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變革領導中心主持人,寫給年輕創新者的一封信



開發出蘋果電腦第一支iPhone的產品經理菲爾普斯、創立Sim Ops Studios 3D工作室的泰勒曼,這些用創新能力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他們有怎樣的成長過程?

他們如何面對所處的教育環境、專注發展個人興趣,成就夢想?培養新世代的新領袖,下一個翻轉世界的人,也許就是你……

以下是一封由哈佛科技與創業中心(Technology and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at Harvard)第一位創新教育研究員,同時也是哈佛教育學院變革領導團隊創辦人暨前聯席主任──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寫給年輕創新者的一封信。
時報出版-教出創造力: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

給我親愛的年輕(以及懷有赤子之心的)創新者:
提筆寫這封信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我花時間研究如何讓年輕創新者充分發揮才能,也是因為我—-就某種程度而言,試著在人生中達到成為一位創新者的目標。
所以這封信不但是我深思熟慮後的產物,也是我發自內心的心聲。
首先,請務必理解你一直真誠地追求理想、堅忍不拔地追尋自己特殊的熱情,不論讓你能發揮熱情的事物是什麼,這件事有多麼的重要。
我們可以用好幾個理由說明它為什麼是如此重要。
第一個理由,要是你不這麼做的話,你很有可能會抑鬱不得志。
如果你放棄了,對世俗規範讓步了,可能會讓某些家人感到寬慰,也能取悅那些因為你的與眾不同而感到不安的人,但是卻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你可能不再看得起自己,變得沮喪消沉,因為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期待你創造出新事物的呼喚,套用賈伯斯的說法,要你「在宇宙中留下痕跡」。
我知道要你聽從內心呼喚,相信自己可以實現
創新總是那麼地困難,不過你的確值得為此付出,因為你的創造力源自於你的好奇心跟想像力,是賦予你生命的意義並指引你人生方向的明燈。
世紀最偉大舞蹈家與編舞者之一的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曾經說過:
20你可以感受到有一種活力,一種生命的力量,一種能量,一種心靈的悸動透過你的動作傳達出來。
因為也只有你能夠有這樣的感受,所以你將會用獨一無二的方式表現出來;一旦你抑制自我情感表達的話,這種感受沒辦法透過其他任何一種媒介展現,只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永遠不會出現在這個世上。
判斷表現的方式有多好、多有價值,或者是要怎樣跟其他表現手法相互比較都與你無關,你該做的就是保持自身清晰又直接的感受力,維持你自己跟這股力量相互呼應的管道能夠暢通無阻。
第二個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你的國家需要你。
我知道幫助美國經濟發展的想法並不是你的主要動機,對你來說,金錢也沒有父母親那一輩所看得那麼重—這都不是問題。
你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夠改變世界,希望自己能為地球的永續貢獻心力,希望自己能夠減少貧富之間越拉越遠的距離,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對全世界而言,你也希望讓人們可以享有更健康、更美滿的人生。我很高興你能這麼想,因為所有這些改變都是我們正迫切需要的項目;但是也請別忘了,當你為了達成這些目標不斷完成漸進式與突破型創新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替我們國家帶來更多的財富,希望你也能同時擁抱這些可以連帶達成的目標。
創新者跟他們創造的事物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命脈,現代社會相較於過往歷史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已經不在美國大量生產各種物資了,有太多製造業可以移往世界其他各地用難以想像的低廉成本生產。
至於很多其他例行性的工作項目—不論是藍領或是白領的工作—都可以迅速地被國外的勞力或者是自動化所取代,讓債務負擔沉重的消費者繼續購買源源不絕的商品與服務,也不能做為我們繼續維持現有生活水準的方法。
或許你已經知道,美國現在有1/6的勞動人口處於失業或非典型就業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已經是美國史上自大蕭條以來持續最長的一段時間,所以你的國家需要你創造全世界都想要擁有的新想法、新產品與新服務,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財富,讓在美國跟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有更健康快樂的人生。要是沒有你的努力,我們國家勢必要面臨經濟持續的衰退,所得分配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你們父母親當中有很多人的消費方式會讓地球資源跟你的未來越來越枯竭,所以現在該是你起身做出回應的時候,而首先以及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成為一位創新者。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你在成為創新者的人生旅途會碰上哪些困難,而你又可以採取什麼因應措施。
我知道你有時候——也有可能經常是——孤單寂寞的。
你的想法跟別人不同,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跟別人不同,你的信仰跟所作所為都不合常規,身邊周遭的人也都不了解你,因此無法避免產生某種與世隔絕的孤獨感,但是你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隨著你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按部就班地追尋你的熱情所在,你一定會發現其他跟你一樣擁有熱情、志同道合的朋友完全是因為你有勇氣拒絕向世俗規範低頭而看重你。
當你接觸到這些調性相融的靈魂時,請一定要跟他們保持聯繫並互相提攜;如果你們能組成團隊一起努力就更棒了。
千萬別被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創新的想法給迷惑了,你是做不到的。
至於學校,唉,你也知道的,這是另一個難關。曾經有位智者告訴我:「當你選好學校的時候,你對學校的抱怨也會隨之而來。」
除非你有幸進入諸如高科技高中聯盟、歐林工學院或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就讀,否則你可能會發現大多數的求學過程既無聊又與生活無關。
不過我想要告訴你:「不要讓求學階段的問題擾亂你受教育的目的。」很不容易做到,對吧?
畢竟有時候我們可以從學校獲得重要、有用的知識,而且我們通常需要透過文憑、證書的效力讓我們達到想要完成的目標,更何況再怎麼說,學習新的事物總是會讓人感到興奮。
我的建議是先設法找到真正能對教學內容發揮熱情的老師,不論這門課探討的主題是什麼。
跟對某些事情擁有熱情的人在一起總是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比起只有專業能力的老師,從擁有熱情的老師身上能到更多的東西。
然後要多花時間在你感興趣的科目上,並取得好成績,剩下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太在意了。盡可能從這些科目中挖掘知識,認真對待這些科目所指派的每項功課,設法把這些經歷轉化成你自己的優勢。
盡量依照你的需求與興趣設定、調整學校的必修科目,就算這代表要取得特別的許可也無妨。最後,不論你還在求學或者是已經畢業了,深入研究你感興趣的課題並發展出你自己的專業領域;長期付出不間斷的努力掌握某些很花腦力的事項會帶給你無與倫比的喜悅,這些努力過程不但會讓你培養出自動自發的能力,也可以帶給你成功所需具備的專注力和毅力。
一旦你能展現出自己真的了解某些議題的實力,人們也會更重視你的看法。
另一道關卡:你一定會失敗,而且很可能不只一次。如果你從未失敗過,那就表示你可能太過保守了。
失敗的感受猶如錐心之痛,特別是在公開場合失敗的時候,但是失敗也將帶給你某些最寶貴的教訓,遠比從成功中學到的還要多。
只要你回過頭思索失敗的原因,你就有機會更了解自己,認識你的長處與缺點,讓你藉以調整未來的展望。
失敗能讓你更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所需的準備工作,因此,請把失敗當成重複試驗的過程,當成一種學習。
相信你自己跟你理想中的願景是最困難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在失敗的時候維持自信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如果你內心深處都不確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具有正當性的話,你就不可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或許有些人會把你的自信當成狂妄自大,認為你的堅持完全站不住腳的時候,千萬別把這種閒言閒語放在心上。
但是請一定要保持謙虛的態度。總有人會在你功成名就的時候對你逢迎拍馬灌迷湯,吹捧你的成就有多偉大;一樣別把這些溢美之辭當成真心話。
相反地,你應該訓練自己傾聽各界人士的不同想法。
一直想要當個好人的馬克斯(Karl Marx)曾經說過:「如果想要打破與對手之間的僵局,就要先學會哼他們的小調。」試著傾聽你周遭各種不同的小調,試著以人類學家的角度理解有哪些經濟、社會、文化面的影響有助於你實現創新,或是對你想推動的改變造成阻礙。
多從歷史跟小說中認識不同的文化跟各種人格;多問多觀察,不要輕易地被他人的建議所擺佈。
發揮熱情的時候不要流於獨斷,既要相信你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抱持懷疑的態度;永遠保有好奇心,試著了解並欣賞各式各樣的人物,包括他們的背景、想法跟信仰,這會是一段充滿樂趣的奇妙過程。
多說點笑話,讓你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妙語如珠。要有休息的空檔,去戶外走走、享受跟大自然有關的活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學會欣賞音樂跟鑑賞畫作與攝影作品的能力,並參與志工活動。
這些都能夠幫助你找到維持生活平衡的重心,同時帶給你創作與健康的能量,讓你擁有更強健的體魄。
在盡情的享樂之外,別忘了養成幾項遵守紀律的習慣,其中一項就是要努力的工作。葛拉威爾在
異數》一書中說明花費上萬小時以達到熟練境界的重要性,只會遊手好閒的人沒辦法獲得啟發。我記得愛迪生(Thomas Edison)也曾經說過,天才是1分的天份再加上99分的努力,所以你需要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維持穩定的工作狀態。
另一項紀律是專注。因為你天生充滿好奇心跟創造力,所以你很可能同時朝不同領域探索新奇的事物。
有時候朝多方面發展是必要的,特別是在你剛進入大學就讀的時候,不過你有時候也必須學著集中注意力。
我知道你不想閉上眼睛蒙著頭硬幹,可是沒辦法維持專注力的你也將會一事無成。
請保持專注直到事情告一段落為止,之後再去處理讓你感興趣的新計畫吧。
最後一項紀律是培養你自己反省的能力。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規律地寫日記,或者是散步、瑜珈的方式進行反省,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你聽見貴格教派所謂「內心深處細微卻堅定的聲音」。
不論採用哪種方法,你都可以反覆練習自我反省,不要等到遭受打擊時才懂得幡然悔悟。
如同思科的尼爾跟柯瓦奇所說的,一旦你更了解自己,你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自我反省也有助於你養成深刻的洞察力:知道什麼時候該聽從其他人的建議,什麼時候要堅持己見;哪些人的建議值得參考,哪些人的說法不值一哂;什麼樣的公司值得投入,什麼樣的公司能避則避。
成為創新者或創業者既是一種恩賜也是一種詛咒。有能力看見並做到身邊周遭人不會完成的事情是一種恩賜;必須辛苦工作處理各種不同事務才能發揮潛力與創作天賦,則是一種你必須用毅力加以克服的詛咒。不過,讓你感到滿足的成就感、國家未來的發展,甚至是地球永續的將來就看你能否在恩賜與詛咒之間取得平衡了。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教出創造力: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
《教出創造力: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
#購書快易門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