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做好筆記本管理 稱霸職場就靠它

圖片
小小記事本,記錄著生活、工作上重要、即時的訊息,若能管理得當,可能就是你日後稱霸職場的秘密法寶。 全聯總裁徐重仁不管走到哪裡,隨身都會帶著筆記本記下他認為有趣的事物,或是提醒自己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他的企業經營技巧、人生處世態度等。這種用筆記隨手記錄的習慣讓徐重仁一輩子受用無窮。 總裁級人物都這樣做了,面對商場競爭,力求進步的上班族如何也可以從筆記找到工作的最佳效率呢?《1分鐘高效工作術:6種一分鐘思維與71項實戰心法,讓你工作提速、業績超標、下班準時!》一書的作者松尾昭仁給上班族以下必勝絕招: 做好筆記本管理可以讓你工作提速、業績超標!(圖取自pixabay) 1.記事本要寫得簡單易懂 松尾昭仁說,記錄筆記,簡單、易懂很重要,他自己記筆記都會使用縮寫和記號。例如,他會把開會(Meeting)寫成「MTG」,洽商寫成「洽」,預定外出就在日期下面畫一條紅線。這樣既能用很短的時間表示出來,也不占空間。 不過,松尾昭仁也說,不必太過拘泥這些書寫的風格,太過追求反而會讓寫記事本成為一樁麻煩事,那就本末倒置了。他的經驗是,只需要在一些經常會發生的事(像是開會)和頻繁使用的用語(例如恰公),才使用縮寫或記號,其他事務則按一般方式記下即可。 2.記筆記的時間以1分鐘內為準 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也不要為了讓筆記本看起來美美的而花費太多時間在美工、設計上。他認為,筆記就是給自己看的,不必只為了好看花太多心思。 3.書寫盡可能條理分明 松尾昭仁說,他的工作必須經常與人見面,但未必都能立即決定見面日期。像是如果對方說:「下週一或週二可以嗎?」他就得預先空出兩天來。以前,松尾昭仁都會用鉛筆先寫下來,決定日期後,再把不見面的那天擦掉,可是他曾經因此把重要的事情也擦掉。 後來,他發現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在還沒敲定前,先用便條紙寫上,等到日期確定了,用原子筆直接寫上去,拿掉便條紙。這樣記事本也可以顯得乾淨俐落些。 4.要寫得「簡單、整齊、單純」 松尾昭仁說,這3大原則可以讓記事本保持在容易閱讀、容易使用的狀態。 5.記事本不僅用來「寫」,也用來「看」 筆記本記下事情是為了方便日後確認,因此不是寫好就沒事,務必要「再看一次」,看的次數越多,越能減少「失誤」。 尤其可以利用空檔時間,像是提早赴約,等待客戶到達的空檔;或是過馬路等紅

你可以不用造成食物浪費!來看義大利政府怎麼惜食

圖片
食物與愛,要分享,不要浪費,這是未來糧食危機的唯一解答。 楊馥如身為臺灣女兒及義大利媳婦,熱切投入義大利地方菜、不同家族食譜的研究,也觀察到義大利人對美食的講究與不浪費食物的堅持。在「飢餓」和「食物浪費」之間要怎麼縮小差距?楊馥如寫下義大利是如何將剩食做最有效的運用。 小時候,我是個胃口不好的孩子,每次吃飯老是心不甘情不願,碗裡也總會剩下沒扒乾淨的米粒。「浪費食物長大後會嫁麻子臉!」阿嬤看似開玩笑又十分嚴肅地威脅我。 真的大了,嫁入義大利家庭(感謝天,老公不是麻子臉),親眼見識義大利婆婆節省的功夫:她那一輩的人經過二戰重建的艱辛,浪費食物是天地不容的事。婆婆最厲害的,是我稱作「一條龍」式做菜法:可以吃的,丁點不浪費—纖維太多、老得咬不動的芹菜梗、生吃不夠鮮嫩的紅蘿蔔、磨到剩下硬皮的帕馬乾酪、帶肉的大骨……丟掉?沒這回事,統統放進大鍋,加入胡椒、月桂葉、大蒜、海鹽,兩小時後,濃縮天地精華的高湯於焉誕生。一條龍還沒完,煲完湯的蔬菜和肉接著打成泥,再加點料當餡,包入麵餃裡,成為冬日最暖心的料理。  在有人「餓到沒東西吃」的時候,卻有人同時在「浪費食物」。搶救剩食危機,我們都需要盡一分心力! 奈何現今所到之處,每一個場景,食物浪費的調查數據總讓人怵目驚心。老一輩的節儉美德似乎漸漸被淡忘。2012年義大利全國農會統計,國內每年有兩千萬噸食物被浪費,足以提供西班牙全國人民一整年的每日三餐;丟棄的食物總價約90億歐元,是義大利年生產毛額的0.5%。 2050年,世界人口即將突破90億關卡。聯合國在〈2050年如何餵養世界〉(How to Feed the World in 2050)報告中預測糧食供應必須增量70%,才足以應付全球浩繁之口。矛盾的是,糧農組織前幾年的統計顯示,每年食物浪費平均13億噸,相當於全球食物總產量1/3;將近9億人挨餓,卻有15億人受苦於過度飲食帶來的疾病,人類正以危險的生活方式邁向未來。 無可挽回了嗎?同一分報告提醒我們,只要減少食物浪費,便可減緩危機。 場景一:天空 20%/農產加工驚人排碳量 從生產、加工、運送,最後到消費端,長長的過程中食物流失與浪費隨處可見。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指出,全球一半的食物流失發生在西南亞、中美與非洲等開發中國家:戰爭或冰雪洪水等天災人禍讓食物直接在產地流失;未臻完善的

「開始前」最難?物聯網之父說:不要多想,做就對了!

圖片
對創造來說,最具破壞力的三個字是「開始前」。 「物聯網之父」凱文.艾希頓的創新秘訣就是,沒有秘訣。他體悟了奇蹟並不存在,體悟了天才與創新無關之後,才有了今天的「物聯網」。他認為創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才能,每個人都能擁有。創新沒有捷徑,沒有突如而來的神奇時刻。創新絕非來自天才的靈光乍現,只來自平凡人如你我的實作與積累。  創新是一步步的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再發現、再解決⋯⋯如此反覆,沒有神奇的「啊哈!時刻」 不過凱文.艾希頓也指出,熱情的建構必須有程序。例如伍迪.艾倫有一抽屜的紙條,其中許多是從火柴盒與雜誌角落撕下來的,寫著各種可能:「我會從這些小紙片和寫在旅館物品上的筆記開始,然後我會,你知道的,好好思考斟酌這些點子。把這些紙條拿出來,像這樣撒在床上,我經常這麼做,每一次開始一個寫作計畫,我會像這樣坐在這裡,然後仔細看。這裡一張紙條寫著「一個人從大魔術師哪兒繼承所有魔法」,我現在只有這一點想法,但我知道這後頭有故事,一個跟我一樣的傻子從拍賣會上,或者在某個機緣之下買到這些魔法,還有箱子、斷頭台這些東西。走進這一個個世界,讓我有一種探索的樂趣,可能突然出現在某個時空、某個國家或地方。我會花一個小時來想,如果沒能繼續發展,我就前往下一個世界。」 奧斯卡最佳編劇考夫曼(Charlie Kaufman)這麼說:「要開始了,要開始了,要怎麼開始呢?我餓了。我應該準備一杯咖啡,咖啡有助於思考。我應該先寫一點東西,再用咖啡犒賞自己,咖啡和一塊瑪芬蛋糕。OK,我必須建立主軸。還是香蕉核桃口味好了,這塊瑪芬真不錯。」 我們在開始前,唯一會做的事,就是遲遲沒開始。或許是一塊香蕉核桃蛋糕、一個比較整齊的襪子抽屜或一袋新文具,都一樣,沒有開始,就像掛掉的汽車引擎,半天都發動不起來。除了拒絕別人的誘惑之外,我們也要拒絕自己的誘惑。 開始最好的方法,跟在海裡游泳一樣,不要踮腳,不用涉水,直接跳下去就對了。讓全身浸入海水,從頭涼到腳,吐出口中的鹹水,撥開額前的頭髮,雙手不斷划水,感受寒冷逐漸離去。不要回頭看,也不要多想,向前游就對了。 最重要的是,你準備了多少胚土。盡可能多花一些時間,盡量每天都做,直到做不動為止。 第一次做,會感覺到處都不對勁。我們不習慣開始,不知道最後結果會如何,我們習於幻想,卻從來沒有沒有實際動手。第一次的成果,通常錯的比

剝開自己的痛苦共鳴你的憂傷,憂鬱症女孩紀實日記

圖片
很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厭世,其實,他們比任何人都愛這個世界。 這是年輕女孩蔡嘉佳的250天憂鬱症紀實日記,她在21歲的夏天,確診罹患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原本就是中文系學生的她,熱愛文字書寫,生病之後,也很自然地開始在臉書上記錄憂鬱症的症狀。 蔡嘉佳在抑鬱、承受嚴重的藥物副作用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社會因不理解而對心理疾病患者的種種標籤化,她決定用坦誠的記事融合文學的筆,大無畏地溫柔訴說發病過程和病情起伏中的生活細微,透過憂鬱症患者的眼睛看見彼此的困境。無論是患者、陪伴者或任何一位願理解同心的身影,都能得到一點力量。 我們不希望你同情,但我們希望你了解。從250天憂鬱症紀實日記,看見生命中的幽微和光亮。 小小的導讀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給你們一個小小的導讀。 《親愛的我》是我從2015年7月盛夏,憂鬱症確診以來總共250天的病情日記,其中也包含了這段日子中的生活雜記散文,對我而言,除了是憂鬱症的紀實以外,同時也記載了患者(我本人,以及我身邊患病的朋友)真實的生活樣貌,大家可以在病情紀錄與生活雜記的交織下,看見一個真實的人生進程。 對我而言,這並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我的文學創作與生活理念的結晶。 但同時我也必須強調,這並不是一本教導患者如何痊癒的教科書,也不是告訴患者該如何自勉的勵志書籍,更並非在替所有的患者代言。我的初衷是,希望能讓社會多一個側面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機會,患者是如何在身心靈的困苦煎熬影響之下,做出社會所看見的外在行為。也更樂見能夠拋磚引玉,看見更多患者的書寫。 誠實而言,至今我都還在憂鬱症狀下苟活,每日仍舊在服用大量藥物,並與藥物依賴、身心狀況抗戰中。這本書並不勵志,並不陽光,並不「正確」——在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疾病影響之下,有好大好大一段深灰色的地域,無法輕易用較普世的道德價值去論斷是非。 書中雖然有些很柔軟的部分,但更多的是陰暗而隱晦的心理掙扎,我希望你們在開始閱讀之前,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太過黑暗的內容而被牽引,不要因為太過溫柔的文字而悲傷。 關於吃藥 很多事情開始越來越記不得,記憶力和注意力開始被藥物和疾病困擾,失眠的問題靠劑量越來越高的藥物可以解決,可是卻變成睡得多,幾乎要起不來, 吃完藥全身無力,頭暈反胃嘔吐,有點呼吸困難,逼自己吃東西,在床上待到將近6點身體才有力氣起床,期間只能

好奇心+毅力 職場溫拿必備DNA

圖片
人生中總會有你能做且做得成功的事,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英國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他70大壽慶祝活動中回顧他人生與科學的探索之路,他說,保持好奇心和堅持到底的精神十分重要:「每個事物都有存在的意義,要嘗試找出眼前事物的意義,而且要有好奇心,探究是什麼讓宇宙存在。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人生中總會有你能做且做得成功的事,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霍金的人生哲學就是「好奇心」與「毅力」;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根源,毅力則是實現創造力的發動機。全聯總裁徐重仁說,他隨時都保持著對事物的高度好奇心,並且隨身都會帶著筆記本,只要看到甚麼新事物、新點子,隨時都會記下來。他經營統一超商20幾年,許多新點子都是因為這樣的好奇心而開發出來的。 想在職場中成為溫拿,必須隨時保持好奇心與創意執行力。(圖取自pixabay) 可見想當職場溫拿,好奇心和執行創意的毅力是必備武器。而該如何培養呢?《用工作找到好薪水,決戰職涯前五年!/找對方向,讓自己無可取代》一書作者張志誠提出以下4點建議: 1.拓展你的興趣。 每一個有創意的成功者,大多都有廣泛的興趣,他們可能同時對攝影、烹飪、花卉、考古等這些南轅北轍的專業都深入學習。重點是,這些看似沒有關連的專業,都有可能在某一天某個場合觸發出全新的創意,這是「興趣碰撞」所產生的創意。 2.不要嫌任何事物無聊。 認為某件事很無聊或理所當然,是好奇心的殺手。因為看不到事情背後的意義,形同關上了好奇之窗,也就不可能去發掘任何創新因子。 3.隨時問「why」與「how」。 萬事萬物都有其道理,但我們已經習慣萬事萬物的理所當然,反而失去了探究事物的能力。例如,水龍頭為什麼一轉開就有水? 電話或手機為什麼可以把聲音傳送到遠方?也許原理不難,但如果連去找「為什麼」的動力都沒有,自然很難累積知識。追本溯源,簡單說就是從問「為什麼」開始,一路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累積知識最快的一條路。 4.培養多元常識。 培養多元常識的方法就是多讀各種領域的書、不要當宅男宅女,多跟不同工作領域的人聊天,或參加各種議題的講座。 另外,每個月固定一天到書店看看,買些新書,也是系統性的增加知識最快速的方法。 甚至偶爾跟同學見面聚餐,也能多了解不同產業的常識。至於參加專題講座,則更能在兩個小時內得到別人10幾、20

我們從死亡學到了什麼?別成為外鮮內腐的人

圖片
人似乎要站在死亡面前,才看得清生命的輕重! 我其實是個悲觀的魯蛇,尤其到了冬天,往往從早上開始就被悲觀的思緒纏繞著。 雖然我常常想用清朗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開始,但很少能如此。多數時候的早上,我的心總像是被憂鬱的繩索綑綁,無力欲泣地從被窩中爬出。 一天中最讓我期待的往往是吃飯和睡覺。對於不菸不賭、沒時間,又沒有什麼興趣的我來說,這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 我愛吃的食物不少,不挑食的我也愛吃生魚片。不過,我小時候卻吃過鯖魚的苦頭。人們常說鯖魚是「外鮮內腐」的食物,所以自古以來日本人似乎就沒有生食鯖魚的習慣,甚至有句俗諺形容鯖魚「還活著就開始腐壞」,可見它有多麼容易讓人吃壞肚子,所以我到現在還沒吃過生的鯖魚。雖然常想著「總有一天要吃吃看」,但我去的都是偏僻的廉價居酒屋,那種店裡根本沒有賣新鮮的鯖魚生魚片,而如果我繼續做現在的工作,我想我大概永遠沒機會吃到吧。 「算了,或許現在這種生活也別有一番滋味!」我總這樣自我安慰。  「死亡清掃」工作者長期接觸屍體,卻也在死亡面前,領悟到生命的重量。 不識相的不速之客 「請你盡快過來。」 突然接到一個請我去搬運遺體的工作,地點是醫院,內容是把過世的病患從醫院運回自家裡。我匆忙準備了一下,便立刻衝往現場。 當我趕到病房,往生者已經斷氣了一個多小時。我看見床上長眠著一位身材瘦削的年長女性。她的臉上沒有蓋著白布,有幾位家人相擁啜泣,有一位像是往生者丈夫的年長男性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瞧著往生者的身影。 「我來的太早了啊……。」我心想他們或許一時之間還沒能從親人離世的情緒中抽離,病房裡瀰漫著一股無法接受「殯葬業者」到場的凝重氣氛。我也十分尷尬,覺得自己就像「不請自來、不識相的不速之客」。 和我一起來的護理師也不發一語,猶豫著是不是要對哀慟逾恆的家屬說出該把遺體搬出去的話。我們心照不宣地退到病房外的走廊,等待家屬的心情平靜下來。 「媽……媽……。」大概是少了我和護理師這兩個外人,家屬也不再顧忌,很快就聽到病房裡傳來淒厲的哭喊。我和護理師在門外聽著,什麼事也無法做,只能低頭默默等候家屬抽離悲傷。 「……對不起,讓您久等了。」過了不久,病房裡的哭聲漸漸平息,一位男性出來要我們快點把往生者搬出去。 「 咦!?」當我碰觸往生者的遺體,發現並沒有出現死後僵硬的情形,背部也殘留著體溫,這種情況反而會令人懷疑往生者為何沒

是誰把餐桌搬到了草地上?從兒童文學看野餐文化

圖片
野餐變成文青間的一種休閒時尚94潮,但我們要告訴你的是,其實在早期的兒童文學裡就已出現野餐情節! 最先加入小孩野餐的文學作品為兩本玩具書:約翰.哈理斯的《知更鳥和雌鷦鷯的求愛,婚姻快樂和野餐宴會》和瑪麗.貝爾森.艾略特的《老鼠們和牠們的野餐:一個好的勵志故事》。重要的是,哈理斯是將戶外餐稱作野餐、「皮克尼克餐會」或結婚餐宴的第一個作者。艾略特則理解到大多數人對野餐還很陌生,所以有了下列定義: 野餐是什麼,他們滿心疑惑,但是想冒險就不怕出大錯;如果他們真的瞭解,不知道會如何吃驚呢。 因為客人需要自帶食物真是不常見,「噢,當然,」有些人會這麼想,「我們鄉下的老方式顯然慷慨多了,因為在我們那裡主人會付錢但這裡,那些受邀的人,得分攤請客費用,並且邀請他們的鄰居來吃自己的菜!」 撇開故書情節不談,哈理斯和艾略特提出了一些特別的食物選擇,部分是因為他們的角色都是擬人化的動物,部分是因為其他教育動機:哈理斯想教導社會的分工,而艾略特則教導美德。哈理斯的動物對食物的選擇不夠細心,牠們帶了一些即使不算奇怪也算是不太真的食物奉獻給了餐桌:知更鳥帶了櫻桃派,貓頭鷹帶了小麥子,烏鴉帶了胡桃,喜鵲帶了乳酪,鴿子帶了稗子,狗帶了一根骨頭,但羔羊帶了羊毛!更令人驚嘆的是,知更鳥還帶了醋栗酒,對大人沒關係,但對兒童故事來說,這很可不尋常。直至今日沒有人注意到那瓶酒,在1965年,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針對兒童的故事版本亦沿襲了這個傳統。而庫尼也承續存在已久的另一傳統,同樣略去餐宴中唯一的人類客人─小瑪麗(Little Mary)。她只出現在哈理斯的文本裡,和她的媽媽一同出現,還提供了乳酪、蘋果、培根肉和洋李等食物。這種食物混搭很不錯,因為它少了現今主宰小孩野餐籃的各式糖果、蛋糕、派和其他甜食。諷刺的是,帶了甜櫻桃派和醋栗酒來引誘雌鷦鷯嫁給他的知更鳥,顯然有一張甜「喙」。  原來野餐的歷史如此悠久,連兒童文學裡也有不少描寫野餐的情節呢!   野餐餐宴是放縱的? 第二個催生孩童野餐的重要故事是艾略特的《老鼠們和牠們的野餐:一個好的勵志故事》:它以特殊的手法來反映食物的缺乏和富人的社交沉淪。由於厭惡浪費,艾略特不喜住在城裡的老鼠,稱牠們是「愛豪奢享受的老鼠」、「野餐老鼠」或「倫敦鼠」。不像從德文郡來的良善的、傳統的

「誰是地表最強SEX」爭奪戰,究竟第一名的動物是....

圖片
如果這不是地表最強SEX,還有什麼是地表最強SEX? 原來動植物這麼亂,不但動物界玩3P、SM、戴綠帽,植物界也搞色誘、騙婚、仙人跳?台灣第一位動植物兩性作家──苦苓偷偷告訴你,其實動、植物的性生活比人類的精彩多了!  苦苓帶你一窺動物們的狂野豪放,植物們的閨房春光。  強中還有強中手 寫了〈誰是地表最強SEX〉之後,竟然收到世界各地來函,紛紛表示異議,原來「強中還有強中手」,茲照錄如下: 澳洲塔斯馬尼亞動物園表示:「當地有一種袋鼩,壽命非常短暫,大概只有不到1年、約11個月而已。在前10個月牠拚命的吃、養肥自己,最後一個月則完全不吃,採取『大霹靂式』的交配,也就是對所有碰得到的母袋鼩窮追不捨, 一個都不放過,通通都要交配到,而且既要不斷的跟相爭的公袋鼩打鬥,也要制服拒不交配的母袋鼩,而且每次交配長達12到14小時,完全體現出睪固酮的狂熱作用…… 「在1個月不斷狂亂的交配後,牠血液中的天然類固醇用完了,整個免疫系統也已崩潰,終於力竭精盡而死(和西門慶先生一樣),等於牠的基因已經決定了牠的生、死方式,而個別的死亡也換來整個族群的延續,比較起來,袋鼩才是真正地表最強SEX!」 看完袋鼩短暫又狂放的一生, 我正想將牠列入冠軍,不料又接到美國聖地牙哥海洋中心的來函:「烏賊之所以驚人,不在於牠身上有2千萬個變色細胞,而在牠短短兩年的生命中,繁衍後代的極端手段。在牠的生命接近尾期之時,會有數百、甚至數千隻聚集狂歡(就是超級大轟趴啦!),由於公烏賊的數量是母的10倍,競爭和搶奪十分激烈,有些體型較小的公烏賊為了不被其他公的趕出PARTY,竟然打扮成母的( 別忘了牠的超級變色力!) 繼續混在裡面, 而母烏賊其實不在乎尺寸的,可以說是來者不拒,在長達兩個月迷惑又狂亂的性愛『運動』之後,烏賊完成生育的重責大任,也從而一命嗚呼,這種要做就做到死為止的精神,才堪稱地表最強SEX!」 但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已經不敢輕易下判斷了,趕快打開下一封「英國兩棲類研究學會」的來信:「果腹蟾蜍在生殖期間,白天吃得飽飽的,晚上則開始交配,由於未必能找到合適交配對象,牠們會爬上任何東西,例如別種蛙類、例如公蟾蜍(誰該先出櫃呢?)、樹枝、水裡的魚類,甚至人類的手指上,可以說是完全「盲目」的愛情,主要的原因在於公與母為15:1的懸殊比例,使得這些公

路上踩到「黃金」不打緊,青森人人搶著要走「鳥屎運」!

圖片
鳥屎掉頭上,快去申請開運證明! 如果早晨整裝出門,不小心一腳踩在狗大便上,如果還加上穿的是剛買的白色新鞋,那當下的情景,除了羞愧、憤怒外,肯定不會覺得自己得到好運吧?頂多只能自我解嘲說,「狗屎運,踩中黃金,準備迎接大金」吧。 (圖片取自Pixabay) 曾經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不論是跟團或是自由行,總有機會去參觀日本各地各具特色的神社寺院,但你知道嗎?竟然在青森有一間讓人想要走「鳥屎運」的神社,聽說前往的人都搶著要被鳥糞攻擊呢!如果真的被鳥糞攻擊,還可以向神社申請「開運證明書」,實在太特別了吧! 人人都想走鳥屎運──青森縣八戶蕪嶋神社 台灣人喜歡說「狗屎運」,踩到狗大便會發橫財,日本也有類似的「黃金傳說」—到青森八戶蕪嶋神社參拜的人,都仰著頭看著天上的飛鳥,期望自己可以被從天而降的鳥糞擊中,而且被鳥糞炸到的人各個手足舞蹈、歡天喜地呢! 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的蕪島,周長不過800公尺,原本是獨立小島,如今與陸地相連,島上有一座蕪嶋神社,供奉保佑商業繁榮的弁財天,由於「蕪」的日文發音與股票相同,神社乾脆製作一款能帶來財運、讓股票上漲的御守來討討吉利。 御守原本銷售普通,直到日本經濟不景氣,求財御守突然成為熱門話題,很多人特地來這個小小的島上買御守,不管是炒股票的、賭馬的、投資的,他們相信只要御守在手,一定受財神眷顧,日本平面與電視媒體也爭相報導。 (圖片取自Pixabay) 求財御守花錢買就有,但是蕪島有種特別的好運,可是千金買不到的哦!蕪島是海貓繁殖地,這海貓不是貓,而是鳥,多達3萬隻海貓聚集島上,天上飛的、地上走的皆是海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相信只要在這裡被鳥糞打到就能走運。 每年3月,海貓從南方飛來蕪島,在蕪嶋神社可以近距離看見談戀愛的海貓,4月產卵,5月孵化,7月數量最多,8月過後陸續飛回南方,蕪島海貓如貓咪似的哀怨叫聲,還獲選為「日本音風景百選」之一。 八戶把海貓當做市鳥,是受保護的天然紀念物,牠們在蕪嶋神社過的日子逍遙自在,把神社當自家客廳,鳥居與石燈籠全被海貓當歇腳亭,海貓甚至不客氣地站在犬頭上,把獅頭當馬桶,好不自在! 成千上萬的海貓在天空飛翔,遊客難免被白色流彈擊中,然而在蕪嶋神社沒有人會因為沾到鳥大便而生氣,反而很期待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假如天降好運給你,神社會頒發一張「會運證明書」,

如果可以當美魔女,誰想當歐巴桑?

圖片
放眼未來,我們一定會面臨「難道我們就必須一輩子不斷遮掩下去嗎?」這個問題。 現在的我這輩子第一次受腰痛之苦。之前下大雪時,因為剷雪動作不夠熟練,腰部感到些許疼痛,而後,又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病情惡化。 一旦向前彎腰便會感到痛苦,行動時顯得老態龍鍾。如果不扶著桌子或什麼東西,就無法彎腰,而且,彎腰時也得發出「嘿咻」的吆喝聲。坐下時,中途就無法施力,只能「咚」的一屁股坐下……最嚴重的是,上樓梯時,如果不扶著扶手就痛苦不堪。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扶手的珍貴。 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無法彎腰穿襪子。但又不能不穿襪子,我不僅躺在床上穿襪子,甚至還躺在床上穿緊身褲或長褲等衣物。 經歷這次腰痛,我確實感受到「身為老人的辛苦」。過去,上下電車或公車時,只要老人家動作慢了一點,我就會很不耐煩。然而,腰痛之後,自己也只能慢吞吞地緩緩移動。後來,搭乘交通工具時,我的心情轉而變成「爺爺奶奶,請慢慢下車」,同時也瞭解到年輕又健康的人有多麼殘酷。  中年,是夾在年輕與老年之間的不安時期。外表上是美魔女,但常常話一出口就因為老練的談吐露餡。 白髮、老花、尿失禁 踏入中年之後,才深刻體會到年輕人的殘酷。當自己還沒有白頭髮時,看到年近40的漂亮女演員出現在染髮劑的廣告時,我心想,「這個人還這麼漂亮,實在不用拍這種商品的廣告,染髮劑應該是老奶奶用的吧?」但是,白頭髮這東西是一旦接近40歲,不管是誰,或多或少都會長出一點。 尿失禁專用護墊這玩意兒也是相同道理。尿失禁專用護墊是最近上市的商品,許多女性在步入中年後都有尿失禁的經驗。它想讓中年婦女安心:不是只有你會尿失禁喔! 現在大家都知道,鍛鍊骨盆底肌肉可以預防尿失禁。有一回我上某個尿失禁用品的網站,看到上頭寫著,在法國,產後的骨盆底肌肉照護非常普遍,每個巴黎人都會做。不愧是巴黎人,看待骨盤底肌肉的態度也這麼先進…… 幸好我還沒有尿失禁的經驗,所以感覺跟那一類商品還沒什麼關聯,不過,那個網站上寫著,事實上,40多歲的女性中,每3人就有1人有尿失禁的經驗。也就是說,如果聚集3個同世代的朋友,就有一個人有尿失禁的經驗。6個人中就有2人,9個人中就有……(以此類推)。 出現在尿失禁用品廣告中的RIKACO小姐應該沒有尿失禁的經驗,但她的出現想必會讓很多女性覺得「說不定連這麼漂亮的RIKACO小姐也有尿失禁的問題」、「尿失禁應該是很理

不管你是那種人,想成就大事就是要掌權

圖片
即使你自認沒權力慾望,仍必須體認:想成就大事,權力是絕對的必要工具。 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好好理解權力,對「掌權者」的認知很容易流於天真。 說到掌權者,許多人只會想到兩種極端:一種是天生就具備領袖資質,有強大魅力的偉人、聖人;另一種則是心懷不軌,濫權且奉行恐怖專制的極惡之人。然而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 權力是任何人都可以憑藉個人的努力去掌握的東西,老天爺相當公平,並不會只將權力給有遠景的人。任何權力都不會自然形成,若非當事人刻意爭取,否則就無法獲得。因此想得到權力,便需要的努力與適當的手段。 掌握權力不代表邪惡,不等於剷除異己;如果組織中所有正直的人都對權力抱持反感,對組織反而是種傷害。(圖取自pixabay) 正因為只要努力,凡人也有可能掌握權力,所以你會看到有人明明就是才能一般,沒什麼了不起,卻光憑著異常強烈的權力慾望,反而能成為掌權者。如此一來,卻可能讓徒具權力慾望卻沒能力的人掌握權力,而讓正直的人感到不快,且容易引發不滿。 在任何組織中,如果正直的人都對權力抱持著反感,刻意與權力保持距離,一定會對組織的運作造成不良影響,如果發生在企業身上,甚至會讓企業倒閉。 因此,如果你是那種能力、品性都應該站在上位的人,即使本身沒有權力慾望,也必須認清權力是想成就事情時的必要工具。為了讓自己真正應該站在上位領導大家,消除大家對權力的反感,就應該學習把權力當作工具運用自如,在企業、非營利組織、地方政府等各種場合發揮領導能力。 真實世界裡,領導人若只會單打獨鬥,就什麼也辦不到 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領導者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穩固的支持基礎,讓自己的命令可以下達至組織基層。 《工作需要獨裁力──先有獨裁力,才能發揮影響力》一書指出,過去日本大榮的中內功社長,以及行使強權、讓日產再生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對自己公司內部大小事情都瞭若指掌,因此外界常有他們親力親為,做出所有重要決策的錯誤印象。另外,像是北韓的金正日、希特勒、史達林,以及成吉思汗等人,也常被人們視為萬能之神,只要他們想做都能得到,但這些都是錯誤的印象。 事實上,他們只不過是在混亂的狀態中,想盡辦法拚命活下來罷了。 權力穩固與否,端看掌權者的創意與努力 不要以為得到權力就可以長治久安,不會變動。要享有權力還是得靠設計、安排。即便像

京都百年老舖,自信中展現的謙虛

圖片
兼具時代創新的百年老舖,職人技藝永久傳承。 如果你曾經去過京都旅行,也許你也曾經換上傳統和服或浴衣,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不知不覺地被這些百年老舖所深深吸引。 (圖片取自Pixabay) 所謂的文化遺產是存在於人們的心中、生活中,還有代表這些精神的老舖中。──京都市長 門川大作 這些持續經營百年以上的老舖,除了守護著承繼下來的事物外,還必須時刻經常鑽研並且下創意的工夫,順應時代潮流地持續變革下去。這才是所謂的固守傳統,正是所謂觸及「老舖之心」。 為了讓人們進入茶的世界,順應時代潮流,一方面守護著傳統,一方面生產新產品。──祇園辻利 三好正晃 看著父親的背影學習,步上父親走過的路 三好正晃在繼承第六代店主前是電腦公司的商品工程師,由於他父親的年歲漸長,約15年前他便回到家中繼承家業,至今已過了7、8年的時間。此外,他父親目前尚健在,所以三好正晃得以獲得茶葉味道與經營的祕訣,遵循著父親的腳步往前走。 三好正晃傳給他「顧客至上」的家訓,而這句話有很廣的意義層面。從茶的味道為基礎開始,到安全與否的品質、販售時待人接物的品質,以及反省是否能提供順應時代的商品等等,必須對於顧客的期待感覺敏銳,以此來進行商品開發。舉例來說,他父親所開設的「茶寮都路里」即是一例。 1970年代,在此之前日常飲用的茶飲都被咖啡所取代,但為了使人們更親近茶,於是他父親便在店舖的二樓開設飲茶店,這是一家被當作「茶的專屬修練所」的店舖,提供顧客享用各種茶飲。現在來此品嚐茶飲的顧客也不少,但當時其實並不受歡迎,因此還開發出甜品,將抹茶做成蜂蜜蛋糕與冰淇淋等商品,是過去沒人嘗試過的作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日漸發現到,提供給顧客,並且透過口耳相傳日漸推廣開來,今日除了都路里外,隨處都有抹茶做成的甜點。 當然,初期也許曾被批評為是邪魔歪道,但是我就是從掌握時代需求,一邊遵守傳統一邊開發出新產品的父親的背影學習的。 透過漬物傳遞,現在我們應該食用的食品。──京漬物西利 平井誠一 為了消費者的健康 漬物的誕生,源自日本人對蔬菜的喜愛。 在堅守「旬美味,友善。」的理念下,為了提供吃得放心又安全的美味漬物,除了溫度管理外,工廠內也設置無塵室,在無塵室中裝袋,生產可長期保存的商品。這是本公司致力於不使用防腐劑與色素生產商品的努力之一。 但是除此之

你有「主角症候群」嗎?小心被人操控了還不知道

圖片
就像誘惑亞當和夏娃的惡魔,喚起你內心想要一展拳腳的渴望,誘導你做出新選擇。 每個人都有想要施展抱負的渴望,卻因為在社會上體驗到各種形態的規範、或是顧慮旁人的眼光而只能壓抑地生活,即便如此人們內心潛藏的渴望仍然不時波濤洶湧。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人「煽風點火」─「不要再壓抑地生活」的甜蜜誘惑,或是「追求個人新夢想」的刺激都是讓人做出破格選擇的原因。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勸誘在好公司上班的聰明人才一起共同創業。這些聰明的人才雖然總有許多創意,但是在組織中成長卻不免有侷限,常常因保守的文化而拋棄其他機會,然而對於自己一直以來想要的生活的渴望卻總是盤踞在內心深處。這些人也會在和朋友或是後輩一起喝酒時吐露自己的「夢想」。試想某一天和這些人職級差不多的同期同事中某人提議「我們一起創業吧」,就算家庭生計可能馬上會面臨問題,仍不免會因為長久以來深藏內心的夢想可能成真而感到刺激的戰慄。  患有主角症候群的人有一個特徵就是一旦做出決定就不再回頭。 歷史上也有這種情況:向同陣營的將帥提議一起打造新的國家,成就一番「大事」,然這種意圖時常失敗,表面上看起來是倡議巨大的自由和正義,實際上卻是為了某人的政治野心而承擔風險。不想當被人操縱的傻瓜就要清楚了解這些人的真面目。 甜蜜又巧妙地撩撥欲望 莎士比亞名作中有一齣名為《凱撒大帝》的戲劇,這齣戲又稱為羅馬劇,和《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 )、《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Antony and Cleopatra )一樣,都是重新詮釋歷史人物人性和政治面貌的作品,頗受好評。 有趣的是《凱撒大帝》的主角不是凱撒而是布魯圖斯(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而推展劇情的核心人物是凱撒的顧問卡西烏斯(Gaius Cassius Longinus)將軍。 作品當中,布魯圖斯是創立羅馬共和國的愛國者盧基烏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Lucius Juniuns Brutus)的遠房後裔,而卡西烏斯則被描繪為是個雖然身處凱撒統治之下卻不認同凱撒,野心勃勃的政治人物。以當代的說法來看,一個人具有歷史正統淵源,另一個人則是充滿報復心和自卑感的陰謀家。 那麼布魯圖斯想要施展的抱負是什麼呢?就是自由和正義。對於在共和民主主義先驅者家庭裡出生的布魯圖斯來說,自由和正義是教育過程中從小聽到大的典範。卡西烏斯雖然和

原來,巧克力曾是一種貨幣,能換一隻雞!

圖片
上至神明,下至庶民,大人小孩都無法抵擋「巧克力」的魅力! 說起「巧克力」,相信不管是誰,都一定一段難忘的回憶。無論是孩提時候,必須以各種好表現交換來極其珍貴的,或是長大後在情人節時收到的甜蜜,都讓人如同品味巧克力般,一再地回味。 (圖片取自Pixabay) 不過,你知道巧克力的前身「可可」,也許就沒這麼浪漫了!在距今400多年前,竟然被當作貨幣使用呢! 一隻雞值200粒可可豆:褐色貨幣 經濟上,可可當時與金、銀同時被當作貨幣使用,是財力的一種象徵。例如,在1545 年的墨西哥市場上,一顆大番茄值一粒可可豆,雞蛋是2粒可可豆,野兔為100粒可可豆,一隻公的野生火雞則要以200粒可可豆交換。乾燥後的可可豆被當作貨幣使用。 古文明中經常可以看見拿貝殼和石頭當貨幣使用的例子,珍貴且容易攜帶運送的物品會成為交易工具。要成為貨幣,必須讓橫跨廣大範圍內的人們認同其價值。 貨幣必須具備凱因斯所說的「流動性」,即「不論任何時間,可以交換任何商品的方便性」,以及有效「保存價值的方法」,也就是說即使處於不確定的未來,也能相信其可以維持一定的價值。 (圖片取自Pixabay) 作為貨幣流通這件事,就是「本來單純作為真正貨幣『替代品』的東西,取代了真正的貨幣,變成了『真正』貨幣的『奇蹟』」。 此外,也代表了人們認同被當作貨幣使用的物品擁有與萬物交換的價值,具有「法術、宗教、精靈上的力量」,也承認此種物品「具有神奇的作用,能壓縮過去所有時間,簡化成現在經驗世界裡的一個物體」。 受到人們賦予這種責任的交易工具,將受到眾人信賴並擁有力量、增強交換功能,在社會中全方位達成身為貨幣的任務。可可被當作貨幣使用即代表著人們認同可可可以和萬物交換的神祕力量。 在中部美洲文明裡,可可在經濟上是聯結現世廣大範圍中人們的交易工具。──《尋味巧克力》作者武田尚子 藥局老闆發明了巧克力 1730年英國人有以下紀錄:「沒有時間製作熱可可時,就咬一盎司的熱可可塊,之後喝下液體,讓其在胃裡混合。」這是「咬」熱可可塊的敘述,跟現代人吃巧克力並不一樣。 固體巧克力是1847 年在布里斯托的小鎮上製造出來的。布里斯托因大西洋三角貿易而繁榮,透過海外貿易,物資流動頻繁。可以吃的巧克力就在這樣一座城市裡誕生。 可可加工十分費工夫。粉碎可可豆製成可可膏

龜兔賽跑的故事 應該從後面開始讀

圖片
龜兔賽跑中兔子因半路鬆懈,結果輸給行動緩慢但一心向前進的烏龜。在企業家眼中,兔子會輸的原因不單純只是偷懶...... 從小讀這篇童話,大人們都會教導我們 就算再有能力,也不可以鬆懈;反之,能力即使不夠好,只要認真又充滿熱忱,平常人也有機會超越有能力的人。 《職場裡的童話法則》一書作者上阪徹在一次採訪一位已經退休的企業經營者時,採訪到一半,突然被這位企業家問了一句:「上阪先生,你覺得龜兔賽跑的故事裡,為什麼兔子會輸給烏龜?」 龜兔賽跑中,兔子為什麼輸?原因出在於牠眼中只有對手,只把目標放在烏龜身上。(圖取自pixabay) 「我想,應該是兔子太過鬆懈,在半途睡著的關係吧。」上阪徹回答。 「雖然人們一直這麼說,但事實並非如此。那我再問你,你覺得為什麼兔子會睡著呢?」這位企業家回答。 上阪徹被問的一頭霧水。因為他並沒有深入去思考過。結果這位企業家的回答讓他茅塞頓開。企業家點出 兔子和烏龜「專注的地方不同」, 才是決定兔子最後被烏龜逆轉勝的原因  。 這位企業家說,兔子在比賽中一直看著和自己賽跑的烏龜。覺得烏龜跑得比自己慢,所以放心睡著。而烏龜眼裏看著什麼?他並沒有看著兔子,即使兔子睡著,烏龜也沒有停下腳步。因為烏龜一直注視著終點。 確實地看清目標,不要受到競爭對手的舉動迷惑;賽跑的本質是終點,不是你跟誰在比賽。 舉例來說,有些人一生過得很順遂,但有些人卻走得跌跌撞撞。有些人可以位高權重,有些人卻總是難以升職,這兩種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如果將龜兔賽跑的故事套用職場來解釋這個現象,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兔子和烏龜分別代表兩種人,一種人是在職場上追求飛黃騰達,總是把心思放在對手身上,另一種人則是努力讓公司成為更完善的組織。 打敗公司裡的對手,並不是最後的終點。真正可以做為終點的目標,應該是達成優秀的業績。 在職場上,如果只是把注意力都放在晉升的對手,只會想到踩著別人往上爬。 商場上的交易或產品開發也是一樣的情況,應該將重心放在顧客身上,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目的。若是一味將注意力集中在競爭對手,或對方打算推出的新產品,結果反而遺忘了服務顧客才是真正的目標。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人生,有些人很容易受到身邊人們的影響,滿腦子只想著:「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別人那麼做,自己卻這麼做,是不是應該改變做法?」舉凡