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鏡頭,寫出緊扣人心的表現力!



物愈小,愈動人,就從遠景、近景,拉到特寫......

說到「寫文章」,可能有些人總要抱頭崩潰說「怎麼辦?我不會~」文章到底要「寫什麼」?文章又要「怎麼寫」?
教育工作者觀察,台灣許多世代的孩子,長久生活在物質舒適圈、經驗貧乏,使他們甚至對人、對生命無感,而無法寫出動人的文章。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而生命際遇、各種經驗也皆有不同, 沒有人可以完全複製任何人成功的經驗。想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可不能單靠文法修辭的堆疊。曾獲師鐸獎及各項文學大獎,著有《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有種,請坐第一排》、《學習,玩真的!》的蔡淇華老師說:「教寫作,不如教感動!」
培養語文能力與寫作能力,不是看到有沒有75級分的頂尖成績,而是培養一生寫作的素養!
今天,就從蔡淇華老師《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中的篇章,學習如何寫出扣人心弦的好文章吧!

時報出版-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

M想寫遠航事件,我覺得他可以用電影的鏡頭給讀者具體的畫面。

「蛤?老師,我是寫文章耶,又不是拍電影!」
「你看你的描寫—飛機開始失速,對準淡水河,撞進死亡,河上飄著回不了家的乘客,許多家庭破碎了—都是遠景,看起來乾乾的,若你能用上中景、近景,甚至是特寫,會更動人喔!」

「老師,我真的聽不懂什麼景的。」

你想一想,河上除了乘客和殘骸,還有什麼?」
「還有......還有行李!」
「比行李更小還有什麼?」
「還有......還有皮包!」
「皮包裡會有什麼?」
「會有錢!」
「除了錢,還有什麼小東西會令人傷感的?」
「傷感?家人的相片嗎?」
「 對了, 物愈小, 愈動人, 就這樣從遠景、近景, 拉到特寫, 明天改給我看。」

今年學校高一文創班的學生, 第一次交的作品被我唸到爆, 幾個從小被稱讚寫得好的學生,受不了被我一次次退件,反而是那些基礎差的不怕唸,一次次聽,一次次修改,每次聽、每次修改都是一次大躍進。1個月後,他們的功力已遠遠超越那些資優生。

不怕唸的M已修了4次, 以為寫得很好了, 但我還要求他搞什麼「 電影鏡頭」,幸好他夠虛心,聽進我的提示,隔天交來作品:

窗外的天空衝進來
把我壓進河底
頭上飄著皮夾中的全家福
照片中的笑聲想喚醒我
但我卻無力抬頭
哇! 真的聽懂了。從窗外天空的「 遠景」 , 到「 把我壓進河底」 的「 中景」,到「頭上飄著皮夾」的「近景」,再拉到全家福照片的「特寫」,已經夠動人了,M竟然還能舉一反三, 用前幾堂課教的「 虛實轉品」 , 將「 實體的相片」轉為「虛的笑聲」,不僅愈轉愈細微,而且快把讀者的眼淚給轉出來了。
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

其實每個好的書寫者都擅長經營鏡頭。例如唐朝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從「千山鳥飛」的遠景, 拉到「 萬徑」 的全景, 再拉到「 孤舟」 的中景, 最後鏡頭落在「寒江獨釣」的老翁近景,甚至是江上釣線的特寫。
鏡頭愈拉愈近,也愈能扣住讀者的心。當然體物入微的柳宗元也瞭解,最後一個鏡頭就是全文之「眼」,所以最後他釣的不是魚,是雪。冰清寒涼之雪,盡訴作者的幽憤之情。
L每次都坐在M隔壁旁聽,過幾日也交來了他改了N遍的作品。這次「皮夾子」似乎給了他靈感,他寫2015年初,新屋保齡球館大火,26歲的消防員陳鳳翔走進火場,再沒走出來,那時他差六天就滿月的小孩還在熟睡。
熟睡—
這次爸爸沒辦法回去了(任務結束,收隊)
焦味的消防衣仍穿在身上
口袋裡的鑰匙已焦黑
鉤環卻還緊緊扣著
你熟睡時的模樣......
L的鏡頭從「焦味的消防衣」到「口袋」,再到裡頭的「鑰匙」,最後竟然小到「鑰匙的鉤環」,但那個特寫小到揪住我的心,因為它扣住了一張小小的照片,照片裡是小孩熟睡時的模樣。
當我們知道這位未曾與父親謀面的孩子也正熟睡時,那燒焦鉤環的小鏡頭變得無限巨大,將所有人的心緊緊地扣著......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
《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

#購書快易門

#悅讀電子書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