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受王澍的建築-謝英俊



《造房子》是王澍階段性的建築創作生命史,年輕、創作企圖心與精力無限,是充滿激情的革命者,現代文人建築開創者。

今晚,讓我們透過建築師 謝英俊的導讀〈看、感受王澍的建築〉,帶你一同進入王澍《造房子》的美學世界。

時報出版-造房子

看、感受王澍的建築,一定要在當下中國的語境下。
怎講?西方的評論者雖然用普立茲克獎給予肯定,但也接收到竊竊私語的揶揄,畢竟以他們的觀點與標準,許多地方很「業餘」。他們不知道,這「業餘」正是中國文人自處之道,也就是不泥於「匠」,如王賓虹所言「畫宜熟中生,生澀不浮華,自有靜氣而不甜俗」,其中「拙」「生」的境界。
讀到王澍精采的反叛橋段,心中戚戚同感,只是他跳上桌面反叛,而我是在部落、山溝溝裡反叛,個性不同,路徑不同。
王澍以「造房子」、「業餘」與當下的同行區隔,我幾十年來自我介紹時並不以「建築師」或「設計師」自稱,而是「起厝的人」(閩南語)。
最近更以「我們不是同一行業的」來說明我所為之事與同行有多大的不同。
書中許多篇幅談「匠」的作為,這對王澍的建築很重要,這也切中當今中國建築師的死穴,因為太快太大的建設量,讓設計師們抄捷徑,圖像作為成了主流。
薩林加羅斯(Nikos A,Salingaros)認為二十世紀建築學形成一種邪教,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刻意封閉起來搞神祕,讓外人無法窺探。
而在中國,強烈的市場化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費文明,利用圖像作為將這種邪教特質推到無法想像的極致。
而王澍用「匠」敲打着邪教的神秘之門,也讓疏離的文人傳統拉回到現實世界,如書中所言:「我親眼看到每一顆釘子是怎麼敲進去的,每一塊木頭是怎麼製作成型的。」這「匠」的修為,也是讓王澍信心十足的家底之一。
建築與書法、山水畫、園林有綿密關聯,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敲打邪教之門的磚頭之一,這讓當代建築跟中國傳統對接,從宏觀的排布到微觀的情境經營皆歷歷在目,而且路徑分明;山水畫與園林,讓靜態圖紙變成動態,由二維的空間操作提升到三維、四維,這對設計師的養成是很好的參照。
這本書是王澍階段性的建築創作生命史,年輕、創作企圖心與精力無限,是充滿激情的革命者,現代文人建築開創者,「業餘」拉開現實的羈絆可以任意飛翔,還是要來點激勵語。「期待下個階段的王澍」。
閱此書者有幸!’

〈摘文選自〉 

時報出版-造房子-王澍-普立茲克獎
《造房子》

 #購書快易門
時報出版-造房子-王澍-201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

隨書附名家《談王澍》別冊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 房慧真(資深記者、作家) | 謝英俊(建築師) |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特別收錄 王澍 201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獲獎感言

謝英俊

台灣建築師,自921大地震起,致力災後重建與生態農房的研發、建設,以就地取材、低成本、適用科技以及建立開放式構造體系的作為,讓非建築專業的人也能參與家屋興建。先後投入台灣921地震災後原住民部落、四川512地震偏遠山區農房重建、台灣88水災原住民部落重建、西藏牧民定居房、尼泊爾425地震等多項工作。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建築展、當代藝術展,並獲得許多獎項,包括2004年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最佳人居環境案例,2011年美國Curry Stone Design Prize 首獎,及國家文藝獎等等。


最多瀏覽

胃氣很重要,一起來喝粥養生吧

為什麼要讀書?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一樓分到的比樓上還少?你不得不知的都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