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放手了,這場以愛為名的綁架



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掌心的寶貝,隨時都想要給他們最好的!當孩子長大成人,要離家獨立時,你準備好要放手了嗎?

有許多孩子長大想要離家獨立時,無法放手的家長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場「以愛為名的綁架」的綁架,讓他們感到痛苦無助……
每個人都有一段斷奶期,不僅自己,父母也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今晚,讓我們透過達達令的《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中〈一場以愛之名的綁架〉的篇章,透過案例分析,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報文化-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達達令

最近接的幾個諮詢案例有些共通性,所以想拿出來一起整理一下。主人公當然是匿名的,我只是想拿故事本身來做案例分析,不評判好壞。
第一個女生小A是個名校碩士畢業,繼續就讀博士班,並且即將從博士班畢業的的準畢業生。
因為畢業論文卡住了,預期到畢業課題的難度很高,加上自己將來感興趣的就業方向跟現在所學的專業沒有多少關係,幾番衡量之下,決定不拿博士學位直接出來就業。
其實走到拿到名校碩士學位的頭銜這一步,整體而言這也是很好的就業本錢了,小A說這是她自己做出的決定,所以心裡也沒有什麼糾結的地方。
她的難題在於,她的母親對於她的這個決定極其反對。聽到女兒這個決定的時候,整個人的情緒非常激動,甚至向小A施壓,覺得她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機會,反而要半途放棄。
我建議小A把需要拿到博士學位的難處、對她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就業的利弊分析跟母親溝通。
她說沒有辦法說服母親,「她總是嚷嚷著自己很丟臉,在舅舅跟姑姑面前丟盡了臉。」
聽到這一句,我意識到這應該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果然小A告訴我,從小到大她就是優等生,就是別人眼中羨慕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她的母親一直都告訴自己,要好好努力,這樣才對得起家裡舅舅跟姑姑這些親人們的關照跟呵護。
考試後挑選大學科系,小A聽從母親跟一眾親戚的建議,挑選了熱門的法學專業,後來大學裡表現優異得到了保送研究所的資格,並且是碩博連讀。
家裡人當然是一片歡騰喜悅。
小A說,其實在接到碩博連讀機會的那一刻,她心裡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她開始發現自己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專業。
但是她來不及思考,家裡一眾親戚一致覺得「這得是多難得的機會」,於是小A本來有些猶豫的想法就不敢說出來了。
一路下來,小A漸漸覺得自己在校園裡的時間太長,甚至跟社會脫節。加上自己一向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乖乖女,到了博士最後一年的關口,她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找工作了,或者是已經不敢面對走出校園這件事了。
當然這個時候的小A已經算是個成熟的女孩了,她開始自我反思,她知道自己必須往前走。她認為博士學位對自己沒有那麼重要,於是做出決定,放棄博士學位出來就業。
本來這一次的預約諮詢,小A想探討的是關於職業方面的事情,但是我決定把這一次的主題換成原生家庭的分析,以及小A如何跟母親進行溝通。
小A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跟母親發生過任何衝突,甚至連很小的意見不合都沒有,也是因為這樣,她一向都是讓家人放心的好孩子,所以身邊的親人也很喜歡自己。
我問小A:「你就沒有過猶豫或者試著提出自己的立場的時候?」
小A說:「我從來沒有這個想法,也許後來內心有些反抗,但是一想到意見被駁回的機率會很大,也就妥協了。」
於是就這樣妥協了近30直到現在。「我很不明白,我自己都覺得我可以不要這個博士學位了,為什麼我媽會覺得這件事情比了她的命還嚴重?」
我說:「你母親氣急敗壞的不僅僅是你放棄博士學位這件事情的可惜,而是在於,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違背她的意願,而且還是這麼大一件事,這才是重點。
「因為你從小到大習慣了順從,你慣壞了你母親那份內在的所謂自豪感,就像主人養了一隻很聽話的小狗,可是有一天牠不僅僅不吃飯,甚至不聽從主人的命令了,你說主人會不會很生氣?」
小A說:「你的意思就是,這也是我的錯了?」
我回答說:「這不是你的錯,你是無意識的,被動的。但是你也有不對的地方,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自己真實的想法放在心裡,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於是這個問題就一直塞在那,並沒有因為你的妥協而消失。
直到現在,遇到了這樣比較大的人生選擇路口,母女的衝突才會變得如此激烈。
「你想想,如果你在當年選擇科系的時候因為還不懂事,所以聽從父母安排,可是等你到了碩博連讀的階段,即使自己並不喜歡但是因為『機會難得』的關係,讓自己再一次走上這條『被安排』的人生魔咒之路,這就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了。」
小A說:「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我建議:「這一次不能再妥協了,既然你已經覺醒了,那就要堅持下去。」
因為這些難度都是你自己親手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你自己捅破的洞,自己跪著也要補上。
我在這裡所描述的反抗,並不是一味地針鋒相對,父母讓你往東你偏要往西以證明自己的個性,我想要表達的是,沒有人可以陪你走一輩子,我們應該斷奶了。
這個斷奶期每個人的階段不一樣,有些孩子早熟一些,可能初中或者高中就有這個意識了。
我們大部分人應該是在大學期間才開始有這個意識,因為這個階段是價值觀建立和養成的成熟階段。
當然還有更晚一些的人,於是就拖到了念研究所或者是就業後,比如像小A這一類。
巧合的是,當你內心那股意識到要掌控自我人生的衝動剛剛萌芽的時候,差不過就是你走向社會的時候。
這個階段的你開始受到社會的各種瑣碎壓力,有些人一害怕,乾脆躲起來,重新投入父母的懷抱裡。
你知道這樣不好,可你還是這麼做了!
但是,無論外界如何施壓,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不快樂的。也許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你一定知道了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種覺醒的意識,能夠讓你鼓起勇氣學會拒絕,拒絕家人為你安排好的人生,並去嘗試另一種可能。
我經常接到這樣的留言,「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跟我媽吵架,她很憤怒,覺得我忤逆了她。」
我很想說一句,如果從一開始你就自己提出意見,比如想穿什麼樣的衣服去上學,晚上寫完作業後想看一個小時電視,再到後來告訴大人我考試完了想去遊玩一陣子……透過一點點地試探跟爭取,來建立自己跟父母的溝通機制,那麼後來的情況會不會更好一些?
我還接到了更多的諮詢,幾乎都是女生聽從家裡的安排結婚,然後是催生,生完孩子後各種煩惱襲來,本來2人就沒有比較穩定的價值觀溝通,所以在這些瑣事面前,自然是矛盾重重。
「我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但是離婚又不甘心,男方家條件不好,離婚後我基本上不可能從他那拿到錢,而且生完孩子身材大走樣,身為女人我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雖然知道身為女性要永遠替自己累積資本,可是在實際的生活裡,每個人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一般來說,女生離婚以後比男生的損失要大,翻盤的可能性也會更低。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在當今這個社會,雖然女性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但女性「從頭來過」這件事情的成本太大了。
因此,每次遇到哭訴生活難題的女生,我基本上只是給予基本的安慰。
我不會勸她離婚,因為她這樣一個「沒有經濟能力,身材外貌走樣,職業競爭力下降」的人,是連離婚的本錢都沒有的。
這就是這個世界最諷刺的部分,也是時間最殘忍的地方。
每次到了這個時候,坐在電腦這一端的我,只能在指尖上敲出三五句撫慰的話,讓對方得到一點溫暖。哪怕下1秒她要轉身投入到那狗血,並且不再有翻盤可能的人生裡。
滾滾塵世,眾生皆苦。
而這一頭的我沉浸在短暫的負能量之後,也必須打開音響讓自己發呆很長一陣時間,然後大口喝水、大口呼吸一場。我甚至需要打個電話給我的閨蜜,鬆一口氣,或者躲在書房裡哭一場,一個人消化掉這些不好的情緒,然後再滿懷希望地走入我想要的生活。
不瞞你說,我的每一天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聽別人的故事來反省自己,我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也在安撫自己。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們一開始把生活設想得悲觀一些,或許我們對那些短暫的安逸就會多一些拒絕的勇氣。
如果我們一開始對人性設想得絕望一些,或許我們就可以在心裡說服自己,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
他們或許曾經是你的太陽,或許是你的英雄,但他們一樣有人性的弱點。
漫漫人生路,如果我們沒有家人的力量給予支撐,那麼至少我們也不要陷入一場以愛之名的綁架。
我媽總會問我,大城市那麼苦,要不然你回來生活吧。
我知道這裡很苦,但是我知道回去了我也不會快樂。
外面的生活也許很苦,也可能很瑣碎,工作選擇、愛人選擇、朋友選擇,甚至是早起還是夜貓子……不過轉念一想,正是這些瑣碎的生活本身,才是給予你溫暖的部分,這一部分也只有你自己能做主。
它能夠給予你的一種回饋叫做舒服,說得高級一點叫歸屬感。
你的人生沒人替你過。

〈摘文選自〉
時報文化-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達達令
《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

#購書快易門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