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如何培養攝影眼?


初學攝影的人最大的困擾,是同樣的事物,別人總是拍得出名堂,自己拍的卻永遠平淡無奇,充其量只能算生活照、紀錄照的水平。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假日出遊,到了風景區或觀光勝地,再拍也是千篇一律,最多是明信片式的大景畫面,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參加國外旅遊,好不容易到了畢生嚮往的旅遊景點,面對絕佳美景,感動有餘,卻不知如何下手?
雖說好鏡頭常要靠好運氣,但好運氣不見得能把握好鏡頭,區別就是你是否具備「攝影眼」!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什麼是「攝影眼」?簡單的說,就是能拍心中的「影」,而不只是拍眼見的「景」的一種獨特能力。
這樣的說法,對初學者可能製造更多的混淆與麻煩,我們可以進一步解釋:面對實景的當下,有能力去蕪存菁,將可以拍的景物從龐雜、無序中「提煉」出來,並且轉化成思考過的、不同於肉眼所見的「形式」,呈現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現在,讓我歸納「攝影眼」的幾種能力:

1 . 預視能力

聽起來像未卜先知,事實上也是如此。
網路上說:「預視」的能力,將造成一個「攝影人」與一個「拿相機的人」本質上的差別。
沒錯, 名攝影師韋斯頓(Edward Weston,1886-1958)的藝術創作就是圍繞在「預先視覺化(Previsualization)」與「視覺化(Visualization)」的觀念。
韋斯頓認為,在釋放快門之前,攝影師就該知道最終成像的效果如何。
這些在心中內化的模擬演練,要先由熟稔器材特性、完全掌握技術層面開始,也就是拍攝條件的最佳化,才有辦法預測攝影圖像的可能結果,尤其是數位時代,更需要把後製因素考慮在內。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湖景 | 富士山湖區| 2010.11

2. 獨特的觀察力與想像力

中國古諺說得好:「化腐朽為神奇」,在平凡中尋找驚奇,要靠豐富的觀察力、想像力、聯想力與敏感度。
有些人天生慧眼,但大部分的人都不具備這種與生俱來的天分。
所以攝影眼不是你希望有它就會來,而是需要時間和經驗慢慢的養成,並且會隨著攝影者的涵養、見識與對事物的感觸而有所改變。
明明是樹,我會注意它的「簡約後的形式」,我也會觀察到它樹皮上的紋理,或者樹底部的盤根錯節,所以想像力與觀察力密不可分。多人同行,同樣的場景,回來的影像常截然不同,很多人會說:「我怎麼沒看見」對!這就是沒有練出「見樹又見林」的觀察力。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壁上的百寶箱 | 日本北海道 | 2011

3. 加入情感的能力

攝影眼能推己及人,將自己的生活觀點經由影像傳遞給觀者。反過來說,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設身處地的思考,讓影像加入情感,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形式。
我們常聽說「擬人化」,也是將影像加入「人」的元素,例如黃山的景觀有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都是擬人化最好的例子。
發揚母愛的哺乳照與一家人的親情照,永遠都是受人歡迎的題材。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閒情逸致 | 美國加州太浩湖 | 2012.10

攝影眼的培養,有人說要「3 多」:多觀察、多閱讀、多運用想像力。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也碰到過「撞牆期」,想要邊拍邊學構圖的技巧,卻越改越糟,越模仿越不像樣,怎麼拍都拍不出自己想要的影像。幸好遇到攝影前輩陳賢才老師,要我先放下相機,只用眼睛觀察與想像,輔以不斷的閱讀構圖相關書籍、名家攝影畫冊、參觀外面的攝影展,甚至與攝影無關的美術、美學、詩詞。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經過近一年的「修身養性」,當我再次拿起相機,頓覺脫胎換骨,天地萬物都成了點線面形,都可以分析解構,都能與生活體驗產生連結。有了攝影眼,題材已不能限制我的思考,所謂「吾道一以貫之、放諸四海而皆準」,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眼如觀景窗,心是快門鍵:6大美學心法,開啟你的攝影眼》

#購書快易門



#悅讀電子書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