦堡的雜貨市場就顯得很現代化。最大的差異就是人行道,葉門的道路是由粗糙碎石鋪設而成,而土耳其卻是柏油路,很平坦。
在葉門的市場設有隔間的小攤位,可以避免造成街道髒亂;在伊斯坦堡,由於沒有隔間,貨物都 需要各別包裝。就連這兩個地方的商人都不同。
碰到葉門的咖啡商人時,你能從他身上聞到咖啡香味,而土耳其的商人則是一身銅臭味。
不過,土耳其的商人會說英語。 「是的,是的!我當然會說英語。我還會說德語、法語。」 我接著問他:「你會說西班牙語?」
我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我發現雖然伊斯坦堡的商人都自稱會講德語,但這個香料市集的商人卻都講西班牙語。
店主說:「這些都是狗屁!還不都是因為商業競爭!只要有一家店說有西班牙語服務,其他商店也會跟著這樣說。」
我問他有沒有龍涎香。他聽後有些迷惑不懂,於是找來一個英語較流利的男孩,可是男孩說他從來沒聽過那種東西,「用來做什麼?」 「它是一種催情劑,作愛時用的。」
「喔,作愛用的!」
他從櫃子裡拿一個瓶子下來。瓶子上貼著一張粉紅色心形紙片,上面印有肌肉結實的猛男照片,「這個東西比那個好。」
「這是不是龍涎香? 我知道以前的人常用龍涎香配著咖啡喝……」
男子搖搖頭說:「那是老舊的東西,這一種是有科學根據的。
土耳其人都是用這一種。你拜訪過土耳其家庭嗎?
一般用很多,平常家裡不只放1、2瓶,而是3、4瓶!他們每天都服用2湯匙。這一瓶算是大瓶的,適合全家使用。請問你有家庭嗎?」
「沒有。」我回答後就指著瓶蓋上勃起的非洲人像說:「這好像真的不錯,而且你看,材料中還有琥珀成份呢!」
他說:「喔,這裡面的寶貝多著呢!總共有17種材料。這是蘇丹國王的處方。」
「真的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是最好的。
蘇丹國王擁有龐大的家庭,他有300多個妻子!」他邊說邊興奮的揮舞雙手,「你去過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Palace)嗎?蘇丹國王有他自己的工廠,用來製造最頂級、最新鮮的……怎麼說呢?
激情藥丸。有專門製作給男人的工廠,也有專門製作給女人的工廠,不錯,兩種都有。」 我買了一瓶,又問道:「你們沒有賣一種可以加到咖啡裡的『琥珀』嗎?」
「加到咖啡裡的『琥珀』?」他彈了指頭說:「你要的應該不是琥珀,而是魚裡面的『anbar』。」(琥珀的英文「Amber」與「anbar」發音相似)原來如此。我忘了阿拉伯語的「a n b a r 」就是英語的 「ambergris」(龍涎香),所以才會搞錯。
「龍涎香」來自食用深海巨大魷魚的抹香鯨。這種黑色、有臭味的分泌物接觸空氣,會凝結成類似樹脂的材料。這種材料的味道很重,只要滴一滴在紙上,即使過40年,那個味道依然存在,而且感覺新鮮。
通常可以在荒蕪人跡的海灘找到,土耳其人視為寶物。 尋獲的人如果沒有交給蘇丹國王,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可是沒有人知道它來自何方,中國人稱他為「龍涎香」,因為他們認為是睡在海邊的龍所流的口水。 現在為了保護鯨魚,龍涎香已被列為禁品,可是這個青年男子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塊,約有M&M巧克力大小、顏色深暗,又有一點黏稠。
我們在附近一家咖啡廳買一杯咖啡,倒了一些喝,松露的氣味很重,令人感到溫暖、香濃又有興奮的感覺,難怪會被認為是可以促進性能力的物品。 我再次提問鄂圖曼的習俗:如果丈夫無法提供足夠的咖啡豆,女方就有權利要求離婚。結果我得到另一種答案。
男孩說:「朋友,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翻譯上的問題。那就是豆,所謂沒有足夠的豆!」他抓著 自己的睾丸說:「這兩個也叫豆。如果不夠強壯,那就要服用這個囉!」他拍了蘇丹國王的藥罐子。 咖啡,無論有否添加龍涎香,可以促進性能力的想法其實不完全正確。
咖啡不會影響男女的性能力,可是當精子接觸到咖啡因時便會游的比較快,所以也比較容易受 精,讓人以為這個男人的「豆」比較厲害。奇怪的是,鄂圖曼人的想法剛好與當時的醫學根據相反。
有種理論說,咖啡是一種「燥」的要素,它會把體內的液體吸乾,尤其是男人的精子。 根據另一位學者賽門.波利(Simon Paulli)的說法,咖啡會使男人不孕而絕子絕孫。
有些人認為,咖啡上癮者會造成尿失禁而至死亡。
一本宗教小冊子記載:「喝咖啡的人身體健康會每況愈下,到最後會消瘦到不成人形。」
16世紀晚期,馬賽醫學院的醫生曾宣稱,咖啡中的「灰燼」會使人的身體脫水,尤其會使中樞神經 「乾燥……進而造成虛脫、衰弱與性無能。」
倫敦女子若發現男子的氣概慢慢消逝,這是極為嚴重的事情。
到了1670年,倫敦到處都是咖啡屋。當這種醫學報導變得普遍時,有一群女性寫了請願書向倫敦市長請願,希望能夠嚴禁來自該地區的咖啡,以確保她們的性生活美滿。 這封長達7頁的請願書提出許多強有力的理由。
上面寫著,英國的紳士「 是基督教裡最有性 能力……他們維持800多年後代子孫。」他們勇猛的性能力卻因為咖啡的出現而開始變差,「惡劣的咖啡使他們除了鼻涕以外全身都乾枯,除了關節以外沒有其他部位可以硬起來。」
更完整的摘錄如下: 這是由1000多名婦女發起的一封謙卑請願函⋯⋯我們榮耀崇高的祖國,被認為是女性的天堂,可是,我們同時也面臨難以說出口的悲情。
我們發現,曾經英勇的男士現在看似威武,其實只不過是一些脆弱不堪的公雞、麻雀。 我們將這歸咎於有害的咖啡。
咖啡不但衰弱大自然賦予的力量,而且會讓他們更暴躁。男士的腦筋越來越不清楚,否則他們怎麼會將大把鈔票花在又黑又濃,既難入口又令人討厭、苦澀、發臭、噁心,又像水坑裡的泥水呢(亦稱笨人湯和土耳其稀飯)?
他們甚至把該給孩子買麵包的錢,花在這種索然無味的飲料。 所以我們請求市長下禁令,禁止60歲以下的人喝咖啡,並推薦啤酒與加味麥酒(Cock Ale)作為一般用途⋯⋯好讓我們的丈夫可以再度證明他們是真正的男人,而不只是留鬍子就算數。 同時也可以避免妻子偷偷使用人造陰莖,或是陷於紅杏出牆的窘境。 為了榮耀輝煌的改革!
〈摘文選自〉
《咖啡癮史:從衣索匹亞到歐洲,橫跨八百年的咖啡文明史》 |
- 時報悅讀網:http://bit.ly/CVB0030RShb
- 博客來:http://bit.ly/CVB0030BShb
- 誠品:http://bit.ly/CVB0030EEhb
- 金石堂:http://bit.ly/CVB0030KEhb
- 讀冊:http://bit.ly/CVB0030TEhb
- 時報攜讀網:http://bit.ly/CVB0030SS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